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業「能辦大事」 底氣在哪

中國中小企業協會11月11日發佈數據顯示,10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較9月上升0.3點,為今年最大升幅,同時創造了2023年3月以來最大升幅。中青報·中青網記者近日在調研中發現,雖然面臨著品牌弱勢、訂單不足等現實挑戰,但不少微觀主體正迎難而上。

——————————

    站在公司上萬平方米的生產基地內,雷茨智能裝備(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雷茨智能」)創始人兼總裁吳炎光有那麼一瞬間不敢相信:自己兩萬元白手起家創辦的公司,經過10多年的發展,如今年營收已達1.7億元,估值也超過了5億元。

    深耕風機領域13年,雷茨智能如今已經成為世界上少數同時擁有空氣懸浮風機和磁懸浮風機雙重核心技術的公司。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發佈了第六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公示名單,雷茨智能位列其中。「這是對我們企業發展的一個非常大的肯定。」吳炎光說。

    11月15日至18日,第十九屆中國國際中小企業博覽會(以下簡稱「中博會」)在廣東廣州舉行,吸引了境內外1877家中小企業參展,其中就不乏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中小企業能辦大事。中國中小企業協會11月11日發佈數據顯示,10月中小企業發展指數為89,較9月上升0.3點,為今年最大升幅,同時創造了2023年3月以來最大升幅。記者在調研中也發現,雖然面臨著品牌弱勢、訂單不足等現實挑戰,但不少微觀主體正迎難而上,瞄準行業細分賽道,並加力數智化轉型和出海,尋求更大需求和價值。

「專精特新」重在「專」

    中小企業的規模特點決定了其無法與大企業在整體市場上「硬碰硬」。但這些中小企業「個頭」看似不大,卻具備「大能量」,頻頻出現在各大企業的合作名單中,其秘訣就是走專精特新之路,尤其是深耕專業細分領域,鍛造比較優勢。

    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能源與動力工程專業的吳炎光是風機行業的「老人」。剛工作時,他接觸到的風機技術大都來自國外。「當時設備壞了,老外檢修都不讓中國人靠近,還要把零件發回生產國維修,成本非常高。」技術被國外封鎖讓吳炎光很不是滋味,他決定以風機為起點創業,並在2011年成立了雷茨智能。

    最初,雷茨智能的研發核心是高速離心風機,重點解決傳統風機的「高能耗、低效率」問題。在調研國內外產品的痛點後,吳炎光聯合母校和國內重點科研院所專攻懸浮風機技術,經過幾年的不懈研發,最終在業內首創空氣懸浮軸承和三元流渦輪技術,並在磁懸浮控製器、磁懸浮軸承傳感器系統等方面實現重大突破。

    「一台300KW(千瓦)的雷茨風機要比傳統風機綜合節能超過30%,每年節電量約為150萬度,每年節省電費達92萬元。」吳炎光說,雷茨智能的風機技術打破了國外壟斷,「我們公司現在不僅實現了自主生產,還能維修全球各大品牌的風機,且成本、週期可控」。

    目前,雷茨智能的主導產品在我國懸浮風機細分領域排名前三;2022年,該公司的產品在全國懸浮風機市場佔有率已超過20%。近3年,該企業營收和淨利潤的平均增長率均超過25%。「接下來我們將在能源環保領域深耕,並通過持續的研發投入,推動技術迭代更新。」吳炎光說。

    像雷茨智能一樣,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開始在專精特新的道路上積極探索,它們深耕一個細分行業、專攻幾項技術,形成了自己的核心產品優勢。本屆中博會特別設置的省區市專精特新展區就吸引了超過1100家中小企業參展,廣東木幾智能裝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木幾智能」)就是其一。

    木幾智能是一家專門從事SMT(表面貼裝技術)多功能貼片機研製的企業,該公司副總經理溫妮告訴記者,作為新一代電子信息製造業的核心裝備,SMT貼片機的研發融合了多學科技術,在SMT整線流程中,貼片機研發難度更大,「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子信息設備製造國,實現貼片機國產自研,能有效降低成本,保障信息安全」。為此,木幾智能多年來只做一件事——研發高精度的SMT多功能貼片機。

