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七題︰資助小學學位供應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朱國強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有教育界人士指出,現行開辦資助小學小一班級的機制未有充分考慮在(i)‍「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等人才入境計劃下來港的人才的未成年受養人、(ii)新領《前往港澳通行證》來港的未成年人士,以及(iii)在學期中申請插班(包括但不限於小一)的本地學生(包括非華語學生)對學位的需求,以致政府根據該機制持續「縮班殺校」,但資助小學學位卻供不應求。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會否統計/估計,二○二二至二○二三學年及本學年共有多少名在高才通計劃下來港的人才的未成年受養人入讀資助小學;若會,詳情為何,並按年級列出分項數字;若否,原因為何;
 
(二)會否檢討現行機制,例如會否加入資助小學在過去一個學年取錄的各年級插班生人數,作為決定有關小學實際開辦小一班數的依據;若會,詳情為何;若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有意見指出,隨着多個新發展區逐步落成,有關新發展區的小學學位的中長期需求將會增加,政府如何規劃有關學位供應,以避免以往暫時增加每班小一的派位人數(即「加派」)的安排再次出現?
 
答覆:
 
主席:
 
就朱國強議員的提問,現回覆如下:
 
(一)在規劃公營小學學位時,教育局會參考政府統計處發布的最新人口推算。政府統計處於二○二三年八月發布的最新人口推算,已考慮各項輸入人才計劃(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及措施對未來人口所帶來的影響。根據現時所得的資料,本年度香港有足夠的公營小一學位供合資格的學童申請。
 
根據勞工及福利局和入境事務處的資料,截至去年十二月底,高才通計劃下有近21 000名18歲以下未婚及受養子女已經來港。來港人才可以選擇安排其適齡入學的子女入讀私立學校或公帑資助學校。由於他們在港就學無須事先取得入境事務處處長批准,而學校取錄有關受養人入讀中小學亦無須向教育局申報,因此政府沒有備存有關受養人在港就學的統計數據。
 
(二)每所小學可開辦的實際小一班級數目,是根據家長選校意願、學校課室數目等因素而定的。教育局會根據學校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錄取的學童數目,以及透過電腦分析家長在統一派位階段選校時的實際選擇,計算出每所小學將獲派的學生人數,作為決定各學校實際開辦小一班數的依據。
 
現行的小一派位機制行之有效。整體來說,現行的機制已力求平衡各持份者的意願,多年來一直為公眾普遍接受。教育局現時並無計劃就小一學位分配機制作出全面檢討。我們會繼續密切監察小一入學統籌辦法的施行。
 
現時學校取錄插班生必須符合有關收生上限的規定。通常學校僅使用各年級的剩餘學額取錄插班生,在絕大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加班來應付插班學生的學位需求。即使其他年級有插班學生,亦與小一年級的學位需求無關,故此以過去一個學年取錄的各年級插班生人數作為決定來年實際開辦小一班數的依據並不合適。
          
(三)公營小學學位供應的規劃以區為本。就新發展區而言,根據現行機制,在制訂城市規劃圖則及規劃大型住宅發展區時,政府會根據《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載列的指引,按規劃人口和社會服務的需求,預留土地作學校發展用途。政府在啓動建校工程計劃前,會考慮多項因素,包括相關地區的發展計劃、根據政府統計處及規劃署最新的資料而編制和更新的學齡人口推算、現時各級學生的實際人數及學位數目、現行的教育政策及其他會影響學位供求的因素等。
 
政府早已表明未來校舍分配會以重置為主。由於各區學齡兒童數目會隨人口流動,學位供求隨之變動,如有大型新房屋發展的地區需要有新學校落成以滿足學位需求,教育局會優先考慮跨區重置,將位處學位過剩地區的學校,重置到學位需求較殷切的地區,以理順各區學位供求。
 
每年度個別學校網的小一學位需求會因不同未能預計的因素而有所增減。有見及此,教育局一直採用多項靈活措施以應付在個別學校網內的短期學位需求變化,包括向其他學校網借調學位,善用空置課室開辦額外小一班級,以及在有需要時暫時增加有關學校網內的學校在個別年度的每班小一派位人數(即「暫時加派」)。由於小一學齡人口近年持續減少,及至二○二三/二四學年已沒有學校需要「暫時加派」的安排。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