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四題:提振零售業的措施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嚴剛議員的提問和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的答覆:
 
問題:
 
近日,中央陸續推出多項方便內地居民往來香港的新出入境政策措施,包括進一步擴展「個人遊」計劃至涵蓋59個城市,以及把「往來港澳人才簽注」的適用範圍由粵港澳大灣區擴展至北京和上海。有意見認為,該等政策措施將推動更多內地居民來港消費,對香港經濟復蘇起積極作用。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評估,現時本港較受內地旅客歡迎的零售商品(例如藥物、化妝品及珠寶)的供求情況為何;
 
(二)鑑於政府於本月八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會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保持緊密溝通,爭取有利香港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內地訪港旅客的購物免稅額,政府有否與內地相關部委就增加該免稅額達成一定共識;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會否考慮在北部都會區口岸規劃設立受內地旅客歡迎的主題商城作「專點專賣」,以吸引更多內地旅客來港購物消費,並方便他們以最短時間在香港購得需要的商品,從而提振香港的零售業?
 
答覆:
 
主席: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特區政府)衷心感謝中央政府在五月十一日宣布進一步優化「個人遊」計劃,回應了特區政府有關的建議,讓新增八市的居民可更靈活便捷地探索香港作為旅遊目的地的獨特魅力。「個人遊」計劃現時已涵蓋59個城市,包括了全國所有省會城市,對本港旅遊業和其他相關行業有積極提振作用。香港旅遊發展局(旅發局)在各個新增城市加強推廣工作,並會邀請有關城市的業界代表到港參與宣傳活動,結合業界的力量開拓相關客源市場。
 
同時,政府會與業界攜手落實「香港無處不旅遊」的理念,提升香港旅遊業的競爭力,充分發掘香港豐富旅遊資源,並借鑑各地成功經驗,創新思維,優化政策。政府於上星期公布二○二四年下半年香港盛事年表,預計今年全年最少會有約210項盛事舉行,希望讓不同行業經營者早些掌握情況,提早準備、部署和作有關宣傳,充分把握盛事帶來的商機,為旅客製造更多元、豐富、獨特的旅遊體驗。政府亦會積極推動業界不斷提升服務質量,並鼓勵市民大眾一同發揮熱情好客之道,讓旅客感到賓至如歸,以鞏固及加強香港作為「最佳旅遊目的地」的地位。
 
就嚴剛議員的提問,經諮詢政府統計處及發展局後,現回覆如下:
 
(一)根據政府統計處「僱傭及職位空缺按季統計調查」的結果,本港珠寶首飾、鐘錶及名貴禮物零售業在二○二三年十二月的機構數目約3 600間,較二○二二年十二月輕微上升約3%,而同期的藥物及化妝品零售業機構單位數目則維持平穩,約有超過4 000間。
 
在需求方面,根據政府統計處及旅發局的資料,二○二三年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約為4,066億元,當中訪港旅客在購買貨品方面的總消費額約為713億元,約佔本港零售業總銷貨價值約18%。
 
此外,旅發局的最新離港旅客問卷調查結果亦顯示,近年吸引內地旅客訪港的因素有所改變,以購物為主的旅客比例逐漸減少。雖然如此,部分旅客認為在香港購買奢侈品仍有價格優勢。時尚風格、品質和正貨保證亦受到內地旅客歡迎。
 
(二)根據內地相關海關法律,內地旅客(包括訪港旅客)的個人自用進境物品免稅額為每次5,000元人民幣。如果可以提高適用於內地訪港旅客的免稅額,將有助豐富及提升旅客在香港旅遊的體驗和提高他們購物的誘因,更可以提振本地消費,有利吸引高增值過夜旅客來港。政府會繼續與內地相關部委保持緊密溝通,爭取有利於香港旅遊發展的政策措施,包括增加購物免稅額,增加內地訪客購物意欲,進一步刺激零售市道。
 
(三)政府在規劃北部都會區時,會按不同地區本身的產業潛力,以及與內地的產業合作空間,因地制宜,預留用地推動產業發展。例如在羅湖、文錦渡、香園圍所在的口岸商貿及產業區,藉三個陸路口岸的地利,有條件在口岸周邊,發展休閒消費等商貿產業,滿足跨境服務和民生消費的需求。我們會在口岸周邊預留可發展零售和休閒消費行業的商業用地,今年下半年公布的新界北新市鎮土地用途建議會交代詳情。此外,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未來有港深西部鐵路(洪水橋至前海)便捷地連接深圳前海地區,我們會在市中心鐵路站附近由二○二六年起陸續提供商業土地,合共約100萬平方米的商業樓面,當中亦可容納零售和休閒消費行業。多謝主席。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