    十年磨一劍。從2013年成立至今,木幾智能研發投入近3億元,攻克了困擾我國貼片機發展的多項核心技術。目前,該公司的貼片機產品已廣泛應用到照明、LED透鏡、3C電子等領域,其中LED透鏡、MINI LED領域全球領先,生產速度提升30%-50%。2023年,該公司獲得了「廣東省專精特新企業」稱號。

    記者從工信部瞭解到,我國已累計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超過14萬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46萬家。今年6月,工信部、財政部聯合啟動了新一輪專精特新支持政策,首批通過中央財政支持1000多家重點「小巨人」企業打造新動能、攻堅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強化產業鏈配套能力。

    「中小企業有靈氣、有活力,善於迎難而上、自強不息。」工信部部長金壯龍表示,接下來,要引導中小企業聚焦主業,精耕細作,著力提升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打造更多獨門絕技,培育發展新的生產力。

加速數智化轉型升級

    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推進,數字化轉型成為關係中小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必答題。如今,通過加速數智化轉型升級,越來越多的中小企業在提高生產效率的同時,找到了新的發展方向。

    今年中博會專門設置了「製造業數字化轉型專題展」,7500多平方米的展館內,近百家企業帶來了汽車裝備、智能家居、紡織印染等超過15個產業的數字化轉型成果。這些企業中,有的佈置了展台,有的只有一個攤位,規模雖大小不一,但足可以窺見中小企業數智化轉型的未來。

    成立剛兩年的廣東豐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豐維科技」)今年第一次參加中博會,就帶來了公司的最新產品——織影-MES系統(以下簡稱「織影」)。豐維科技銷售經理關冠文介紹,該系統連接了布行與織布廠,通過二者生產系統的信息互通,實現了訂單數字化管理和生產協同。

    紡織行業是佛山的傳統優勢產業,當地聚集了大大小小的布行和紡織廠,訂單管理一直是個難題。「很多布行和紡織廠有自己的生產或訂單系統,但不互通,下單通過微信和電話,再手動輸入,效率低還容易出錯。」關冠文說,有了織影,布行只需在系統中下單,織布廠就可以自動接單,「通過該系統,布行還能實時掌握織布廠的訂單完成情況,對訂單進行合理分配和調整,提高綜合生產效率」。

    從今年6月織影成功在第一家企業投入使用到現在,佛山市已經有80多家織布行業企業安裝了織影系統,「50多家已經投入使用,企業主們都反饋生產效率得到了很大提升」。關冠文介紹,接下來,公司將繼續開拓數智化賦能領域,重點攻關印染行業的轉型升級。

    如果說豐維科技還只是數智化轉型領域的「新人」,那有40年歷史的廣州里工實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里工實業」)就是這個領域的一名「老夥計」,從橡膠密封圈起步,這家企業一直不停地往高科技產品上靠,「轉型」就是它的縮影。

    20年前,里工實業進入自動化行業,集中研發汽車動力總成線上的自動化設備;2014年,該公司嘗試購買機器人和軟件解決工廠小批量、多品種生產困難;如今,在里工實業位於廣州番禺的工廠里,近百台數控設備與機器人24小時生產機器人零部件,其中有8小時少人值守,8小時無人值守,「實現了機器人生產機器人」。

    「如果沒有一直堅持轉型,持續研發投入,我們企業不可能實現這麼大的轉變。」里工實業總裁李衛銃對記者說,今年,他們開始把過去幾年做智能製造的經驗提煉出來,給廣州的中小企業做了數字化轉型,給東莞的醫療設備企業做了生產線數字化改造,也給深圳的港資企業做智能車間改造,「數智化轉型也成了一種可銷售的服務」。

    從相關調研數據能看出,數智化轉型服務的需求並不小。日前發佈的《中國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報告2024》指出,絕大多數中小企業已經開啟數字化轉型,僅有極少數中小企業尚未開始,佔比1.2%;但處於數字化早期的中小企業佔比62.6%,數字化水平較高、由智能驅動的中小企業佔比僅為3.2%。

    記者從中博會上瞭解到,工信部計劃到2027年實現「小巨人」企業數字化改造全覆蓋。對此,金壯龍在會上也表示,下一步,要加快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小快輕準」數字化產品和解決方案,讓更多中小企業敢轉、會轉、轉得好。

