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實踐丨砸窗改門為讓孩子們擁有操場上的15分鐘課間

新京報「知道影片」出品

近幾年,出於方便管理、減少安全隱患等考慮,一些學校的課間10分鐘出現了減少或禁止學生出班級現象,走出教室到戶外活動只能等課間操或者體育課才有機會。

今年秋季學期開始,包括北京在內的全國多地開始推行「課間一刻鍾」制度,課間延長5分鐘,旨在引導學校落實「健康第一」理念,讓孩子動起來、跑起來、活動起來,特別是讓孩子多見陽光,在陽光下多奔跑。

一方面是孩子們課間跑跳運動的需要,另一方面是學校和家長對孩子在校安全的高要求。延長的課間活動時間真的有用嗎?真的能落實到位嗎?實施過程中有什麼難點仍需解決?新京報記者在北京市豐台區找到這樣一所可以讓孩子們「瘋玩」15分鐘的學校。

「摳」出5分鐘給課間 學生狀態變化明顯

課間延長到15分鐘在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實施得很早。今年9月開學前夕,北京提出延長課間時長的部署後,劉忠毅校長對學校的這個決定更有底氣。

2021年9月,劉忠毅調任豐台區外國語學校校長,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將課間10分鐘延長到15分鐘。

過去多年的教學管理經歷讓他發現,10分鐘的課間休息對於學生來說有些短暫,「上個廁所、洗洗手,就要回到教室里」,學生來不及走到操場上,於是有了「操場靜悄悄」的說法。

2021年秋季學期,豐台區外國語學校開始招生,同時開始了「課間一刻鍾」的嘗試。一段時間之後,他發現,學生在課堂上的狀態有了明顯變化。

「以前,孩子到第二節課就沒精神了,現在課間出去跑一跑,再回到課堂的時候,精力很充沛,注意力很集中,課堂效果反而更好了。」劉忠毅說。

為了保證放學時間不受影響,課間延長的5分鐘其實是從課堂45分鐘里「摳」出來的。

「這對學生的影響很小。」劉忠毅說,好的課堂教學基本集中在前25分鐘,再留下15分鐘練習,已經可以滿足教學需要了。

目前,學生每天在校上6節課、240分鐘,課間活動120分鐘,實踐下來發現,這個比例是合適的。「上課都精神了。」「下台能出來玩,上課感覺也很簡單,好像一天都在玩。」該校四年級學生告訴記者。

敲掉窗戶改成門 方便學生去操場

「我們把走廊(盡頭)的窗戶敲掉,改成了門」,這樣一來,學生從任意一個走廊都能以最快速度來到操場上。

記者在學校看到,走廊兩端都有大門直接通向操場,另外一邊的走廊,盡頭處與操場連接的空間被開闢出一塊羽毛球場地,幾名初中生正在練習,陽光透過半露天的屋頂大面積地灑了進來。

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幾名學生正在打羽毛球。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幾名學生正在打羽毛球。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順著樓梯向上,二樓轉角處放著兩張乒乓球檯,球檯兩側有中學生正在「對壘」,隨著球拍揮動,小白球落在球檯的不同位置上,發出有節奏的聲響。

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學生們正在進行乒乓球「對壘」。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學生們正在進行乒乓球「對壘」。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劉忠毅介紹,學校有籃球場、足球場兩塊戶外場地,同時對校內其他設施進行改造,除了以上提到的,還在會議廳外改造出風雨操場,門前的水泥地也被鋪上草坪,變成低齡學童的活動場地。

學校還充實了運動器材儲備,跳繩、毽球、呼啦圈、彈力球、沙包等配置齊全。「不要把它們鎖在體育器材室,要放到操場上,讓學生一下台就能投、就能玩。」劉忠毅強調。

目前,該校區有9個年級、32個班,共980名學生,活動場地比較充裕。劉忠毅說,「基本上每個孩子想玩什麼都可以得到滿足。」

正趕上午休時間,學生們分散在操場各處,在老師的帶領下,體驗各類運動項目。

執行「課間一刻鍾」以來,每天午休時間,學校都會安排正、副班主任帶領學生體驗一項「玩的技能」,單雙杠、雲梯、彈力球、飛盤……兩週換一個項目,一個學期下來,學生可以掌握5到6項運動技能。

