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會見傳媒有關質子治療及季節性流感談話內容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十二月二日)上午出席活動後會見傳媒的談話內容:
 
醫務衞生局局長:今日很高興參加養和醫院質子治療中心的開幕典禮。質子治療是一個很高科技的治療。(養和質子治療中心)是香港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的治療中心,可以為癌症病人,特別是兒童癌症病人帶來很精準的治療,在治好癌症的同時,也會減低對其周邊器官帶來的破壞和損傷。因此,這種治療方法是一種非常精準的癌症治療方法,為癌症病人帶來很多的好處。這顯示私營醫療系統和私家醫院在醫療發展創新方面亦可以出一分力。《行政長官2023年施政報告》提出要發展醫療創新樞紐,這顯示私家醫院可以貢獻力量。
 
質子治療在病人服務方面的質素非常高,我們會盡量用好質子治療中心。全世界只有120多個質子治療中心,我們會盡量用好該中心。養和醫院亦與香港兒童醫院有合作,現時已有六名公立醫院的兒童病人來到養和醫院的質子治療中心接 治療。我們會確保養和醫院的質子治療中心能夠在整個香港醫療系統內發揮作用,盡力做好公私營合作,從而利用養和醫院的質子治療中心服務幫助更多公立醫院的兒童癌症病人。
 
記者:內地現時的呼吸道疾病非常嚴重,醫院「爆煲」,學校又停課。香港會否有機會出現此情況?有沒有需要在邊境進行監察,例如健康申報、呼籲市民佩戴哪種口罩?另外,有關明愛醫院事故,相隔五年又再發生同類型事故,醫管局應該如何檢討?
 
醫務衞生局局長:其實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包括流感、新冠或其他病毒細菌感染如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每年冬季都會發生,只不過過去三年因為新冠全球大爆發,實施很多防疫措施,例如以往常規的「口罩令」,相對地減少了其他呼吸道感染。因此,這個冬季是新冠疫情後第一次在沒有「口罩令」的保護下度過。其實上呼吸道感染的爆發並不限於內地,全世界亦正面對同一個問題。雖然現時香港的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的比率、新冠的比率,暫時來說尚未算高,流感的陽性比率現在只是稍高於3%,遠遠未達到9.21%的基準線,但我們預計隨着冬季來臨,氣溫下降,以及節日的來臨,市民更常參與一些室內的聚會,甚至到外地旅遊,預期會有更多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會出現一個冬季的高峰期。我們呼籲,第一肯定是盡快接種疫苗。對於預防上呼吸道感染,包括流感和新冠,其實疫苗非常有效,但疫苗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發揮效力,一般需要兩個星期左右。因此,為了預防即將來臨的高峰期,我呼籲市民盡早接種。我們很高興今年的流感疫苗接種率較去年增加了接近四分之一,即增加了接近25%。到現在為止,(在政府各項流感疫苗資助計劃下)已有超過144萬人次接種了流感疫苗。我們會確保流感疫苗的供應,不論是公營或私營醫療系統均能為病人盡快接種流感疫苗。另一方面,我們亦預計新冠會在冬季出現一個高峰,希望大家不要掉以輕心,特別是高危群組,包括年長的、患有慢性疾病的人士,以及醫護人員等絕對應該接種新冠疫苗。現時新冠疫苗接種主要集中於超過六個月沒有接種疫苗或不曾感染的人士,他們應該接種加強劑。另一方面,我們亦呼籲市民注意個人衞生,勤洗手,保持室內空氣流通,避免到人多的地方。特別是如果自己本身感到不適,出現感染症狀如咳嗽、咽喉痛或發燒,應盡量避免上班或上學,外出時必須佩戴口罩,以免傳染他人,避免前往人多擠逼的地方。這樣,我們非常有信心,雖然我們會面對冬季的高峰期,但這不會對醫療系統造成重大的壓力。
 
記者:最近較多香港人北上旅遊,怕不怕內地的爆發會傳染至香港,造成大型爆發?
 
醫務衞生局局長:上呼吸道感染其實是會在冬季出現,香港本身也會。這也不純粹是內地的問題,是全球的問題。隨着香港開放,很多市民不單是前往內地,很多也會出外旅遊。其實出外旅遊時,特別是在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如飛機和火車等,和在人多擠逼的地方,大家都應該留意會有感染風險,所以大家要注意衞生,在人多擠逼的地方,特別是高風險或自己本身有症狀的人士,絕對應該要佩戴口罩,保持衞生。
 
記者:就明愛的事故,其實有甚麼措施可以避免這些情況發生?第二是質子治療中心何時才能與公立醫院合作,利用質子治療技術?
 
醫務衞生局局長:就第二個問題,養和醫院的質子治療中心已經開始與香港兒童醫院合作,即已與公立醫院合作。因為兒童醫院是全港公立醫院系統中集中照顧嚴重兒童疾病的醫療設施,集中香港兒童癌症病人的治療。質子治療中心自七月開始到現在,已經照顧了六名兒童醫院的癌症病人。未來,我們會加強這方面的合作,一方面確保更好地運用質子治療中心的設施,另一方面幫助香港的兒童癌症病人,包括公營和私營醫院的病人。
 
至於明愛醫院的事件,我已經重申,(就)每一宗醫療事故,我們都不想發生,但我們亦明白醫療事故確實會有可能出現。這次的事件其實只牽涉開關掣的問題,並非一些高技術的醫療行為。明愛醫院方面,醫管局(醫院管理局)會調查這次事件為何在這個情況下發生,其實開關掣本身並不需要高技術的人員負責。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