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後開始「拋棄」民辦大學?
近日,廣東某民辦高校因「1477名新生擬放棄入學」登上熱搜。
當地另一所民辦高校也發佈棄學名單,共有983名新生按棄學處理。
事實上,近期全國多地民辦高校正密集公示2024級棄學名單。
他們都是一群00後新生。一同與他們登上熱議的,還有這些民辦高校每年幾萬不等的學費、生活費等。
在人口連續負增長及經濟大環境的當下,民辦高校的生存引發關注。未來它們或將面臨更大挑戰,長久困於「生源、競爭力和吸引力」之爭。
在今年招生季中,全國已有多所民辦本科高校傳出補錄後依然缺額的消息。
上海一所民辦高校今年在江西、四川、河南、貴州等地招生都面臨不同程度斷檔,特別是在上海首輪投檔更是創下「零報考」的記錄。
9月底,南京一所由民轉公的高校更是被曝因多名教職員工被解聘而停辦的新聞。
那麼,年輕一代是否在「逃離」民辦高校?入讀民辦高校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橡樹實驗室與3位民辦大學出身的00後年青人聊了聊,他們中有人中途退學,也有人享受了4年不錯的大學時光。他們都在不同的人生節點做出了自認為最好的抉擇。
而通過他們學習和生活中的日常,也可以一窺民辦學子內心,以及民辦大學的生存現狀。
學費高、教學質量低,不到一學期就退學
子珊,24歲,廣東
最初招錄結果出來的時候,子珊怎麼也沒有想到會被最後一個民辦大學的誌願錄取。現在回想起來,她還是有些感歎命運不公。
2019年,子珊二戰高考,家裡把她送去了市里很好的一所中學。但努力一年,還是不太理想,「美術成績很不錯,文化成績差了一點點。」
填誌願為了湊數,她報了一所省內民辦大學,最後陰差陽錯竟被其錄取。
「太想哭了。」子珊坦言,學校沒有任何知名度,又不是公辦,而複讀班其他人大多去了中國美術學院、廣州美術學院,她在30多個人的班級里只能排倒數,「打擊實在太大。」
除此之外,學費也是不可承受之重。子珊說,當時她入學那年,每年要收28000元,住宿費是每年3100元,即使辦理了每年8000元的國家貸款,家裡還是要掏出2萬多的學費出來,「我們家經濟條件並不好,這筆支出可不小」。
而高中時候,學美術已經讓家裡花了十多萬,「父母差不多把積蓄給了我,說實話很愧疚。」
子珊還有一個弟弟,相差幾歲,也在上學。父親在佛山工作,每月薪金五六千,媽媽是個體戶,一個月有三四千,每個月還要給她爺爺一筆生活費。家裡其實存不下錢。
不過,父母並未讓她放棄上學,而是盤算好了,大學四年32000元的國家貸款等她以後自己還,其他的則都由家裡承擔。
然而入學後,還有各種大筆開銷等著。子珊就讀的數字媒體藝術專業,對電腦配置比一般學生要高,還要求他們購買攝像機,這完全超過了家裡的可承受範圍,「要是再找父母要,估計家裡就要借錢來生活了。」
而學校在本專業上的教學能力,也跟她想像中的有差距。
「這所學校的強項是IT相關專業,藝術專業性是不強的,基本上只是一個多餘的附屬學院,來講課的也是一些外聘老師。」
從學習收穫來看,她始終感覺這些「外聘始終是外聘」,雖然盡到了教學義務,但肯定沒有在他們自己學校上課那麼用心。
子珊曾經去一些知名的公辦學校蹭課,順便也感受一下教學氛圍,這一比較心裡就更難受了,「人家美院的老師都有作品,藝術經驗豐富,基礎紮實,全校都是美術生,氛圍非常濃厚,而自己學校的藝術氛圍跟美院比起來差了一大截。」
上課時,學生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老師們都會顯得很有耐性,會一直講到他們明白為止。但在自己學校,聽課感受並不好,「他們課堂上說的有些話,會讓我們有一種被歧視的感覺。」在工作上,外聘老師也似乎有個優先序,會首先處理本校的事情。
各種心情疊加,子珊也變得越來越壓抑,僅僅入讀了兩個月後就申請休學一年。
對女兒的決定,子珊父母倒沒有過多反對,「畢竟還能減輕家裡的經濟負擔。」反而是輔導員一直勸她繼續學習,建議她以後通過考研進到更好的學校,「道理我都懂,但整個人太壓抑了。」
休學之後,子珊躺了一段時間,在家附近的蛋糕店找了一份工作,推銷講解甜品,「那年的中秋月餅賣得超預期了,我覺得很有成就感。」
工作半年後,2020年10月,子珊準備複學,結果繳費時大吃一驚,學費竟又漲了5000元。最終,子珊選擇退學,「我休學和退學的決定,都想得清清楚楚,我也願意承擔這個後果。」
