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網評】備受歐美打壓的中國新能源車,為何在「全球南方」大放異彩?
中國網評論員 華章
上月底,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量達92.8萬輛,同比增長12.5%。第三季度單季出口量更是高達29.6萬輛,同比增長14.3%,增速快於上半年平均值。在歐盟對中國汽車企業發起所謂「反補貼調查」,試圖遏製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形勢的背景下,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為何依然能夠大放異彩?
從去年的數據來看,歐洲市場佔到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總量的38%,是當之無愧的首要目的地。但與此同時,東南亞、南美和中東等市場的增長潛力也不容小覷。按國別排名,中國新能源車在泰國、菲律賓、孟加拉國等「全球南方」國家的出口量躋身前十。進入2024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更多的「全球南方」國家「開疆拓土」。去年排名第13的巴西,一躍成為今年前5個月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的最大目的國,銷量超過13萬輛。在歐美一些國家相繼出台限制措施後,「全球南方」市場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出口保持高增長的重要支撐。
近年來,隨著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愈發嚴峻,「全球南方」國家都在積極推動本國綠色轉型。世界經濟論壇2024年《促進有效的能源轉型》報告指出,巴西近年來大幅提升了可再生能源的產能和清潔能源的比例,國內能源需求近一半來自可再生能源。今年初,巴西政府推出新版「綠色Rota 2030」(汽車行業的稅收優惠政策)計劃,支持汽車製造企業在減碳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努力。馬來西亞為推動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不僅取消燃油補貼,還出台政策免除全進口電動汽車的進口稅和消費稅。馬來西亞政府計劃到2030年在全國範圍內建成20萬個充電樁,確保電動車主方便快捷地充電。
面對迫在眉睫的氣候危機,包括中國在內的「全球南方」國家雖然在某些技術上仍處於落後地位,資金上還面臨巨大缺口,但銳意轉型的理念卻十分堅決。各國本著為子孫後代謀長遠,推動全球可持續發展的責任擔當,廣泛開展互利合作,推動減碳目標一步步從理想照進現實。因此,中國強勁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迅速對接了廣大「全球南方」國家的旺盛需求,中國汽車企業收穫了大量訂單,進口國借此進一步推進了能源轉型,可謂雙贏。
相比之下,一些西方國家在環保理念上雖領先一步,卻面臨理論和實踐「兩張皮」的問題。在美國,拜登政府為重振製造業、完善清潔能源產業鏈、加強綠色技術科研能力,接連推出了《通脹削減法案》《芯片法案》。然而,真金白銀投進去了不少,美國的綠色轉型步伐卻始終步履維艱。2023年,美國市場電動汽車滲透率約為9.5%,僅為全球平均水平的一半,嚴重拖了全世界的後腿。而在歐洲,受製於地區經濟增長放緩、電力保障與成本、補貼無以為繼等問題困擾,電動汽車價格高企,銷量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在此背景下,部分歐美國家還動輒以「不正當競爭」「國家安全」等為由,對中國電動汽車濫施限制政策,進一步遲滯了本國本地區的綠色轉型步伐。美國《地緣政治經濟報告》創始人、外交政策專家賁傑民·諾頓就指出,對中國電動汽車濫施關稅的行為,反映了歐美在氣候問題上的政治化傾向。
近日,西班牙遭遇了罕見的洪災,造成超過200人喪生,氣候變化被認為是罪魁禍首。大自然再一次向全人類敲響警鍾,應對氣候問題已迫在眉睫。推動綠色轉型以實現人類的長遠發展,不能只被某些西方政客當作宣傳口號,而是需要各國放棄零和博弈的冷戰思維,在平等互利的基礎上,加強各領域廣泛合作。在新能源產業方面擁有技術、質量、成本等綜合優勢的中國,始終秉持開放合作的姿態,願為全球綠色發展提供助力。
編審:蔣新宇 張豔玲 蔡曉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