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建聯嫖娼傳聞反轉,萬人聯名抗議侵權,AI有多遭人恨?

易建聯疑似嫖娼事件一度登上熱搜,甚至還可能牽扯到AI偽造的事情。同樣跟AI扯上關係的還有超過 10,500 名創意專業人士,正在譴責未經許可使用創意作品來訓練AI與大模型。

曾經人們對AI熱情高漲,充滿期待,但當AI離我們越來越近時,人們對於AI更多的是煩惱與痛恨,AI的出現讓許多事情變得荒誕且失控。

易建聯也被AI算計了?

易建聯是接替姚明的現象級存在,這兩天卻因為嫖娼事件被送上風口浪尖。最初曝出易建聯現場照片和聊天記錄的是一名混跡PC圈的女網紅,曝光內容中還有易建聯的身份證及交易記錄。讓人震驚的是交易對像是個跨性別者,交易金額為1500美元,約合人民幣1萬元左右。

據網絡曝光的內容顯示,一組照片和聊天記錄成為了此次傳聞的「證據」。照片中,一名男子全身赤裸,雖然面部模糊,但身材、髮型等特徵與易建聯頗為相似。同時,一張身份證件的照片也一同被曝光,姓名一欄寫著「易建聯」,照片上的面容也與公眾熟知的易建聯形象相吻合。

但不少網民並未輕易相信,有網民通過對比數析和深入調查,找到了原始照片。原圖顯示,易建聯穿著正常,完全不存在所謂的「裸體」情況。這一發現證實了「AI去衣」技術的存在,同時也揭示了此類技術被濫用的危險性。

同時,10月21日,有球迷發現了疑似易建聯在Twitter上對這件事的首次回應:「FAKE NEWS」(假新聞)。

「AI去衣」技術此前也曾有過不少新聞,這個本應服務於特定的科研或工業用途的技術卻成為了侵犯他人隱私的利器。易建聯事件只是冰山一角,反映出當前AI技術應用缺乏有效監管的現狀。

科技漩渦認為,此類技術的濫用不僅侵犯個人隱私權,還可能導致更廣泛的社會問題,因此加強對AI技術應用的法律規製和道祖高域束迫在眉睫。而AI技術也因為種種類似的合成、詐騙「醜聞」而被大眾所厭惡,在國外也同樣因為AI技術而產生了各種抵製。

上萬名文藝界人士抗議AI公司

10月22日,全球超過10500名創意產業人士簽署一份聲明,警告人工智能公司未經許可使用他們的作品,稱這是對藝術家生計的「重大、不公正威脅」。其中包括 Radiohead 樂隊的湯姆·約基、女演員朱利安·摩亞和盧保獎得主小說家石黑一雄 。

這份只有短短29個詞的聲明寫道:「未經許可使用創意作品來訓練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對這些作品背後創作者生計的重大、不公正威脅,絕不允許。」這封信的發起者、非營利組織Fairly Trained首席執行官、英國作曲家、前人工智能高管艾達馬田斯·牛頓-雷克斯(Ed Newton-Rex)表示,以創意工作為生的人對知識產權未受到保護的情況感到 「非常擔憂」。

而這並非是這些文藝界人士臆想的情況,而是真實發生的事情。美國女演員斯嘉麗·莊臣曾就OpenAI聊天機器人使用酷似她聲音的Sky語音一事發表聲明,對該公司否認刻意「模仿」她聲音的說法提出了質疑。

針對此事,科技漩渦曾諮詢過北京鼎世律師事務所執行主任孫亮律師,他建議:「AI產品的開發者或者使用者,在利用AI技術生成人物形象、聲音或者信息時,如果上述數據生成物可以識別到現實中的具體自然人,建議開發者或者使用者取得相關主體關於肖像權、聲音、個人信息等進行AI化的明確授權」。

今年4月,美國藝術家艾倫·基恩娜(Alan Giana)向美國紐約南區聯邦地區提起訴訟,指控SHEIN利用AI技術擅自抓取並銷售其藝術作品,要求SHEIN停止侵權行為並索賠經濟損失及精神損害賠償。

現如今,美國本土已經引發了AI侵權訴訟的浪潮,畫家、作家、音樂家等相關群體,紛紛對StabilityAI、OpenAI、微軟、Meta等在內的美國科技巨頭提起了著作權侵權訴訟。截至2024年初,美國已經有10多起關於生成式AI相關的著作權侵權訴訟。

上個月,Google呼籲英國放寬對文本和數據挖掘(TDM)做法的限制,即允許出於學術研究等非商業目的複製受版權保護的作品。據《金融時報》報導,英國政府正就一項計劃進行磋商,該計劃將允許人工智能公司從藝術家和出版商那裡獲取內容,除非後者「選擇退出」這一過程。

認為生成式人工智能「剝削創造者」的牛頓-雷克斯則表示:「將退出人工智能訓練的責任推給創作者是完全不公平的。如果這對創作者來說是件好事,那麼它應該製定一個更加合理的計劃」。

科技漩渦認為,國內也有「AI雷軍罵人」等知名的侵權案例,同樣造成了十分惡劣的影響。在AI技術日益滲透到各行各業的今天,要做到平衡創新與版權保護的關係,不僅需要法律和技術的創新,也需要商業實體的自我鞭策。

AI為何遭人恨?

人們對於AI的設想太多美好,但現實卻更容易因此產生各種糾紛,甚至於淪為不法分子的詐騙工具。

事實上,普通人想像中的AI是幫忙掃地、洗碗,但現實中的AI幹的全是創意類的活,畫畫、製作音樂、文案。這樣的落差讓人們心中產生了AI在本末倒置的想法,自然談不上喜歡。

AI在取代環衛、工人之前先靠著「抄襲」這些創意產業人士而搶了他們的飯碗,那麼自然會遭到抵製。正如此前蘿蔔快跑引發的網約車司機焦慮一樣,隨著就業形勢日趨嚴峻,不僅是網約車司機在焦慮,就連普通上班族也在焦慮。AI花費10幾秒鍾,也許就能生成一份普通人需要花費2個小時才能做出來的方案。自身職業受到了AI的威脅,抵製與厭惡是自然的,這也是除了AI詐騙、換臉、去衣之外更多的一層原因。

但實際上真的如此嗎?網約車真正嚴峻的問題更多的還是在於行業低價競爭以及保險漲價等傳統困境上。在廠商對AI的過度渲染下,AI可以寫文案、做設計、剪影片,似乎無所不能,因此人們更容易陷入一種被取代的慌張之中。但當我們真正去用過AI之後,你會發現他其實並沒有那麼萬能,圖片會有「六指狂魔」、文字會胡編亂造、影片會不絲滑,於人類而言,它其實更像是一個工具。

科技漩渦認為,人工智能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的道理會隨著AI技術的發展逐漸凸顯出來,固然有諸多倫理困境與法律挑戰,但一味的抵製並不可取。AI時代如同曾經的工業革命一般是時代的洪流,我們只能不斷完善監督機制與法律約束,才能讓其走向理想中的道路。

寫在最後

不論是易建聯的AI偽造事件還是創意人士被AI公司侵權的問題,都讓我們深刻認識到了AI技術在發展過程中的問題所在,因噎廢食只能阻礙進步,因勢利導,使其趨利避害,才能促成科技輔助生活的美好未來。

作為普通人,我們往往是技術變革浪潮里的一朵浪花,面對迭代超乎想像的AI技術,能做的只有緊跟時代的腳步。

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科技漩渦」,作者:孫浩南,36氪經授權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