70件學生科技成果亮相校科技館,北京工業大學科技節開幕

北京大興機場的大跨度複雜鋼結構的設計中有高校師生的身影,城鎮污水處理與資源化運用也加入了青年力量,為小鄉村進行旅遊規劃、用專業知識設計VR空間……10月9日中午,在北京工業大學逸夫圖書館南廣場,第十四屆北京工業大學科技節開幕禮暨學生科技成果展啟動儀式舉行,70件學生科技成果在科技館內亮相。

本屆科技節將從10月持續到12月,校院兩級還將舉辦各類特色活動20餘場,為全校師生獻上一年一度的科技盛會。

北工大學生在展示國家級非遺「儋州調聲」木偶的機構設計與研製技術。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北工大學生在展示國家級非遺「儋州調聲」木偶的機構設計與研製技術。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首批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創業專家庫優秀指導教師獲聘

今年3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高校競賽評估與管理體系研究專家工作組發佈《2023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分析報告》,在全國普通高校大學生競賽八輪總榜單中,北京工業大學位居北京地區高校第9名、市屬高校第1名。為了進一步激勵多年來對學校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創業工作做出突出貢獻的優秀指導教師,在此次科技節開幕禮上,北京工業大學評選出了首批入選「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創業專家庫」的優秀指導教師們並為他們頒發聘書。

「科研需要突發奇想,但更需要堅持和學科交叉,我們要以一種近乎癡迷的精神去堅持。」作為首批入選「學生課外科技創新創業專家庫」的優秀指導教師,建築工程學院教授張文學建議同學們正確看待科研工作,他認為,一些學生對科研工作持有誤解,認為科研就是寫論文,但寫論文只是科研工作的一個環節,不是科研的全部,更不是科研的目的,科研的目的是解決問題。他希望每一位學生都保持一顆求真的態度去看世界,以批判的思維去學習,保持執著的鑽研精神搞科學研究。「書里寫的未必是全對的,老師說的可能也有錯,只有用最基本的理論,最普世的思維去判斷才是從事科研工作的正確道路。」張文學說道。

一款萵筍自動收割裝置在科技成果展亮相。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一款萵筍自動收割裝置在科技成果展亮相。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新京報記者從北工大瞭解到,過去的一年里,該校學生在科技節的平台上參加各類科技實踐活動,在「挑戰杯」全國大學生系列科技學術競賽、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中國研究生創新實踐系列大賽、全國大學生創新創業年會等各類科技競賽中取得出色表現,榮獲國家級獎項63項、省部級獎項205項。科技節開幕禮上,2023-2024年度科技競賽優秀獲獎學生現場獲頒獎項。

學生們將「落地」科創成果在科技成果展上路演

作為科技節的重要板塊,在學校科技館,學生科技成果展同時舉辦。四位學生在大屏幕前分別進行《最快的刀——高功率高能量飛秒激光器重塑材料精密加工業未來》《紅韻京城——數實融合煥新紅色文創,設計創新助力美育傳承》《「鎂」不勝收——「介入無植入」新型冠脈血管支架》《暢視護衛——無濺水式霧化雨刮整機系統技術開發》為主題的項目路演。這四項均為「挑戰杯」系列競賽、中國大學生服務外包創新創業大賽的優秀獲獎作品。

「國外對高功率、高能量的飛秒激光器對我國有管製,而我們的市場上卻有很大的應用需求,對於這種‘卡脖子’的新質科技,我們研發出來了,現在正在試用階段,也得到了應用企業不錯的反饋,如果說國外的產品是100分,我們的敢打80分以上,也在往前追趕。」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研三學生毛頓告訴記者,他跟隨李平雪教授團隊研發的「最快的刀」應用在航空航天葉片氣膜孔加工、新能源電池極片切割等場景中,以前的激光器都依賴於進口,停售後相關行業面臨售後等系列問題,該課題組如今突破了這一瓶頸並在市場中落地。「其實超短脈衝激光技術是我們研究團隊的主要研究方向,已經研究了21年,這一技術已經積累了很長時間,我參與研發近三年時間,非常幸運能夠見證這個技術開花結果,技術落地。」他笑著說道。

學生代錶帶來《最快的刀——高功率高能量飛秒激光器重塑材料精密加工業未來》為主題的項目路演。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學生代錶帶來《最快的刀——高功率高能量飛秒激光器重塑材料精密加工業未來》為主題的項目路演。 新京報記者李木易 攝

藝術設計學院研二學生吳嘉誠則跟隨魯藝老師的科研團隊讓數字化的文創產品走進了鍾鼓樓和北京郵儲的文創銷售市場,他們還計劃以這些數字文創成果為基礎,打造浸潤式的美育課堂。「作為設計學科的學生,我們也在與計算機學院、經管學院合作,利用交叉學科完成數字化的成果,有困難和挑戰,也伴隨著收穫。」

「這套設備的成本能控制在兩千元嗎?一定要想辦法控制到兩千元以內。」在其中的一個展台前,北京工業大學副校長陳樹君教授對學生反復說道,他們在交流的是一款信息科學技術學院學生們研發的膝關節動力外骨骼產品。參與現場展示的研究生高文彬介紹,這款產品依託人工智能,腿腳不便的老人穿上後,它能夠識別老人意圖、動作類別和運動週期,為他們的下肢行動助力。「思路是不錯的,但我更關心它的重量和成本,比如這個綁在腰上的電池必須特別輕,路遠無輕載。」得知目前這款產品的成本達上萬元,陳樹君提出了要求,「我認為科研成果的落地不僅僅要先進,還得實用、適用!」「這也是我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我們也在認真推進。」高文彬認真地回答道。

記者瞭解到,此次學生科技成果展將持續至10月底,科技節持續至12月,北京工業大學將繼續依託科技節平台,營造校園科技創新氛圍,帶動青年學生投身服務北京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推動雙創成果向服務社會延伸。

新京報記者 劉洋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