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十四題:香港國際機場的三跑道系統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李鎮強議員的提問和署理運輸及物流局局長廖振新的書面答覆:

問題:

​香港國際機場現正進行三跑道系統的建造工程(三跑項目)。根據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本月向本會經濟發展事務委員會提交的文件,三跑道系統將於今年年底正式啓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根據上述文件,機管局已為三跑項目籌措外部融資約1,240億元,是否知悉,在三跑道系統投入運作後,機管局就該等外部融資的還款時間表為何;

(二)有否估計,三跑道系統投入運作後航空業界(i)需要增加的人手數目及(ii)人手短缺數目,並按工種列出分項數字;鑑於據報,現時航空業已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是否知悉,機管局有何計劃填補人手空缺;

(三)因應三跑道系統啓用後所提升的客貨運能力,政府有何計劃與粵港澳大灣區(大灣區)內其他機場合作,以發展成「大灣區世界級機場群」;及

(四)鑑於財政司司長在最新一份《財政預算案》中表示,為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機遇,政府會針對現時的主要航線及具潛力的「一帶一路」航線,加強與相關國家之間的航空服務聯繫,擴大航空網絡,政府會如何鼓勵航空公司開拓新航線,包括往來香港和一帶一路國家及現時未與香港有直航航線的國家或地區的航線?

答覆:
 
主席:

香港是國際航空樞紐。此定位在國家「十四五」規劃和《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均得到確認。為了應付長遠的航空交通需求並提升客貨運能力,香港機場管理局(機管局)正在香港國際機場發展三跑道系統。第三跑道已在二○二二年依時啓用,而三跑道系統目標於今年年底完成。機管局會因應客運需求,循序分階段啓用相關的客運設施。擴建後的香港國際機場,於二○三五年起將能夠達到處理每年1億2 000萬人次旅客和1 000萬公噸貨物的目標。

就此,政府及機管局推出一系列的措施,以落實國家策略,提升香港航空業的長遠競爭力。就問題的四個部份,現回覆如下:

(一)機管局主要通過市場集資支付三跑道系統工程開支。在新冠疫情期間,機管局在市場上進行了一系列集資活動,以確保機管局有足夠營運資金以及應付三跑道系統項目及其他資本開支。截至二○二四年三月,機管局的總債務約為1,240億元。機管局已大致完成三跑道系統項目的融資安排,預計外部融資金額大致趨向穩定。機管局目前正研究優化資產負債表,對名下的資產、外部借貸及其結構進行檢視。機管局會考慮一籃子相關因素,包括機場客運量復蘇情況、整體財務表現及其自由現金流,並按照機管局整體營運和未來發展需要,積極審視償還借貸的時間表和日後其他融資安排的需要。

(二)人手方面,政府分別於二○一四年成立海運及空運人才培訓基金,及於二○一六年支持機管局成立香港國際航空學院,來推動航空業界的專業發展,並吸引更多年輕人加入航空業。同時,機管局聯同機場社區積極提升從業員的工作環境和福利,以及於機場服務上應用科技和智能技術,以減低人手需求的壓力。為支持航空交通的疫後復蘇,除了業界積極進行本地招聘之外,政府於去年七月推出針對航空業的輸入勞工計劃,在保障本地勞工就業的前提下,適度容許與機管局有直接合約關係的航空業相關公司申請輸入勞工。

在三跑道系統投入運作後,香港國際機場的航班處理量將會逐步上升,預計機場所需的人手亦會逐步增加。機管局將於今年進行新一輪機場人力資源調查,來檢視機場業界人手情況。

(三)我們致力發展綜合多式聯運網絡,透過與大灣區內機場合作等各項措施,提高大灣區內的客與貨經香港來往世界各地的便利。當中,機管局與珠海市政府於二○二二年十一月簽訂合作諒解備忘錄,以深化香港國際機場與珠海機場的合作,包括開通「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探索發展港珠國際貨運業務、於珠海打造高端航空產業群,以及積極商議機管局入股珠海機場等。其中「經珠港飛」直通客運服務已於去年十二月開通。我們期望盡早落實其他相關合作,以加強兩個機場之間的協同效應。

(四)為把握三跑道系統帶來的機遇,同時配合國家「空中絲綢之路」的建設,政府會針對現時主要航線及具潛力的「一帶一路」航線,包括位於歐洲、非洲、南美洲及亞洲在內的地區,商討及優化民航協定並加強與相關地區之間的航空服務聯繫。本地航空公司積極恢復服務的同時,亦有開展新的航線。運輸及物流局會鼓勵他們因應市場需求和配合國家的發展策略加強服務。機管局將繼續以不同措施支援及鼓勵航空公司開展及增加航班往來香港,並與相關單位合作加強宣傳工作,以增加來港旅遊及商務的需求。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