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次來上海!費達拿蘇州河邊騎行:每次來都有回家的感覺

「體育是奧運會的核心,但其意義遠不止於此。」在國際奧委會主席巴赫看來,體育超越競技,在於踐行奧林匹克價值觀、感受(體育帶來的)情感、享受機會、分享美好的回憶。

不同的人對體育留下的記憶有不同的理解,或許在於一場比賽,也可能在於一座城市。在瑞士天王費達拿的記憶中,上海是他對職業網球賽場充滿好奇的開始,也是一座與他共同成長的城市。

22年前,21歲的費達拿還是長髮飄飄的美少年。首次來到上海的他參加了第一屆大師盃賽,雖然最終在準決賽遺憾負於澳洲「野兔」曉域,但他依舊戰勝了費雷奧等實力在自己之上的對手。自此之後,費達拿與上海之間的關係越發緊密。

在24年的網球生涯中,費達拿共斬獲103個男單冠軍,包括20座大滿貫單打冠軍。在上海,費達拿曾2次奪得男單冠軍。

如今雖然告別職業網球賽場已超過兩年,但在賽場內外,費達拿在國際舞台上依然保持著其國際影響力。

作為上海勞力士大師賽的「超級摯友」,費達拿今年再度回到上海,他在拍攝宣傳短片的間隙,接受了媒體採訪。

在他看來,回到上海,就像是「回家」。上海的歷史和當下,讓他在感受到國際化大都市魅力的同時,直面歷史的震撼。

「回家」

「我會說,這是我至少第15次回到上海。在這裏,我總是感到很受歡迎。」距離費達拿2002年首次到訪上海,已經過去了22年。雖然他已不記得當時走在街上的情形,但無疑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在來到中國前,費達拿對中國的認知僅限於其悠久的歷史和龐大的人口,但到了上海,「一個全新的世界」衝擊著他,他所在的國家瑞士,一個人口僅約890萬的寧靜小國,與上海這座繁華都市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此後的20年里,費達拿見證了上海的飛速發展,也感受到了這座城市的國際化和創造力。

在長達24年的職業網球生涯中,費達拿幾乎走遍了世界每一個角落,但每次到上海,他並不感到厭倦。這種與城市共同成長、與本地球迷建立橋樑的經歷,讓他每次回到上海,都有「回家」的感覺。

費達拿對上海的理解,既包括了他在賽場上的競技體驗,也涵蓋了賽場之外的深刻洞察。

作為一名傑出的運動員,費達拿深知體育的價值。「體育能讓人學到很多東西,可以和誌同道合的人在一起,因此在社會上推廣體育至關重要,就像我們推崇音樂和藝術一樣。」

而在體育之外,他對上海這座城市也有自己獨到的見解。經過20多年的觀察,費達拿對上海的發展感到驚歎。他注意到,上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突飛猛進,橋樑和高速公路的建設數量在亞洲城市中首屈一指。他感慨,與亞洲的活力四射相比,歐洲的城市發展顯得相對緩慢,很少有城市能像上海這樣擁有如此眾多的現代化交通設施。

厚重的歷史與現代的當下

「現在的婚禮,和1990年代的有沒有區別?」「當時的這些墨鏡,現在又成為了流行款。」

看著那些記載著1990年代上海歷史的老照片,費達拿不禁連連發問。對他而言,「上海製造」不僅指代一件具體的事物,更是一種趨勢的代名詞。

雖然是這座城市的「老熟人」,但上海近700年的歷史還是讓他感到震撼。

微風掠過蘇州河,推著單車,沿著河畔建於1930年代的建築漫步,欣賞那些承載著上海歷史的老照片,讓費達拿感到上海歷史與現代的重疊。

在他看來,這種過去和現代的交織,既發生在上海,也發生在網球比賽中。

「我們試圖保留過去,同時也努力與時俱進,邁向未來。我確信上海一直走在前列,因為它有著悠久的歷史,但顯然上海想要更進一步,成為世界上最偉大的城市之一。」

費達拿與澎湃新聞記者合照

費達拿在蘇州河畔騎行

費達拿與Branding Shanghai創始人龐潔女士參觀上海老照片影像展

費達拿接受媒體採訪。本文圖片 朱家傑 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