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拿到決賽入場券

10月18日,理想汽車交付車輛達100萬輛,成為國內唯一實現百萬交付的新勢力車企。

從第1輛到第100萬輛,比亞迪用時13年,特斯拉用了近8年,而理想汽車僅僅只用了58個月,不到五年時間,是三家中最快的達成百萬交付里程碑的車企。

更重要的是,理想還是唯一一個均價超過30萬元、擁有百萬規模的中國豪華汽車品牌

達成百萬交付的背後,其實是多維度因素合力的結果——理想通過精確的產品定位和用戶需求洞察進入家庭市場,得到了市場的積極反應的同時,迅速在生產製造和供應鏈條上實現上量交付。

實現百萬交付的過程中,理想儼然已經摸索出一套為之可行且能夠正循環的方法論,這種體系化能力還將實現百萬交付後持續奏效。

持續爆款的背後邏輯

理想是為數不多在創立之初就成本踐行大單品戰略的車企。

在達到10萬輛的交付規模時,理想只有理想ONE一款車。當時同期的車企至少有兩款,多的甚至有五款車。理想ONE幾乎是當時中國汽車業最成功的大單品,開創了家庭賽道,且在極短的時間內在豪華車市場站穩腳跟,進入BBA豪華品牌的腹地。

理想ONE的成功為理想熬過了造車初期的艱難階段,完成資金和技術積累——30萬元以上的SUV市場幾乎是中國汽車市場最肥碩的土地。

理想做的一個正確決定是,堅持延續產品定位的一致性,在一個穩定的市場紮根做好。

理想後續推出的L系列產品同樣聚焦在高端家庭用車市場。2023年2月,理想推出了L系列產品,理想汽車用字母來代表產品的平台,用數字代表車型尺寸級別的差異。

憑藉多款在定位上具有延續性的車型和逐漸拓寬的價格帶,理想成功在用戶心中佔領品牌心智。在技術上也形成增程電動技術、大六座空間佈局、多屏全車語音交互技術、智能駕駛技術和5C快充等標籤。

這個階段也是理想汽車真正的快速上量階段。L系列在度過了換代爬坡期之後,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合力。理想前50萬輛交付用時近4年,而後五十萬輛僅用了一年零一個月的時間。

對於不同階段的任務和發展的方向,理想有著足夠清晰的認知和定位,這其實也是理想持續保持產品後勁的核心原因。以智能化作為切面來看,理想從去年以來一直在加速智駕和智艙的步伐。

今年7月,理想汽車正式向AD Max用戶全量推送全國都能開的無圖NOA功能。在已開放無圖NOA的企業中,理想汽車智能駕駛累計行駛里程最多,達24.1億公里(數據截止2024年9月底)

同月,理想汽車基於端到端模型、VLM視覺語言模型和世界模型的全新自動駕駛技術架構也開始向千人規模的測試用戶推送,第一個實現上車落地。

理想在智駕上追趕十分迅猛。截至9月底,理想汽車擁有超過24億智駕里程,以及5.39EFLOPS的訓練算力,躋身智駕第一梯隊。預計到2024年底,理想汽車訓練數據超過30億公里,訓練算力超過8EFLOPS。

智艙方面,理想汽車自研了多模態認知大模型Mind GPT,是真正圍繞車載場景打造的大模型,擁有理解、生成、知識記憶及推理的能力。

在Mind GPT加持下,理想同學邁入大模型的智能時代,具備安全、準確、有邏輯的對話生成、語言理解、知識問答、邏輯推理等能力,支持AI任務大師、AI繪畫大師、調音大師、小主人模式等定製化功能。

技術快速研發投入、快速迭代更新的背後是足夠的現金儲備支撐。截至今年二季度,理想的現金儲備達到972.5億元,而這正是銷量快速增長帶來的正向結果。

邁過交付大關

銷量暴漲後,一個在汽車業反復出現的問題是交付難關。大部分車企都會在快速增長階段週期性跌入產能地獄。在市場最需要產能時,因為長達數月甚至半年的交付週期而錯失良機。

賣出100萬輛車的這個過程中,理想幾乎沒有遇到產能瓶頸。

理想2022年賣了13.3萬輛,2023年暴增至37.6萬輛,今年會超過50萬輛,理想的供應鏈和工廠一直面臨翻倍增長的需求。從結果看,理想的供應鏈和工廠超額完成任務。

理想汽車供應鏈副總裁孟慶鵬提供了一個數據——理想ONE第一個月的產能只有1000輛,而理想L6的首月產能是1.3萬輛,理想對工廠和供應鏈能力的投入讓理想的峰值交付能力在四年不到的時間里增長了13倍。

