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如何影響未來生活?科學家走進怡海小學與學生面對面

「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我們幹什麼?」「人工智能和真人的區別是什麼?」「AI是如何做到像人一樣不斷學習和思考的?」「人工智能是怎麼‘看’世界的?」近日,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走進豐台區怡海小學,與四年級小學生們面對面交流,圍繞「人工智能與未來生活」進行科普講座。

北京市科技教育中心(北京市科學技術協會黨校)邀請院士、專家走入北京各所中小學校,開展系列「科學家精神」主題講座,在青少年心中播種科學家精神,點燃他們對科學的熱愛與追求。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走進豐台區怡海小學。受訪者供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教授陳虔走進豐台區怡海小學。受訪者供圖

由熱門話題引入,探討AI應用邊界及倫理

「若干年前,人們對於科技力量的想像正在一步步成為現實。」從四十多年前的《鐵臂阿童木》動畫片中的機器人製造引入,再到當下熱門的AI數字人、大模型文生影片,陳虔以孩子們喜聞樂見的作品和可感可知的日常生活切入,帶孩子們瞭解了科技發展的歷史和人工智能前沿發展狀況。

陳虔告訴孩子們,「IBM深藍戰勝國際象棋冠軍」「AlphaGo戰勝了圍棋世界冠軍李世石、柯潔」「2022年ChatGPT問世」,是人工智能發展史上的幾個標誌性事件。接著他講述了人工智能發展的三次浪潮,以及人工智能背後的視覺技術、語音識別技術、語音合成技術、自然語言處理技術等。

「人工智能在給我們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很多困擾。有些工作可以被人工智能取代,但是還有很多事情是不可以交給人工智能做的。」陳虔由此引出,同學們在利用人工智能提升效率的同時,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真理的獲得需要自身去體悟,要靠自己的實踐。」

「當人工智能越來越智能,會帶來一些問題。當你遇到一個比任何人都聰明的壞蛋的時候,該怎麼辦?」接著陳虔和同學們探討了AI技術的應用邊界問題、人工智能倫理問題、用戶隱私數據保護問題、失業問題等。陳虔指出,「未來人類會越來越離不開人工智能,我們必須勇於面對、積極擁抱。」

學生們積極與陳虔互動。受訪者供圖學生們積極與陳虔互動。受訪者供圖

讓孩子們嚮往科學、愛上科學

「人工智能能否做到人類做不到的事情?」「有沒有可以讓AI聽科學家的話、不能使壞的方法?」「如果有一天,人工智能突然有了自我意識,會對我們的生活造成什麼影響?」……在互動問答環節,孩子們提出疑問,陳虔一一解答。

「科學是不斷髮展的開放體系,我們主張科學上的自由探索。」在講座最後,陳虔和同學們分享了自己對於科學家精神的理解:科學認識來源於實踐,提倡懷疑、批判、不斷創新進取的精神,科學家精神是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追求真理、嚴謹治學的求實精神,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集智攻關、團結協作的協同精神,甘為人梯、獎掖後學的育人精神。

聽完講座後,怡海小學四年級學生高希然主動找到陳虔,請教關於人工智能的疑問。高希然告訴記者,自己對人工智能非常感興趣,在家中已經嘗試過動手製作人工智能機器人,這堂講座也引發了他對於人工智能未來發展及對人類影響的思考。「希望我長大後也從事相關的工作,利用好人工智能為社會做貢獻。」

「科學家走進校園內,把科技最前沿的信息傳授給孩子們,從小在孩子們內心中埋下一顆科學的種子,啟發孩子們的思考,在孩子們未來成長過程中,這顆種子就會生根發芽。」北京市豐台區怡海小學教學主任李剛說道。

作為大學教授,陳虔告訴新京報記者,自己非常樂意和孩子們交流,「對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們,重點不是傳授技術和方法,而是激發興趣和好奇心,不要迷信權威、不要被先入為主的信息束縛頭腦,讓他們充分發揮想像力和探索欲,嚮往科學、愛上科學。」

新京報記者 馮琪

編輯 繆晨霞 校對 賈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