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東|從舊里弄改造到建設者之家,上海探索可持續城市更新之路

「上海踐行人民城市理念這五年」系列觀察⑪

「要踐行人民城市理念,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住房的多樣化、多元化需求,確保外來人口進得來、留得下、住得安、能成業。」

五年來,在人民城市建設中,上海堅持把讓人民宜居安居作為重中之重,聚焦城市更新和「兩舊一村」改造,啃硬骨頭、打攻堅戰,著力打造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相適應的群眾生活居住空間。

再啟10年「兩舊一村」攻堅戰

10月18日上午9時,徐彙區東安一、二村片區舊城區改建項目舉行集中搬遷儀式。幾十輛搬場車依次發車,滿載著居民們的喜悅和希望,駛向嶄新明亮的新家園。

東安一、二村位於楓林街道,始建於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新中國成立後建設的首批直轄市市直機關宿舍與工人同住合居的住宅小區。幾十年後,這片居民區面臨居住空間狹窄、房屋老化嚴重、廚衛設施簡陋、安全隱患突出等重重問題,居民盼望舊改呼聲強烈。

東安一、二村舊改集中搬遷。受訪單位供圖東安一、二村舊改集中搬遷。受訪單位供圖

2024年3月,東安一、二村片區舊改工作正式啟動。這個上海歷史上單地塊一次性徵收體量最大的項目,涉及5個居委會、117幢居民樓、283個單元、6057證住戶,承載著1.5萬名居民的「新居夢」。10月14日,舊改項目啟動簽約,僅5天就以99.95%的高比例生效。

「舊改為民,就是要想明白通過舊改幫助居民實現什麼。東安舊改不僅要讓地塊居民生活得到改善,而且要讓整個楓林轄區居民感受到城市煥新的活力。」 東安一、二村舊改項目專班負責人說。

在黨建引領,這個舊改項目成立了1個臨時黨委、4個片區臨時黨支部,組建5大工作組,搭建55個工作專班,近500名幹部下沉到舊改一線。組織召開244場圓桌會議,詳細解答徵收流程、安置房源等共性問題,完成944證調解委託。多渠道籌措4500套安置房源,幫助居民選到中意的新居。

舊改工作本質是群眾工作。一些群眾骨幹主動對猶豫觀望的左鄰右舍「勸一勸、幫一幫」,促使樓棟百分百簽約。吉阿姨和老伴住在東安二村20多平方米的房子幾十年,房屋老化漏水,廚房和衛生間上方都用塑料布搭了層「帳篷」,物業多次維修也無法根治問題。每逢下雨天,在廚房做飯、在衛生間洗澡,都要打著雨傘,一不小心,牆壁斑駁的白色粉末就順著雨水掉落下來。作為長期的熱心誌願者,吉阿姨在居民中有著較強的號召力,她倡議發起了「小喇叭」宣講團,成員包括黨員、樓組長和熱心居民,幫助推動征遷工作。不久後,吉阿姨也將搬入商品房,迎來更好的新生活。

東安一、二村片區舊改項目是上海30年舊改不輟的典型案例之一。2022年7月26日,上海歷史性地完成了中心城區成片二級舊里以下房屋改造,為這項持續30年的民心工程、民生實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成片舊改完成以後,上海提出再提速、再加力,接續推進零星二級舊里以下房屋、不成套老舊住房以及城中村的改造。從2023年起,「上海打算用10年時間、兩屆政府的時間,來推動‘兩舊一村’改造任務的完成。」 上海市委副書記、市長龔正說。

華潤有巢公寓社區馬橋AI店舉辦巢物置換市集。受訪單位供圖華潤有巢公寓社區馬橋AI店舉辦巢物置換市集。受訪單位供圖

張頌蔚所在的「新家」華潤有巢馬橋AI店,其實是一個「全品類」租賃社區,總房源數達到2483套。華潤有巢上海區域運營負責人李佳晟說,除了面向一線務工人員的「一張床」,還有面向剛步入社會的新市民、青年人的「一間房」「一套房」。在有巢社區,還居住著來自周邊航天、船舶、電氣等製造業企業和高校科研院所的青年人才。今年,社區又迎來了近百名應屆大學畢業生。

把應屆高校畢業生群體納入保障範圍,是上海保障性租賃住房今年啟動的新探索。過去,上海保租房申請條件之一是要有穩定就業。針對大學生的新需求,上海優化調整相關政策,服務好應屆畢業生,讓他們安心走向工作崗位。畢業6個月內暫時沒有就業的大學生,憑畢業證就可以申請租金可負擔、長期穩定的保租房。

蟠龍天地遊人如織。王初攝

上海自10年前啟動城中村改造試點以來,一直將其視為城市更新與民生改善的重要內容。2020年9月,上海市住建委、市房管局等部門聯合發佈通知,進一步完善改造政策,推動城中村改造進入加速階段。根據規劃,到2026年底,上海將全面啟動66個整體改造項目,全面完成整治提升工作,力爭在2027年基本完成所有城中村項目的徵收動遷工作。截至2023年底,全市已批準72個城中村改造項目,受益村居民達4萬戶,釋放建設用地5.2萬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