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書店「閱」見多種可能

「青春中國·擁Bao未來」特別節目首場「書香·點亮」篇章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青春中國·擁Bao未來」特別節目首場「書香·點亮」篇章現場。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尹希寧

這是屬於思源·青年書店讀者的默契:穿過便利店徑直走向店內卡座,手機自動連上無線網絡,打開電腦或翻開書,開啟讀書學習「慢直播」。

10月28日,這家位於北京交通大學的青年書店上架了新書《聽館長講錢學森故事》——在當天舉辦的「青春中國·擁Bao未來」特別節目首場「書香·點亮」篇章活動現場,錢學森教育工作委員會副秘書長、北京靈境智慧公益基金會秘書長朱廉向書店捐贈了由錢學森之子、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館長錢永剛所著的這批書籍。

與新書一同到來的,還有錢學森靈境智慧書屋。在朱廉看來,書屋不僅是對錢學森先生卓越貢獻的致敬,也有助於推動科學知識的普及,激發青少年對科學的熱愛和探索精神,全面滿足校園精神文化的多元化需求。

中國書刊發行業協會理事長艾立民曾在2024中國書店大會上介紹,目前,全國實體書店數量呈現穩定狀態,部分省市有小幅增長;一大批專精特新的書店脫穎而出,顯示出良好的發展前景;閱讀服務更加廣泛地深入文化建設和公共文化服務的各個領域,成為全民閱讀活動的主導力量。

眼下,以「青年」為名的書店,正在鏈接多種資源,探索青年朋友以書會友的多種可能。

10月28日,位於北京交通大學的思源·青年書店,乒乓球超級全滿貫得主、青少年成長計劃發起人丹恩亞萍(左)與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通過影片分享乒乓球和物理的故事。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搭建思想會客廳

正如連著咖啡廳、拍照「打卡」處、圖書籤售台的書店,紮根校園的青年書店,正以「科技下午茶」的形式,向科研一線的專家學者發出邀請函,搭建思想會客廳。

「從著名的‘卡門-錢近似’公式,到‘錢學森彈道’,都是錢學森在一天一天的閱讀中積累出來的。」朱廉記得,1935年7月,24歲的錢學森在《浙江青年》上發表了文章《火箭》,文中提出了三級火箭、火箭飛機、星際航行等在當時尚屬科幻領域的賽前分析性科學設想。1948年,錢學森發表了世界上第一篇關於核火箭的論文《關於火箭核能發動機》。

在主打創新元素的思源·青年書店,朱廉分享了錢學森從老師馮·卡門那裡學來的讀書方法:一本書先看目錄、序言,再看第一章、最後一章,這樣就能基本瞭解整本書的概況,然後判斷這本書是不是值得認真細讀。若是好書,就反復看;若覺得一般,翻一翻就可以了。

北師大附中圖書館、上海交通大學圖書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教室等地,都曾是錢學森讀書的地方。在那裡,錢學森看過相對論「小冊子」,複習過課堂功課,記錄過科研設想。

如今,不少專家學者也常常以「假如」「如果」作為開場白,在多個不同場合闡述數年前留在筆記中的科研設想。

「如果有一個關鍵技術,像法國藝術家Nickolay Lamm的作品一樣,讓電磁信號顯形,我們就可以回答‘哪裡信號好,哪裡信號不好’的問題。」北京交通大學數智軌道交通研究院副院長官科的研究對像是長三角大環形高鐵,準確地說,是保障列車高效安全運行的核心技術——射線追蹤技術。

官科在「科技下午茶」環節介紹,團隊十年磨一劍,研發出了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代碼可控的高性能射線追蹤平台。在這一技術的「加持」下,京雄高鐵的調試時間從3個月縮短為5天。這一技術若鋪展至國內其他高鐵的無線網絡規劃,將減少約20%的基站數量,為國家節省上億元的建設成本。

北京交通大學青年教師李振坤拿著用4D打印技術生產出的軟體機器人向青年朋友科普,一個裝滿液體的「袋子」或許能夠進行深海探測,在太空上替代火星車,還可以潛入人體中輔助醫生完成手術。

「我們科研工作者既需要做科學技術的生產者,也需要做科學知識的傳播者。」李振坤說。

觀看節目的青年朋友在鼓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觀看節目的青年朋友在鼓掌。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供給「文化大餐」

根據北京市提供的數據,北京實體書店數量超過2000家,平均每萬人擁有實體書店數量超過0.93個,居全國首位。

在北京中軸線以東的前門書香世業街區,實體書店成了城市一隅的文化棲息地,讓來自四面八方的讀者、遊客得以聆聽名家分享,品讀經典書籍,感受文化的魅力。

「這是我接的第一部現代戲。我們用傳統的崑曲程式,一舉手一投足,把李佩先生帶回來。」活動中,崑曲藝術家魏春榮、袁國良與《李佩先生》總製作人淩金玉走進前門青年書店,向觀眾分享擁有600年歷史的崑曲藝術在新時代如何煥發新的生機。

