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澳會客廳|鄺美云:情系國家,我們一起愛護他

中新網香港11月7日電 (記者 劉大煒 劉軒廷 溫孟馨 朱曉明 陳子彥 侯宇)9月初,香港特區政府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推出宣傳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題曲《我們的家》。這首歌曲以其溫暖的語調與歌詞,一經推出便引發熱議。作為這首歌的主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鄺美雲也以其自身經歷生動詮釋何為「有國才有家」。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香港歌手鄺美雲日前接受中新網「港澳會客廳」採訪。

《我們的家》創作初衷為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又是香港同鄉社團負責人,她是如何看待香港和國家的發展?鄺美雲近日接受中新網「港澳會客廳」專訪,對這些問題作出解答。

中新網記者:鄺女士您好。可否請您簡要介紹一下這首歌曲(《我們的家》)的創作初衷?有哪句歌詞是您印象比較深的?

鄺美云:你知道我以前唱的歌曲很多是比較憂鬱的歌曲,其實我一直都很希望有一首(自己的)歌是愛國主義的歌曲。於是我前陣子就找了張家誠(《我們的家》作曲)幫我,我們去共同構思。我說我想寫一首這樣的歌曲,然後我要笑著來唱,這首歌(的曲風)要很溫馨、很溫暖,所以我們後來做了《我們的家》(這首歌)。我們是跟不同年齡層(的人作宣傳),最小的有3歲的學生跟我一起唱這首歌。這首歌應該是每一個人,無論你是哪一個年齡層都可以唱得很好聽,因為只要你唱的時候有很溫暖的表情,有那種我們的家的感覺,就會唱得很好聽。

我最喜歡的就是副歌那一段:「情系國家,我們這一個家。和諧共處,在同一屋簷下。同步挽手,我們一起去愛護他。無懼波折,逆境更要自強。」我就用《我們的家》這首歌送給香港還有全國的朋友,希望大家自強不息,做一個愛國、愛港、愛家鄉的中國人。

中新網記者:身為全國人大代表,你一直非常關注國家和香港的文化產業發展,國家「十四五」規劃中提出支持香港發展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您認為香港在發展文化藝術方面的優勢在哪?未來的機遇又有哪些?

鄺美云:香港確實有很大的優勢,因為我們背靠祖國、聯通世界,也就是(說)可以彙聚各方面的力量,要努力地把我們的文化藝術做好,把「超級聯繫人」的工作也要做好。我們(香港)有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戲曲中心,還有很多演出的場地,像香港體育館有很多大型的演出也是在這裏(舉行)。我想只要不同領域的文化人士搞好自己的專業,把細節也做好、守正創新,我相信一定能夠讓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位置發揮更璀璨的光芒。

我們的內需市場也很大,我們國家其實有很多很好的演出劇目,像《詠春》《只此青綠》,還有《千手千眼》,其實很多來自不同省份的演出,我們都可以透過香港這麼好的平台引進到世界各地。當然,香港本身也有很多很優秀的(本地演出),無論舞蹈歌曲,各方面的人才也很多,我想大家(內地和香港)可以互學互鑒。最重要的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我們中國的多元文化,我們56個民族有這麼多優秀的文化,我覺得香港可以透過這些文化(將其)再發揚光大,再推介到全世界。

鄺美雲接受「港澳會客廳」採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鄺美雲接受「港澳會客廳」採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除了關注文化產業發展外,您還一直支持內地的教育,包括捐建希望小學,從很多年前就開始了。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是什麼契機讓您開始慈善工作?

鄺美云:首先教育培養人才非常重要,我們國家也需要人才。我記得我在2003年的時候碰到一個朋友,他是江西人,他說:「鄺小姐,我們現在九江市有個學校需要援建,因為現在變成了危房,你可不可以幫忙出資幫助那些學生?」我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到內地不同省份去援助學校。

那一次我還去了寧夏固原,看到那裡的學生,那個時候我印象很深刻,就看到小孩子都沒有穿鞋子。然後我就問他們的家人「你們這裏的收入有多少?」他說他們一家人年收入是350元(人民幣,下同)。你看我們一年有365天,那就是(平均每天)幾乎1元錢都沒有。現在我們看到國家的進步,現在(當地一家人均年收入)有2萬多元。

那個時候我看到(當地的)孩子,他們是很有朝氣的,也很開心、很淳樸,我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投入慈善),(當時)其實內地我們有很多不同的省份,有一些地方比較缺乏資源,我覺得自己也應該盡力,盡我所能去幫助他們。

中新網記者:您如何看待教育的問題?這麼多年的慈善工作給您帶來哪些收穫?