汽車的生產與交付極其考驗工廠的效率和供應鏈的韌性。汽車的需求是波動的,但工廠和供應鏈要在面對劇烈波動時提供穩定的產能以及合理的成本。

對採用直營銷售,沒有經銷商作為生產和銷售緩衝地帶的理想汽車,彌合產能與需求的裂隙,在訂單暴增時按時交付汽車是一件更複雜的事情,既需要運營協作能力,也需要技術。

與多數從代工起步的造車新勢力不同,理想從一開始就選擇自建工廠,從頭開始學習並搭建整個製造體系。

理想常州工廠完全由理想自研、建造並運營。這座工廠在去年就已經能實現每72秒下線一台車的生產節拍,接近汽車業內最快的特斯拉上海工廠。常州工廠自動化程度極高,產線綜合自動化率接近80%,銲接、塗裝車間的自動化率幾乎是 100%。

智能空間實驗室智能空間實驗室

極高的自動化水平之外,理想的工廠也有著很高的智能化水平。

2023年7月,理想上線了全棧自研的智能製造操作系統 Li-MOS,這相當於給工廠裝上一個「超級大腦」,能夠每一輛理想汽車從排產開始到下線的製造過程全週期管理,包括計劃、物流、衝壓、焊裝、塗裝、總裝6大業務領域的端到端全流程閉環。

Li-MOS生產操作系統高效調度的同時,也產生了海量高質量的數據,這些數據讓AI在汽車行業落地有了可能。基於此,理想汽車基於用戶車脫敏數據以及基地製造過程數據全自研了一套AI工具系統(連山質量預警系統),實現了端到端的數據AI應用。

系統里的AI模型能夠持續學習,成為類似「矽基汽車專家」運行在用戶車和產線上,將發現的潛在質量風險和過程工藝風險通過連山數據智能平台呈現給工程師。

理想的這套系統不僅自用,也在多個供應商端進行試點,一方面幫助其預警生產工藝中的問題,另一方面解決在用戶需要解決售後維修問題時,以前預警用戶、門店和供應商,在問題發生前替用戶排出問題,建立起行業領先的協作模式。

此外,理想也要求供應商的產能具備通用性和兼容性,讓供應商的工廠也能像理想自身的工廠一樣,足以適應需求端的波動。

2023年之前,整個汽車業都經歷了芯片短缺和疫情下的保供難題。當時的境遇讓理想在2023年開始全面發力完善供應鏈能力。理想花了一年時間夯實了供應鏈的底層流程建設,今年供應鏈的變化則是更數字化並開始引入人工智能。

理想供應鏈的底層是兩個重要的基石:AI和WIN文化。AI對供應鏈領域的全面運營和體系進行賦能,提高效率。WIN文化則指深化理想和供應商的關係,在面臨挑戰時與供應商互相扶持,實現目標。

另一件事是近地化供應鏈,讓供應商的工廠離理想更近,降低物流運輸帶來的成本和效率波動。過去幾年,理想的供應商圍繞理想常州工廠半徑60公里的區域建成了零部件產業帶,關鍵零件從出廠到進入理想的庫房只需要不到2小時。目前理想工廠有60%的供應商都在這個半徑60公里的圓里。

工廠、供應鏈體繫在內的整套系統幫助理想在過去五年交付了近100萬輛車,整套體系接下來還要面對更大的挑戰——理想的銷量依然在穩定增長。

一個鮮明的行業樣本

理想汽車的崛起為汽車業提供了一個新鮮的樣本——一個新興的汽車公司如何從零開始只用不到5年就賣出100萬輛車。從產品理念、研發理念、運營架構到製造和供應鏈管理,理想都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理想沉澱的方法論揭露了當下汽車業的發展規律,也對汽車業的競爭對手具備參考意義。更重要的是,理想基於獨特的產品定義和高端的產品市場,培養了一批具備足夠技術能力,能造出好東西的汽車供應商。

汽車業競爭的本質即是整套汽車供應鏈的效率和能力,理想汽車的成功根植於中國本土成熟強大的汽車供應鏈,它最終也反哺了整個鏈條。

在首款車型理想ONE爆火後,理想開始有意識地引入本土供應商來替代海外一線供應商。原本是博世、采埃孚佔據主導的汽車底盤件市場,現在已經長出了刹車供應商伯特利和市佔率一度超過50%的空氣懸架龍頭孔輝科技。

在原本合資車企佔據主導的時代,中國本土的供應商得不到最大的蛋糕,他們也沒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技術,無法形成技術和資本的雙重積累。

理想為代表的中國新興汽車公司給了中國本土供應鏈一次崛起的契機。

不僅僅是訂單,也有豐厚的利潤。理想對每個零部件品牌都建立了成本評價體系,用它去比較現在合作夥伴給理想的報價,給到對方合理的利潤。要知道,「合理的利潤」,在過去中國零部件供應商的字典里是不存在的,大部分時候他們的利潤率不到5%。

理想給供應商留出利潤空間,供應商拿到足夠的錢投入研發,造出更好的零部件再賣給理想,最終提升整套系統的競爭力和產品的護城河。

這也是理想和中國汽車業多數公司成功的關鍵。

100萬輛交付是理想過去無數次嘗試、修正和堅持投入的結果,這些積累也是理想邁入下一個階段的基石。

特別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