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裁員季節,是等賠償還是主動走?

又到年末,最近有好幾位朋友來問類似的問題:裁員又來了,咋辦?

有的在外企,有的在民企。有的是企業高層調整,帶來的動盪;有的是純粹老闆不做人……

動盪的外企里,打工人知道大概率是要裁的,猶豫的是等著靴子落地,還是自己先撤。

不做人的民企里,領導直接給員工發了上海市最低薪金,以期用這種手段趕走下屬。

我被問到的最多的問題是「賠償」,以及相應的,為了拿到賠償,打工人需要付出多大的成本。

我的標題可能會讓不少朋友產生疑問:你不是一向主張員工應該拿到合理賠償的嗎?

是的。但人力資源的問題,最大的特點是因人而異。

人在不同企業,身處不同狀態,我們的解法也是不同的。

這道題其實並沒有標準答案。

作為打工人,我們必須搞清楚自己的公司、行業以及團隊是什麼情況。

舉個極端例子,你如果服務於強哥的建工集團,我不推薦你討要裁員補償,強哥給你多少收多少,主打一個隨緣。

一、公司:不同公司不同策略

我們先說正規公司的操作。

如今大部分外企和部分上市公司民企,還是要臉的;裁員是企業改革的一步,沒有必要逼著員工自己離職。

一般來說,在這種情況下,或多或少,我們能聽到一些風聲。

比較明確的有,整個團隊都要裁了,你的同事已經接到了裁員通知。比較含糊的,比如說高管連續3個週末開了閉門會議之後,對你們業務上的進展不那麼關注了……

無論如此,建議暫時不要著急離職。

1. 正規公司裁員,選擇等

最少n+1,最多2n。有些外資企業,裁員甚至能給到2n+3,n+6以上的賠償。

而真的要裁你,也就是幾天/一個月內的事情。

如果你已經在這家公司工作了幾年,等上可以接受的一段時間,就能換來幾個月/甚至小半年的收入補償,對自己來說未嚐不是好事。

另外,我想提醒的一點是,協商解除勞動協議,談的不僅是錢,也包括其他東西,大家所有的事情都要放在檯面上商量的。

除了錢之外,你還可以和公司談一下,比如:

  • 社保能不能交到月底;

  • 年假怎麼折現;

  • 期權能不能先兌現;

  • 推薦信能不能請領導幫忙寫一封;

  • 競業也別啟動了。

尤其是競業協議,對方都裁你了,再追加一個競業啟動,對咱未來求職是很不方便的,你完全可以在這一點上和企業好好聊聊。

對方不同意,你就別著急簽字。

如果你選擇這個時候離職,那麼不但拿不到補償,甚至還可能被企業追一個競業,你圖什麼呢?

正常來說,對方是會同意的,為什麼呢?正經企業要臉,你裁的別人,還給別人上競業,不是不給對方活路嗎?

2. 違法企業裁員,仔細評估你的選擇

有些老闆不做人,就是不給錢,或者少給錢裁員。以我朋友的案例來說,這公司已經爛到開始欠媒體的錢了,能曝光自己的媒體他都不怕了,更不要說下屬員工了。

但在這種情況下,我給大家的建議,依然是能通過談判拿到的,儘量不要選擇去法院拿。

遇到這種事情,律師一般會建議硬剛,對於律師來說,打工人選擇硬剛,他們才有收入。

我的建議是:做一道數學題。

硬剛是有成本的,你要投入時間、精力,還可能影響你入職下一份工作。

作為旁觀者,我當然鼓勵所有的打工人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捍衛社會公道,給不良老闆們上一課。

但我不能為了社會公道,慷別人之慨,不考慮每個人的特殊情況。

說個真事,2019年,我曾經陪著朋友去談解約,公司準備賴掉他的期權,而且絲毫不做任何退讓。

實在談得很生氣,於是我扮黑臉,當著HR的面,對我朋友說:「那就仲裁吧,這種官司我也不是沒見過,起碼能再爭取到4個月的賠償。」

HR的回覆輕描淡寫:就補償這麼多,現在簽字,錢就給你。不簽字,就仲裁……你可以查一下我們有多少勞資糾紛的案件在打官司,不差你這一個。

生氣歸生氣,我們找了律師查了一下,這家大公司同時在打的仲裁官司大概有20多起,人的法務團隊和HR團隊,也是債多不愁,麻木了。

我朋友糾結再三,感覺耗不起,就慫了簽字拿1個月錢走人。

我其實希望他剛一下,但是2019年那個年份,經濟還是不錯的,他很快入職另外一家公司,甚至拿到了加薪。回頭這麼看,拿一個月薪金走人對他來說其實是性價比最好的選擇。

所以,每個人都應該有自己的算法。

多說一句,如果你在十八線小城市,你加入的公司很有點強盛集團或者徐江的白金翰KTV的風範,那就算了。

什麼補償不補償的,活著不好嗎?

二、行業:大廈將傾,趕緊跑

很多人擔心的是:我被裁掉了,影響我下一份工作。要不我就不拿錢了,直接走;給公司慳錢的同時,讓我簡曆上也少一份被裁員的經歷。

這個思路是不對的。

我可以負責任的說,正常企業的絕大部分HR:

1)不會歧視被裁打工人,因為這個世道被裁實在是很正常的事情;

2)不會調查你之前和上家公司是否有勞資糾紛,就算有,也不會不經調查就站在企業角度,認為員工不是省油的燈。

簡而言之,被裁、和上家有勞動爭議,不會進入下家公司的黑名單。

請各位打工人放心。

奇葩肯定是有的,我最近也看到了一個試崗時被發現4年前和公司打官司導致丟掉offer的案例。

但再想一下,什麼公司在入職前就擔心和下屬出現裁員官司?

那肯定是經常和員工打裁員官司的企業咯。

但是有一種情況,我確實建議,不要等裁員了,趕緊跑。

就是整個行業要完蛋了。

舉個例子,2021年年初的時候,我面試過一個運營妹子,她3月份從字節的大力教育跳槽出來。

我很驚訝,當年 2-3月份還沒有特別明顯的政策動向,她怎麼知道K12教育不行了?

她回答:其實公司內部員工應該有感觸的,很多事情產品都不願意配合,一個個產研項目的進度都往後退;相反拚命推動運營和銷售去變現。

「你能感覺到公司就在看短期的錢。」

她覺得苗頭不對,早早趁著金三銀四跳槽出來。

我很驚歎於妹子的洞察力。大力教育作為知名企業,裁員肯定會給賠償,但她寧可放棄2個月的薪金補償,早早離開,而且不選擇同行,直接換行業來互聯網。

到了下半年,大力教育開始正式裁員的時候,很多K12的職場人全部湧向招聘市場,瞬間找工作就變得很難了。

如果行業不行了,我的建議是趕緊走。我們不是船長,不需要給沉船陪葬。

抓緊時間跑,就算是早跑一個月,能夠拿到offer的機會都會大很多。

一旦整個行業的打工人都拿了裁員補貼跑來求職市場的時候,找工作的難度就翻倍陡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