豐台區外國語學校,老師在帶領學生玩雙杠。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豐台區外國語學校,老師在帶領學生玩雙杠。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教師參與課間活動 讓孩子們玩得安全

讓習慣了課間留在教室里的學生走出教室,是老師們一度面臨的挑戰。

「一下台,就要把學生都喊到操場上。」孫麗敏是四年級班主任,也曾為班里不愛出門的「朗尼墩」發愁。同學調動、老師鼓勵,嘗試了很多之後,她發現,把孩子先帶出去,這是第一步。

走上操場,孩子愛玩的天性顯露出來,一切就有瞭解法。觀察學生的興趣點,讓他們在擅長的項目中反復建立自信,逐漸喜歡上運動。

與此同時,這項改革也對教師的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孫麗敏說,課時縮短,勢必要求老師備課更加凝練,課堂更加高效,時刻注意學生的課堂狀態。此外,還要積極參與到學生的課間活動中,從課間的管理者變成課間活動的共同參與者。

也有一些學生因為性格原因,表現得「不太合群」。記者在學校里發現,很多教室後面都放著滑板。據介紹,滑板這項運動在學生中間很流行,學校還有專門的滑板社團。

社團成立的初衷,其實是為了一名初一女生。「非常內向,不敢跟同學、老師交流,但是滑板玩得非常好。」學校德育主任楊天明告訴記者。

瞭解到這名學生的情況後,學校決定為她成立滑板社團,這名同學也「自然地」成了老師的助教,利用每天午休時間教同學們玩滑板。隨著滑板在學生中間開始流行,她也自信、開朗了很多。

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孩子們正在操場上玩滑板。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孩子們正在操場上玩滑板。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楊天明說,青春期階段的學生,一方面很躁動,喜歡玩鬧,另一方面,心理上又變得有些敏感,不太願意表達自己的情緒,運動是一個很好的方式,可以幫助他們疏解壓力、建立自信、收穫友誼。

多種措施保障安全 這一刻鍾值得嘗試

「安全問題確實製約著很多學校的發展。」劉忠毅告訴記者,出於對安全的擔憂,很多學校不敢讓學生走出教室。

這個問題也曾經困擾過他,但三年的實踐下來,劉忠毅總結,磕碰是會發生,但家長都很理解,也要相信孩子都是很聰明的,他們懂得吸取教訓,也能學會自我保護。

劉忠毅認為,學校開展課間活動首先一定要得到家長的認同和支持,這樣在磕碰發生時,才能及時有效地溝通和化解。建議家長給學生上意外險,加上校園的意外險,這樣就有了雙重保障。

學校也要做好準備。據瞭解,從執行「課間一刻鍾」開始,豐台區外國語學校就把小學和初中的活動時間調成了兩個時段;每個井蓋下面也都安上了箅子,防止井蓋踏翻造成意外;單雙杠、雲梯、跳馬器械下面全都鋪上墊子,避免學生受傷。

豐台區外國語學校,一名女生在課間休息時間練習跳馬,器械下方鋪上了墊子,以保障學生安全。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豐台區外國語學校,一名女生在課間休息時間練習跳馬,器械下方鋪上了墊子,以保障學生安全。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劉忠毅還建議,主管部門應當對開展得好的學校和老師進行表彰。「這項工作對老師來說壓力很大」,要教玩、陪玩,還要看護學生安全,無形中增加了很多工作量。

儘管有一些困難,但劉忠毅還是覺得「課間一刻鍾」的嘗試是必須的,也是值得的。

「書本上不能學到所有知識,很多知識都來自實踐。」劉忠毅相信,課間時長改革是教育改革的一把鑰匙:有了這5分鐘,孩子們就能走到操場上,去充實精神、增強體質,去學習那些只有通過實踐才能獲得的知識。

「其實問題不大,不要怕。」

新京報記者 薑慧梓 周博華 劉婧瑜

編輯 劉夢婕

校對 李立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