退學後,子珊並沒有擺爛,又剛好趕上那年廣東高職擴招,她順利報上了一所專科院校,還自考了華南師範大學。
今年8月,當子珊再次刷新學信網,華南師範大學的學曆信息映入她眼中,「一早看到好消息,本科正式畢業,接下來坐等學位證。」言語之間充滿激動和喜悅。
現在,子珊在珠海一家知名酒店工作,每個月三四千,包吃包住,不到3個月她就拿了100多條好評,很有收穫感。
她也有了一項清晰的職業規劃,以後時機成熟了去澳門,那邊酒店更多,薪金也更高,「我有朋友在澳門酒店工作,月薪一萬五左右。」
「我不覺得在酒店工作很丟人,而且我退學後也一直在學英文,包括我現在的酒店也有外賓,有交流的環境。等英語學好後我可以轉去旅行社,或者做外貿,選擇也會更多。」
不過,她並不鼓勵大學中途退學。曾經找工作一度碰壁的子珊,對退學也流露出一絲悔意。
「在校生的機會真的比出社會後多很多。如果不退學,我可以多給大廠投簡曆實習。而不是很消極地混了一兩個社團,就總覺得沒有什麼出息。」
直到現在,子珊還記得有一次她去找工作,被招聘方說「養不起」。「當時,眼淚唰地一下就流了下來。」
原生家庭不好,姑姑養大,花20萬讀大學自稱不後悔
桃子,22歲,湖北
「我的學校是二本,那又怎樣,我的人生不是。」
曾經,桃子也很在意自己的學曆,覺得和高學曆的人差很遠,後來她意識到,一個人的能力不能用學曆去定義,只要努力,不斷學習,也能逆風反勝。
2020年夏天,當看到高考分數的瞬間,桃子就知道上不了心儀的學校了,高考分數比平時模擬考分數低了40多分。
受到分數限制,桃子只能在民辦學校里選擇,「除非去一些比較偏僻的地方。」最終,她被武漢一所民辦二本大學錄取,專業是會計學,成了家裡第一個本科大學生。
原本是件高興的事,但在看到民辦學校動輒兩三萬的學費後,桃子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桃子給橡樹實驗室算了一筆賬,大學四年的學費總共8萬多;住宿費每年1400元;生活費每月1200元,一年9個月;還有一些雜七雜八的費用,全部算下來大學4年花了將近20萬。
「上大學之前哥哥還沒有結婚,很擔心給家裡造成太大壓力。」桃子坦言,她原生家庭不好,爸爸在她一歲多的時候就去世了,媽媽也很快改嫁,3歲之前一直跟著爺爺奶奶生活,3歲後就一直跟著姑媽生活。
姑媽家開了一家早餐店,靠著這個收入將兩個孩子拉扯大。姑媽的辛苦和不易,她從小就看在眼裡。相比其他孩子,她也懂事更早一些。高考成績出來後,怕增加家裡負擔,她沒想過複讀。
在桃子看來,雖然是民辦二本,但學校前身是華中師範大學漢口分校,裡面配備了很多華中師大的老師,還有一些企業老闆會來學校給他們授課,整體師資力量還不錯,不過跟985、211學校相比肯定有差別。
桃子表示,學校整體學習氛圍不算差,在學生逃課方面管理得很嚴格,逃課3次相當於掛科,需要補考。但在一些選修課上,如果老師不點名的話,「還是會有學生逃課。」
桃子曾在社交平台上分享她的大學生活,沒課的時候就會去圖書館,大一就順利考過了初級會計,四六級也都是一次考過,還積極參加大學生英語競賽、商務英語翻譯大賽等。4年下來她拿到的國家勵志獎學金、校級三好學生等各種獎金加起來就有18000元。
為了增加收入,改善大學生活,桃子還利用空餘時間接了各種兼職,比如發傳單、代課,大四時還去教培機構兼職英語助教,而英語助教也成了她主要的收入來源,一個月有一兩千。
對她而言,雖然是身在民辦學校,但也要做點不一樣的事情。
但有時候她也會陷入內耗之中,不知道這麼努力值不值得,尤其是即將畢業那年,專業課壓力很大,有時候中午她都乾脆直接在圖書館午休。沒想到室友卻挖苦她說「卷」,「有必要這麼努力嗎?」
而晚上10點過回到宿舍,看到室友和其他人坐在一起打麻將,更內耗了。
直到畢業後,她才慢慢想通,「與其花費時間討厭他人,還不如多關注自己。」
今年6月,她從學校畢業,先是去金華一家主營絲襪的企業實習,主要做外貿,包吃住,實習薪資每月4500元。兩個月後又去了義烏一家公司做外貿,相比之下這份工作的環境、待遇更好。同樣包吃住,實習期間每月5000元,轉正後5500元,繳納五險一金。
她決定在這個賽道上規劃自己的未來,「感覺外貿比較有前景,我自己對英語也感興趣。」桃子希望多積累一些經驗,同時還在做自媒體副業,分享自己的學習和求職經驗,一個月也有兩三千收益。
等以後各方面穩定下來了,她希望能靠自己的雙手早日買房,「雖然可能會有些難,但會好好努力。」