鄺美云:其實我覺得助人有兩方面,如果能夠在金錢上援助當然是很好的。另外,我們從教育給孩子(樹立)一個正確的觀念(也)是很重要。要他們走正道,要他們懂得感恩,懂得回饋祖國。我覺得扶貧第一個是要先扶「zhi」,第一個是「智慧」的「智」,第二個是「志氣」的「誌」。

我很注重每一次我們(幫扶)學校開幕禮給予我的機會,能夠(讓我)跟學生、跟老師、跟校長交流。有好的老師,有好的校長才能夠作育英才。所以後來我也組了一些團,讓一些校長跟老師來到香港,來到其他的地方調研考察。

我覺得其實人的心態是最重要的。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能夠行「三好四給」,就是「做好事、說好話、存好心」。然後其實人與人之間也(是)需要互相幫助的,這個是一個傳承。我希望我們的學生要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信心、給人方便,如果一個學生能夠廣結善緣,他一定能夠更好地在社會發展。

鄺美雲接受「港澳會客廳」採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鄺美雲接受「港澳會客廳」採訪。中新網記者 侯宇 攝

中新網記者:您也擔任香港珠海社團總會會長,是什麼契機促使您成為珠海社團總會的會長?您認為社團在香港發展中的角色是什麼?

鄺美云:我本身是珠海人,所以當他們邀請我當珠海社團總會會長的時候,我想我也應該是要盡一份力的。所以我在2017年開始擔任香港珠海社團總會會長到現在。

我記得那時我第一次擔任會長,我跟我們的會員大眾說:「我覺得我們需要一個家。」(於是)我們就開始集資,現在我們的會所就在灣仔,我覺得這是可以更好團結我們的會員大眾鄉親(的地點)。在2017年底我當選為第十三屆全國人大代表到現在,每年開完(全國)兩會,我們都會回到我們的會所裡面(舉行)分享會,也(會邀請)其他的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港區全國政協委員一起給我們的會員大眾(介紹)國情。我們必須要瞭解國家的發展還有香港的發展,那才能更好地服務(大眾),更好地團結、凝聚共識。

我覺得我們的會員也很積極,也很愛國,特別是在香港需要我們出來的時候。我覺得做一個會(組織一個社團)最重要是友愛、友善,大家就可以團結在一起,還有要有同一顆心,就是愛國的心。

中新網記者:您最初走入公眾視野是1982年港姐競選,後來進入演藝界,再後來從商,到現在從政。完成這麼多次身份的轉變是您對人生做好的規劃還是有什麼契機?

鄺美云:其實這個路程也蠻長的,到現在42年了。我一開始也沒想很多,反正就是把當下的事情做好。

我去參選香港小姐是希望可以把眼界打開,認識多一點不同行業的朋友。因為我之前是做公關宣傳的工作,我覺得(參選香港小姐)是一個很好的挑戰,就去參加選舉,之後被電視台發掘了,然後就當歌手去出唱片。

一直以來,我都碰到很多的值得我去學習的一些貴人。懂得去感恩,去欣賞別人,這個也很重要。

中新網記者:如果用一個詞來總結您之前的經歷,您會用哪個詞?

鄺美云:「惜福惜緣」。我很珍惜跟每一個人的交往,我覺得從任何人的身上其實你都可以學習。有一句老話,「行行出狀元」,任何的專業都可以從中學習。(同時)要珍惜我們的朋友,也要珍惜得來不易的、我們現在這麼好的環境。我們現在身處香港,國安家安民安,必須共同去維護它。

中新網記者:您也曾經說過「雖然我唱過不少傷感的歌曲,但其實是一個很開心的人。」您這種樂觀和積極向上的態度是否也與您的經歷有關係?

鄺美云:其實從小家裡沒有很多的物質生活給到我。我小時候住的地方大概是20多平(方米)、30平(方米)左右,然後有住了十幾個人在裡面。我住在閣樓,上去(樓梯)之後我要爬進去的,那個(睡覺的)地方沒有我的肩膀寬。

我覺得(一個)人,(無論)你在什麼樣的生活環境,都要保持一個感恩。永遠都是有人比你高。我們就只是宇宙裡面的一個很微小的一分子,不過這分子能不能夠發光發亮就要看你自己。當然,我們的光亮都是希望可以照亮別人,一起活得更好,這個是最重要的。

中新網記者:這些年來,您認為內地的文娛發展如何?您最喜歡內地哪部影視作品或者歌曲?

鄺美云:我很喜歡《長津湖》,我去了電影院看了好幾遍。這個電影是很有啟發(性),(它對)歷史的記載是能讓我們的青年人認識歷史,更知道往後的日子我們應該努力奮進、保家衛國,讓我們可以深思如何(發揮)好自己應該發揮的力量。所以這部電影來(香港上映)的時候,我們也組織了很多青少年和會員大眾去觀賞。

(近年內地)很多沉浸式的演出,比方說有歷史成分的,然後再加上科技等。像這麼大型的演出,(需要)配合音響、燈光、科技,其實可以(從中)看到一個國家一個地方的進步。

以前大家可能去國外,去看百老彙的演出,現在去內地(能看到)更好看的、更現代化的科技結合藝術的作品。除了我們國家的基建,(國家在)文化、娛樂、飲食各方面(的發展)都讓我們有更美好的生活。

中新網記者:在我們看來,您是一個實現夢想的榜樣。在面臨人生的每一次選擇的時候,您對我們這些後輩們有沒有什麼建議?

鄺美云:當然是選你喜歡的、有興趣的工作,然後好好去鑽研。我覺得最重要是你願意把細節做好,專心、專業、專注,(就)一定是可以在你的領域裡面取得一定的成就。(完)

責任編輯:於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