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務衞生局局長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最新情況開場發言

以下是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今日(五月十日)在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會議就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的最新情況的開場發言:
 
主席、各位委員:

今日很高興來到立法會衞生事務委員會簡介「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慢病共治計劃」)的最新情況。

《基層醫療健康藍圖》(《藍圖》)的其中一個重點方向是加強社區醫療健康系統,同時希望做到「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我們早前於二○二三年七月十四日已經向衞生事務委員會介紹「慢病共治計劃」,我們於同年十一月十三日推出為期三年的「慢病共治計劃」。「慢病共治計劃」為《藍圖》推出後的首項重大項目,是一個全新的資助計劃。市民在政府資助下,只需付出一個可負擔的共付額,便能在私營醫療市場就糖尿病及高血壓接受篩查及跟進。善用私營界別的基層醫療服務,將有助紓緩公營醫療界別的壓力,令香港的公營醫療系統可更聚焦照顧弱勢社群和危急重症。

在市民參與方面,截至二○二四年五月二日,約35 000名市民已參加了此計劃,反應良好。當中,約20 000名已完成糖尿病及高血壓篩查的市民中,有約8 000名(即接近四成),每10名接受篩查的參加者有4名被診斷為患有糖尿病、血糖偏高或患有高血壓。由此可見,計劃能提早識別有慢病的市民,以達至「早預防、早發現、早治療」的目標,亦可讓市民及早自我改善生活習慣和妥善管理慢性疾病,從而預防重症和提升市民的整體健康狀況。

在家庭醫生參與方面,截至二○二四年五月二日,在計劃內家庭醫生的數目超過500名。為進一步推動「一人一家庭醫生」的概念和鼓勵市民與家庭醫生保持長遠的醫患關係,部分參與診所由三月二十五日起可為市民直接配對診所內的醫生並登記參加計劃,而無需在地區康健中心進行登記。截至五月二日,有146名家庭醫生可為市民直接在179個服務點進行配對。政府會就每位在診所成功登記參與「慢病共治計劃」的市民向家庭醫生發放76元的一次性行政費用以作鼓勵推動計劃。

為支援家庭醫生並讓參加者於社區接受基層醫療健康服務,政府在「慢病共治計劃」下與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協定雙向轉介機制,醫管局七個醫院聯網均設相關安排。家庭醫生可按臨床診斷及訂明的標準和指引,安排有臨床需要的參加者到醫管局指定的專科門診接受屬一次性質的內科專科諮詢,就健康管理方案獲得臨床建議,然後讓家庭醫生和地區康健中心繼續於社區作出跟進。截至五月二日,我們在約6 000(應為8 000)名發現患有高血壓、糖尿病或血糖偏高的參加者中,有13名參加者獲其家庭醫生安排透過雙向轉介機制到醫管局接受屬一次性質的內科專科諮詢。

這個數字反映了絕大部分參加者經內科專科醫生評估後被評為病情穩定,並適合由家庭醫生繼續於社區內按所提供的臨床建議作跟進及提供持續而全面的基層醫療健康服務,進一步加強家庭醫生在醫療體系中共同治理的角色。另一方面,在這13名被評估為有較嚴重風險的市民當中,確實有兩名參加者的病情在轉介後被診斷為有心臟病的併發症風險,需要接受專科跟進治療以防止病情繼續惡化。透過雙向轉介機制,有臨床需要的病人確實能及時及適當地獲轉介專科接受第二層醫療服務,進一步實踐我們強調的「早發現、早治理」策略。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雙向轉介機制的運作情況,並適時與醫管局探討優化機制,以進一步加強支援家庭醫生於社區照顧參加者的健康。

「慢病共治計劃」屬一個先導性質的項目,亦為一項全新的計劃,我們在開展後三個月內進行了前期檢討,並已經或將會推出一些改善措施分階段實施。政府已於二○二四年第一季委託本地大學進行研究,評估計劃各項目標的實現程度和整體表現。此外,政府亦會適時檢視「慢病共治計劃」的服務模式和運作細節,並在有需要時作出優化以確保其成效。政府會根據檢討結果,審視是否擴大「慢病共治計劃」的服務範圍,包括研究整合醫管局普通科門診公私營協作計劃至「慢病共治計劃」。

接下來,我歡迎各位議員就「慢病共治計劃」的最新情況提出意見。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