儘管姑媽沒有讓桃子回報什麼,但桃子心裡很清楚,「相處這麼多年,我姑媽也把我當親女兒了,當時沒有親戚願意撫養我,我姑媽養我,我一直都很感激,會一直照顧姑媽。」
江浙滬獨生女不想離家太遠,就近入讀,有同學畢業後繼承家業
阿寧,24歲,上海
「我覺得我的大學生活還挺快樂的。」回憶起大學生活,阿寧表示除了享受,還交了幾個好朋友,「很值得」。
阿寧來自上海,家裡條件不錯。當初高考其實考得不太理想,但有家庭兜底。
「我高考考了500多分,離上海公辦大學就差幾分。」阿寧是2018年高考考生,成績出來後,她知道讀上海的公辦大學希望不大了,自己又不想複讀,所以要麼在上海讀一所民辦大學,要麼就是去省外讀公辦大學。
為了離家近一些,阿寧最終選擇了上海的一所民辦大學的金融專業,師資力量在當地同類型院校中很靠前。
該學校官網介紹,擁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2個,省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5個,專任教師960餘人,其中高級職稱教師佔比36%,博士學位教師佔比35%。
「師資力量不錯,教學氛圍很好,甚至院長還會親自授課,RFP編者老師親自授課,各類實踐課也很多。」
阿寧回憶,當時課堂情況兩極分化,坐在前排的同學總是那幾個寢室的,上課非常認真。有同學課後會去圖書館備考,比如考研、考公務員,但也有同學課後會跟朋友出去聚會,各種玩兒。
雄厚的師資力量,自然離不開經濟支撐。今年,該校招生章程顯示,本科學費為每年35000~70000元,相比阿寧讀書那會兒,漲了不少。
阿寧表示,她入學那年的學費為23000元,住宿費一年2400元,每月生活費2500元,再加上學雜費等,四年下來至少花了20萬。
大學期間,因為離家很近,阿寧幾乎每週末都會回去,宿舍缺什麼生活用品都從家裡拿。到了寒暑假,得益於父母的支持,她還會經常出去旅遊。「課餘時間就跟同學出去吃飯,唱唱歌,所以我其實還挺享受大學生活。」
也是因為這些原因,阿寧不後悔選擇民辦大學,而不是去省外讀還行的公辦大學。
2022年,阿寧大學畢業後,通過校招進了一家知名國有銀行,從事個人客戶經理工作,第一年薪資一萬出頭,稅前年薪將近20萬。今年調整後,到手薪資6000元左右。
「主要還是穩定。」阿寧直言,父母很開明,對她沒什麼要求,就是希望她工作穩定、開心。
除了工作上的壓力,阿寧在生活中基本沒什麼壓力,吃住都在家裡,每月的薪金都自己花,或者用一部分理財,「畢竟我是專業的。」
未來,阿寧表示也沒有換工作的打算,「穩定就好。」
阿寧的同學,畢業後的去向也都很好。有些去了香港中文大學、上海複旦大學攻讀研究生,有些成功上岸公務員,還有的跟她一樣,在期貨公司、證券公司、銀行等金融機構工作。
除此之外,阿寧還記得有同學畢業後直接繼承了家族企業,「家裡是開酒廠的。」
該校官網披露的數據顯示,畢業生累計6.8萬餘人,近五年平均就業率超過96%。
民辦高校數量不降反增,專家建議應提升自身競爭力
民辦高校的學生數量其實非常龐大。根據教育部公佈的數據,2021年,全國共有民辦高等教育學校764所,在校生約923.55萬人;2023年,民辦高校新增到789所,民辦普通、職業本專科在校生994.38萬人。
從數據上看,民辦高校的數量不降反增,民辦高校其實在校生人數仍在逐年增加,00後其實並未真正「拋棄」民辦高校,而這些高校也圓了不少青年的大學夢。
但在人口連續兩年負增長,老齡化、少子化、不婚化加速到來的當下,「生源、競爭力和吸引力」,這三大辦學關鍵要素,仍困擾著相當多的民辦高校。
一旦未來生源銳減,資本實力雄厚、辦學理念先進、專業設置合理、師資隊伍強大的民辦高校更容易生存下來。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對橡樹實驗室表示,進入高等教育普及化時代後,大學不能再追求規模發展,而是要走特色辦學之路,特別是民辦高校,通過提高教育回報率,苦練內功,提升自己在行業里的競爭力,從而吸引學生報考,提高被錄取學生報到率。「未來那些辦學質量不高的學校,可能會因被學生放棄而失去生存、發展空間。」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人物均為化名)
如對本稿件有異議或投訴,請聯繫touga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