    政策已經有所行動。在中博會上,工信部聯合有關部門發佈了《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方案(2025-2027年)》,其中就明確,到2027年,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百城」試點取得紮實成效,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應改盡改,中小企業上雲率超40%。

「走出去」辦大事

    「辦大事」的重要含義,集中體現在中小企業對中國經濟發展的貢獻上,可以用「56789」這串數字來解釋:對於我國經濟,中小企業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如今,不光在國內,不少中小企業還積極「走出去」,開拓國際市場。

    根據工信部統計,超九成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是國內外知名大企業的配套供應商,在支撐經濟穩步增長、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韌性與穩定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在今年的中博會上,不少企業就帶著已經出海成功的產品來到現場,四川南格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格爾」)便是其中之一。

    血液成分分離機是南格爾的核心產品。在實現國產替代之前,國內一直使用進口的血液成分分離設備。「我們不僅實現了國產替代,還出海將產品賣到了5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格爾展台相關負責人介紹,該公司是全球三大采漿耗材供應商之一,目前正在積極開拓歐洲市場,打開醫療器械的市場和價值空間。

    第一次參加中博會的北京幸福益生高新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幸福益生」),帶來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研發成果——RegeSi再生矽細胞原位再生創新技術。據瞭解,RegeSi再生矽在引導血管重建、促進細胞定向分化等方面表現出色,能夠快速促進組織和細胞原位再生。「目前,我們已經成立了國際事業部,還拿到了美國、歐盟、南韓等多個國家(地區)的發明專利認證。」幸福益生副總經理梁敏期待,通過參加中博會,找到更多國際合作機會,「一是想找到國外合作商,二是想把材料賣到國外」。

    會場之外,中小企業出海的身影已遍佈全球。中國中小企業發展促進中心的一項調查數據顯示,有62%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已經開展國際化業務,另有18%的小巨人企業計劃出海。以歐洲國家愛爾蘭為例,愛爾蘭投資發展局深圳辦公室首席代表王磊介紹,早在2020年,就已經有超過40家中國企業在愛爾蘭開展業務,僱員達到4000人,愛爾蘭也被不少企業視作「進入歐盟的門戶」。

    得益於跨境電商平台的落地,不少中小企業借助數字化互聯網平台,在東盟市場生根發芽。但企業出海不是一帆風順的。作為一名浙江人,廣州粵港澳大灣區研究院理事長、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公共政策學院院長鄭永年曾考察過多家浙江出海東南亞的公司,他注意到有些企業在當地並不受歡迎,因為他們一味搞「價格戰」、搞「內卷」。

    「企業‘走出去’,不應該去跟別人競爭低端的市場,要往上走去開拓中高端市場。」鄭永年建議,企業出海,應當往價值鏈更高端競爭,發展空間才不至於坍縮,一味搶奪低端市場,不僅不會受到出海目的地歡迎,商業空間也會越來越小。

    成立於2008年的廣州明珞裝備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明珞」)就深諳「出海向高端」的道理。明珞第一次將自家產品銷往海外是在2014年,為一家名為「威泰克」的日本公司在墨西哥和日本分別設計建造兩條機器人生產線。自那以後,明珞聚焦汽車車身製造主業,為全球各大知名企業的工廠設計建造自動化生產線,且技術一直在向更高端迭代。

    「我們始終堅持通過自主創新打造企業核心競爭力。」明珞副總裁龍璞對記者說,在明珞的汽車生產線上,最快42秒就能下線一個汽車車身。他介紹,明珞已經積累了1200多條自動化生產線的交付技術與服務經驗,業務拓展至全球15個國家和地區,海外業務佔比超過70%,2023年營收規模近17億元。

    目前,我國已累計建立20多個中小企業領域雙多邊對外合作機制,設立了15個中外中小企業合作區,成為中小企業對外開放合作的新高地。

    「支持中小企業發展既是國家的長期戰略,又是政府的重要責任。」金壯龍提出建議:堅持包容開放,持續推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中小企業營造穩定和可預期的發展環境,支持建設中小企業海外服務體系,幫助企業更好利用全球資源市場。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賈驥業 來源:中國青年報

2024年11月19日 0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