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紅會援助物資發放現場,緬甸百姓用中文或緬語說謝謝

自3月28日緬甸發生7.9級地震以來,中國紅十字會第一時間組織響應,向受災最嚴重的地區派出救援人員,參與災區人員搜救、災後醫療和生活救助以及災民安置等方面工作。

日前,中國紅十字會總會賑濟救護部部長邊曉接受新京報記者專訪,介紹了中國紅會救援隊在前方的工作情況,以及遇到的困難和取得的成效。據邊曉介紹,中國紅會與緬紅會共同搭建中國紅會援建的集中安置點,目前已經在曼德勒搭建了兩處安置點,移交給緬甸曼德勒紅會,並已投入使用。

同時,通過雲南到緬甸曼德勒的人道物資通道,已經先後發出3批物資,目前已經全部接收到。中國紅會為緬方提供1000頂帳篷和2000個家庭包等物資援助也已於4月13日從清水河口岸起運。

邊曉還介紹,中國紅會救援隊得到當地政府、紅會組織和當地社會的大力支持,當地華人還義務為救援隊擔任緬語翻譯。在中國紅會援助物資發放現場,當地的百姓紛紛雙手合十,或者豎起大拇指,用中文或緬語說著謝謝。

4月12日,緬甸曼德勒,在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援建的帳篷安置點,邊曉(左二)向受災群眾發放賑濟家庭包。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4月12日,緬甸曼德勒,在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援建的帳篷安置點,邊曉(左二)向受災群眾發放賑濟家庭包。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中國救援隊援助緬甸的供水設備已啟用

新京報:目前在緬甸參與災後工作的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有多少人,他們都是從哪兒挑選的?

邊曉: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先後有37名救援隊員在緬甸工作,分別是從浙江、雲南、四川、貴州、廣西選派的具有豐富救援經驗的骨幹隊員,他們分別承擔了緊急搜救、醫療救治、安全評估、安置點建設、應急廁所建設、應急供水、防疫消殺等受災民眾安置保障工作。目前我們還有18名隊員依然堅守在曼德勒災區,為受災民眾提供人道服務。

新京報:這一批救援人員在緬甸主要做了哪些方面的工作?

邊曉:救援隊到緬甸後,我們與緬甸紅會總會和曼德勒分會進行溝通協調。一方面請緬紅會幫助協調國家災害管理委員會、外交部、衛生部等部門和緬中央政府,保證中國紅會從雲南臨滄到緬甸曼德勒這條人道救援物資通道的安全暢通。另一方面,瞭解緬甸方面的救災需求。第三方面,與緬方一起選定集中安置點,指導緬紅會發放中國紅會援助的救災物資。

第二項工作是協助緬紅會做好中國紅會援助物資的接收工作。通過雲南到緬甸曼德勒的人道物資通道,已經先後發出3批物資。目前已經全部接收到,包括總會的兩批物資和臨滄分會的一批物資。

第三項工作是與緬紅會一起共同搭建中國紅會援建的集中安置點,目前已經在曼德勒搭建了68頂帳篷和102頂帳篷的兩處安置點,並對安置點等地方進行環境消殺。兩個安置點已經移交給緬甸曼德勒紅會,並已投入使用。

第四項工作,中國紅會援建的供水設備和應急衛生廁所已經開始在曼德勒進行搭設。

4月10日,緬甸曼德勒,邊曉(右)在聽取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供水方面專家介紹抽取河水添加絮凝劑使雜質沉澱的成效。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新京報:4月12日,中國紅十字會援建曼德勒淨水設施和安置點正式啟用。請你介紹一下在供水方面中國紅十字會對緬甸的救援情況進展如何?

邊曉:這次救援隊攜帶的供水設備,各方十分關注。因為災區缺少清潔的飲用水。我們這次攜帶有5套供水裝備,分別安置在曼德勒市、實皆省、內比都等地。

我們在曼德勒市已經搭建了兩套供水設備,就在曼德勒的護城河邊。這個設備已經交付曼德勒市紅十字會,已經在正常使用。市民紛紛到我們的供水點來取水。

在4月12日舉行的供水啟動儀式上,曼德勒市市長、中國駐曼德勒總領館的高萍總領事,以及緬甸紅會、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的代表都到了現場。

當天晚上,我們在供水點還遇到了一位當地的百姓,給我們看他在抖音上發的一條影片。他說,他親自嚐了我們製的水。在抖音里,他說曼德勒很美,曼德勒的護城河也很美,因為有了我們中國紅十字會的供水設備,更美了。他在我們救援隊員的胸口上畫了一顆紅心,還說,中國人是有善心的。

在環境消殺方面,救援隊員分別在曼德勒的安置點,還有政府部門的一些辦公區域進行了環境消殺。目前統計,消殺的面積已經達到了20萬平方米。

4月11日,曼德勒,邊曉(左)與曼德勒市市長(右)商討如何盡快完成供水設備搭建,為受災群眾早日提供健康水源。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已同緬甸簽署協議,相關設備轉交緬甸紅會

新京報:據我瞭解,在隊員抵達緬甸的當日,就有標有「紅十字」的專業設備和防疫藥品等物資同機抵達震區。中國紅十字組織此次為緬甸地震災區提供了哪些救援設備和物資?

