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味食品前三季度增利不增收,非滷味相關項目退出進行時

2024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實現營業收入約50.15億元,同比下滑10.95%;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約4.38億元,同比增長12.53%;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扣除非經常性損益的淨利潤約4.24億元,同比增長15.73%。

截至今年9月底,絕味食品的總資產約為88.36億元,比去年年底下滑5.12%。

華福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在需求端整體較為疲軟的大環境中,絕味食品有望通過多元化舉措精細化管理,以此提高公司的利潤率水平,以減少收入下降帶來的影響。在當前社會環境下,休閑滷味消費場景預計將不斷擴展,絕味食品作為休閑滷味賽道龍頭企業,預計通過管理模式的不斷迭代,同時疊加成本端紅利,來實現公司整體利潤率的進一步優化。」

截至10月29日收盤,絕味食品當前股價為18.7元/股,單日跌幅為0.9%,公司總市值約為115.9億元。

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負

絕味食品將進一步調整投資組合

在滷製品行業,絕味食品為「滷味三巨頭」之一。2020年,我國滷製品行業前五大企業分別為絕味食品、煌上煌、周黑鴨、紫燕及久久丫,市場份額合計佔比約為19.23%,其中,絕味食品佔比8.6%。

今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的主營業務收入約為49.08億元,佔總營業收入的97.87%;其他業務收入約為1.07億元,佔總營業收入2.13%。

絕味食品主營業務收入情況,截取自企業公告。

10月28日,信達證券分析師在研報中指出:「短期絕味食品受到消費大環境的影響,單店和門店數量我們預計仍將延續承壓趨勢。長期來看,絕味食品主動求變、優化門店,加大費用投放,強化品牌年輕化,保障加盟商信任及消費者對於品牌的認知度,有望逐步走出承壓階段。」

今年前三季度,絕味食品的投資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約為-6569.27萬元。此前,上交所曾對絕味食品下發監管工作函,指出其「自2017年至今投資活動現金流量淨額持續為負,投資活動未產生資金淨流入。2022年、2023年、2024年半年度,公司投資支付的現金分別為8.80億元、24.22億元、10.63億元,投資收益分別為-9421.85萬元、-11645.55萬元、-325.20萬元,連續多個報告期出現投資虧損。」

為此,上交所要求絕味食品說明公司在投資收益連年虧損的情況下持續對外投資的必要性,是否存在投資回收風險,是否存在對外投資資金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實際使用的情形。

10月22日,絕味食品回覆稱,公司對外投資均有對應的投資標的,不存在對外投資資金被控股股東及其關聯方實際使用的情形;公司正在並將進一步調整投資組合,集中體現專注滷味行業的經營和投資理念。「截至今年6月底,整體而言,有投資風險的項目賬麵價值佔公司總體投資賬麵價值的4.04%,針對以上存在投資收迴風險的項目,公司一方面指定或派駐投後管理團隊幫助被投企業改善運營效率,提升市場競爭力;另一方面,針對非滷味相關的項目,公司積極尋找退出途徑,力爭減少投資損失。」絕味食品表示。

因涉嫌信披違規被中國證監會立案

公司總市值較巔峰時縮水數百億元

8月15日,絕味食品收到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簡稱「中國證監會」)下發的《立案告知書》。因公司涉嫌信息披露違法違規,根據相關法律法規,2024年6月7日,中國證監會決定對公司立案。

記者梳理公開資料看到,2021年至2023年,絕味食品3次被上交所採取監管措施,其中,去年8月,絕味食品收到監管警示的原因是:公司存在未披露關聯方共同投資,未按規定披露關聯方及關聯交易,公司門店營業款、加盟費、管理費管理不規範等多項違規行為。

官網顯示,絕味食品主要以休閑滷製食品生產和銷售以及連鎖加盟體系的運營和管理為主營業務,2017年3月17日,絕味食品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

近幾年,絕味食品的股價走勢不盡如人意。上市之初,絕味食品的股票發行價格為16.09元/股,上市首日收盤總市值約為95億元。Choice金融終端數據顯示,絕味食品的收盤總市值曾在2021年2月9日超過635億元。然而,今年以來,其收盤總市值整體表現不佳,其中,今年9月,更是創下上市以來新低,約為74億元。

今年6月,在2023年度暨2024年第一季度業績說明會上,絕味食品董事長、總經理戴文軍在回應股價下跌時表示:「關於股價下跌問題,我們深感抱歉。股票市場的波動受多種因素影響,我們公司一直致力於穩健經營,努力提升業績,為股東創造價值。」

而早在2月,絕味食品發佈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回購報告書,擬使用資金總額為不低於2億元(含)且不超過3億元(含),回購價格不超過35元/股(含)。

截至2024年9月30日,絕味食品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回購股份13923312股,佔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2.2460%,回購最高成交價格為22.51元/股,回購最低成交價格為12.12元/股,已支付資金總額約2億元。

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 閻俠

編輯 王進雨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