今年是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60週年,北方崑曲劇院打造的原創當代題材崑曲《李佩先生》,首次將「兩彈一星」功勳郭永懷與妻子李佩的故事以崑曲形式帶到觀眾眼前。

「演繹現代人物,沒有水袖支撐,怎麼把人物的情感詮釋給觀眾?」魏春榮分享了李佩在美國康奈爾大學與郭永懷初次遇見的場景演繹:「這裏有三大段、七八分鐘的唱詞,眼神和形體上,我使用了傳統戲曲的表演形式,反復雕琢動作神態,展現女孩子看到心愛男子時的害羞。」隨著講述,魏春榮做了幾個手勢,垂眸淺笑,眼中含情,崑曲的古典意蘊盡顯其中。

在魏春榮看來,崑曲既適合傳達美,又擅長演情,「這部戲中除了愛情,還有親情、師生情、家國情,用這樣一種古老的傳統藝術形式來講述現代的故事,也是希望能在青年中有更廣泛的傳播」。

除崑曲名家外,有「中國京劇第一科班」之稱的富連成社傳人、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葉金森、孫萍也走進青年書店,分享京劇演員與台灣青年交流的故事,並向書店捐贈《富連成畫傳》及青年論壇論文集。

傳統文化進書店,紅色文化也在書店中釋放能量。不久前,由中國青年報社、共青團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委員會、中共安慶市委宣傳部聯合出品,北航學生話劇團主演的革命歷史題材話劇《青春年代》首演,展現了以陳延年、趙世炎等為代表的青年知識分子在新舊思想激烈交鋒的變革時代,追尋馬克思主義真理的故事。

而在安徽省安慶市,革命烈士陳延年、陳祖年兄弟曾經的讀書處已建成新青年書店,吸引讀者追尋紅色足跡,傳承紅色文化。

「京杭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五大水系,時至今日仍然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700多年前,元朝的科學家郭守敬就主持完成了北京段最後一公里,實現全線貫通。」活動中,北京郭守敬紀念館副館長佟怡天帶青年朋友雲遊京杭大運河,解讀運河歷史文化。

既放眼「詩與遠方」,又傳承優秀文化,敞開大門的青年書店不斷吸引讀者、留住讀者。

大屏幕里播放北航學子排演的《青春年代》話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大屏幕里播放北航學子排演的《青春年代》話劇。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陳劍/攝

    青年與書店雙向賦能

書店滋養著青年,青年也以活力和創造力為書店賦能。

「實時更新的城市數據,就像奔流不息的大運河,書寫著城市的脈動,流淌著奮進的活力。」在江蘇省無錫市古運河畔,海外留學回國的劉蘇涵介紹,他正以選調生的身份參與城市數字治理和信息化建設等工作。在那裡,中國青年報社將聯合無錫市委組織部建設青年書店,邀請年輕幹部講述運河故事,為運河發展提出青年思想,貢獻青年力量。

在陝西省延安市延長縣呼家川完全小學,一塊大屏播放了來自北京海運倉胡同更讀·青年書店的寫作課。透過大屏,小學生們瀏覽新聞報導,聆聽一線記者用實例講述的「五感寫作法」。

「從近3年的大學生微創業活動數據中,我們觀察到,同學們創業的主題與社會發展的時代要求、社會需求是緊密連接的。」在思源·青年書店活動中,中央財經大學商學院教授葛建新通過KAB微課堂解讀大學生微創業行動項目。在她看來,大學生創業者有著較為敏銳的創業洞察力,能較好地把握時代潮流,主動對接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任務,選擇合適的、有發展潛力的創業領域。

剛踏入職場的年青人走進書店,業界和學界「大咖」也為書店注入活力。乒乓球超級全滿貫、青少年成長計劃發起人丹恩亞萍和同濟大學退休教授吳於人借助書店這個平台,發佈了《小球大學問》科普公益課程,以「體育+物理」的跨界合作,共同為青少年講授旋轉的乒乓球背後的物理科學知識。

台灣青年代表也帶著在祖國大陸奮鬥的故事走進了青年書店。不久前,《心安之處即是家:台灣青年大陸追夢記》新書發佈會在兩岸青年書店舉辦,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馬曉光說,新書講述了30多位來大陸發展的台灣青年的奮鬥軌跡。他希望,新書的出版能讓更多台灣青年加深對大陸的瞭解,端正對兩岸關係的認知,從而帶動更多台灣青年來大陸發展,用親身參與和實踐,不斷深化兩岸交流合作、推進兩岸融合發展。

以青年之名,服務青年成長。如春筍般破土而出的青年書店,還將持續鏈接資源,探索更多「書店+」的可能。

責任編輯:劉世昕,郭韶明,孫山,李沛然,張玉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