邊曉:物資方面,一是帳篷。目前到達的帳篷有500餘頂,摺疊床600個,家庭包2000個,毛巾被2000個,還有床上用品、食用油、藥劑等災區需要的物品。

運抵災區的設備主要包括:供水設備5套,應急衛生廁所100套,環境消殺設備15套,以及後勤裝備等。目前災區急需的物資還包括帳篷、淨水設備、蚊帳、光伏照明器材、應急食品等。

我們援助緬甸的第四批物資——1000頂賬篷、2000個家庭包,也已於4月13日從清水河口岸起運了,很快將會運達緬甸曼德勒。

在4月12日的供水啟動儀式上,我們救援隊和緬甸紅會總會簽署了一個協議。我們救援隊把攜帶的供水、大眾衛生、應急廁所、消殺設備和包括帳篷、發電機在內的後勤裝備都移交給了緬甸紅會。

4月12日,緬甸曼德勒,現場舉行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向緬甸紅十字會移交救援設備、救援物資的儀式。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4月12日,緬甸曼德勒,現場舉行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向緬甸紅十字會移交救援設備、救援物資的儀式。新京報記者 陶冉 攝

新京報:搜救工作開展得怎麼樣?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運用哪些設備和技術參與搜救工作?

邊曉:中國紅十字國際救援隊攜帶著生命探測儀、破拆工具、照明無人機等58台套搜救設備,每天工作12個小時,冒著餘震、酷暑的危險高強度工作,參與了20餘棟倒塌建築物的現場搜救,妥善處置遺體30餘具。

搜救隊有一名結構工程師,發揮他的專業優勢,協助緬方對11棟受損房屋進行了安全評估。同時隨隊的醫務人員為現場80餘名受傷的百姓進行了包紮等救護處置。

當地華人義務為中國紅會救援隊做緬語翻譯

新京報:你們在緬甸工作,遇到的主要困難有哪些?

邊曉:救援隊在前方遇到的主要困難包括語言不通、高溫酷暑、蚊蟲多、隊員身體不適等困難。

我們通過找當地華人來幫助我們做翻譯,組織我們的隊員服用疫苗,隨隊醫生為隊員做健康監測並及時診治等,解決我們遇到的困難。

中國駐緬大使館和駐曼德勒總領事館給予紅十字國際救援隊很多指導和幫助,使救援隊盡快熟悉瞭解當地情況,更好開展工作。

新京報:當地政府為我國紅十字救援隊伍提供了哪些幫助,中緬雙方在保障前方救援合作中開展了哪些合作?

邊曉:救援隊取得了緬紅會、緬中央政府以及相關部門的支持,保證了雲南到緬甸人道救援物資通道的安全暢通。救援隊工作得到了當地政府和紅會的肯定和支持,紛紛感謝中國紅會的援助,並為救援隊在緬開展工作提供幫助和支持。

緬方也為我們提供了許多支持。曼德勒省省長親自帶隊勘察確定中國紅會援建的安置點,並對中國紅會救援隊的工作相當關注。據中國駐曼德勒總領館總領事高萍說,她與省長會見時,省長表示對中國紅會的工作十分瞭解,還當面展示了他在筆記本上記錄的中國紅會的工作情況。

曼德勒市市長多次與中國紅十字會救援隊進行工作的會談和溝通,瞭解救援隊工作的進展情況,幫助解決一些困難和問題。比如,他派政府部門工作人員陪同我們救援隊選擇供水設備的搭建地點。他聽說供水設備需要緬方配合做好水質檢測時,當即把負責此項工作的水域衛生部門的負責人找來,交代要配合紅會救援隊的工作。市長還特別交代,要給紅會救援隊設備運行提供汽油等供應保障。

曼德勒市紅十字會也給予了很多支持和幫助。曼德勒市紅會會長親自駕車陪同中國紅十字救援隊查看安置點建設的情況,親自組織紅會和誌願者,並到現場組織中國紅會援助物資的發放工作。他還招募幾十名紅十字誌願者,協助配合中國紅會救援隊供水和應急衛生廁所的搭建搭設工作。

新京報:當地社會和百姓對你們的救援工作評價如何?

邊曉:當地社會和百姓也對中國紅會救援隊的援助表示感謝。曼德勒市當地的一家企業,要給我們救援隊捐贈方便食品。我們的隊員引導企業把物資捐給了災區的百姓。還有一位市民主動來到救援隊的營地,把一箱可樂送到門口,轉身就走了。

救援隊員在紅會援建的安置點工作的時候,一位小朋友拿著自己的零食送給我們的隊員吃。在中國紅會援助物資發放現場,當地百姓紛紛雙手合十,或者豎起大拇指,用中文或緬語說著謝謝。救援隊員在搭建紅十字援建的衛生廁所的時候,除了誌願者來協助之外,當地百姓也主動參與,一起搭建。

緬甸當地的華人也給予救援隊很多幫助。比如雲南商會、山東商會、江西商會等在緬的華人商會,積極幫助救援隊,在營地的搭設、後勤保障等方面提供支持,包括聯繫車輛。前後有10名當地的華人為救援隊做緬語翻譯,他們都表示不取分文報酬。當地的工作人員在物資到達後,也跟我們的救援隊員一起連夜裝卸物資,一直幹到淩晨2點。

還有一個事情讓救援隊員很感動。4月13日,救援隊的工作車輛在路過一個路口的時候遇到了紅燈,當地的交警指揮其他社會車輛,讓我們的車輛通過。

新京報記者 吳為

編輯 張磊 校對 劉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