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施政報告承上啟下 因地製宜推動創科發展
中新社香港10月17日電 (記者 韓星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16日公佈新一份施政報告,一如既往對創科發展及彙聚人才著墨頗多,凸顯出政策的延續性及強化之餘,更強調因地製宜。這無疑令創科等業界感到振奮,他們在17日接受中新社記者採訪時,均表達出對香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信心。
10月16日,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李家超發表新一份施政報告。當天下午,李家超會見傳媒,就施政報告提出的各項最新政策回應傳媒提問。 中新社記者 李誌華 攝
承上啟下、繼往開來,是新質企業家聯合會創始人兼秘書長、香港特區立法會議員尚海龍為新一份施政報告歸納出的第一個特徵,這在創科及人才政策方面尤其明顯,延續了早前政策方向,並在此基礎上持續優化,如推進第三個「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優化「創科創投基金」、更新「人才清單」等。
細看這份施政報告,不難發現,除了「因地製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這一章節集中闡述創科政策外,涉及創科元素的政策亦廣泛涵蓋航運、醫療、建築等不同範疇。在立法會(科技創新界)議員邱達根看來,這體現出特區政府正帶領各行各業銳意改革,以科技賦能,實現高質量經濟發展。
最令邱達根欣喜的,是見到施政報告對以往創科政策的缺口進行了適時彌補,這也是此份施政報告的第二個特徵。「過去幾年,特區政府在搶企業、搶人才方面取得了不少成果,但在投資方面下的功夫還不夠多。」顯然,特區政府已聽見業界聲音,並欣然採納,在新一份施政報告中加大創科產業投資。
當中,最重磅的措施要數設立100億元(港幣,下同)「創科產業引導基金」,成立母基金,加強引導市場資金投資指定策略性新興和未來產業,包括生命健康科技、半導體與智能設備、先進材料和新能源等,系統性建設創科產業生態圈。
香港科技大學(港科大)校長葉玉如相信,這一舉措可助香港打造更具活力的創科生態圈。
值得一提的是,以往較少被提及的航天科技研發,亦出現在此次施政報告中。特區政府將在「InnoHK創新香港研發平台」下成立一所研究中心,參與嫦娥八號任務,為國家的航天發展作出貢獻。這一中心正是由港科大學者所領導。葉玉如透露,中心將開展太空機器人與能源研發項目,充分展現港科大於力學、熱學、機器人、傳感器、微型儀器以及熱控技術等前沿領域的實力。
香港科技協會會長林至穎從中看到特區政府對創科產業鏈的整體佈局,既呼應國家新質生產力發展所需,又依託本地大學雄厚的科研實力,以政策引導投資實現科研成果轉化,這也緊扣行政長官所強調「改革要因地製宜」的宗旨。
這與尚海龍的看法不謀而合,尚海龍將其歸納為施政報告的第三個特徵——「教育、人才、創科三位一體」。他認為,從特區政府成立「教育、科技和人才委員會」,並由政務司司長任主席負責統籌,已足見特區政府對育才、彙才以推動創科發展的重視,更不用說透過擴大「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大學名單、優化「一般就業政策」和「輸入內地人才計劃」等措施,打造國際高端人才集聚高地。
尚海龍相信,育才、彙才雙管齊下,將為香港創科發展提供長久的核心動力。
「要發展創科,必須要長時間、持續的投入。」邱達根很高興透過新一份施政報告看到了特區政府在此深耕的決心和努力。他相信,在這些連續性的政策支持、本地大學強有力的科研支撐、人才薈萃的助力下,香港建設國際創科中心、發展新質生產力前景光明。(完)
責任編輯:劉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