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一題:支援自殺者家屬及相關輔助專業人員

以下是今日(五月二十九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飛議員的提問和署理醫務衞生局局長李夏茵醫生的書面答覆︰

問題:

據報,根據香港大學香港賽馬會防止自殺研究中心於去年九月公布的數據,二○二二年香港的自殺率為14.5(即每100 000人中有14.5人死於自殺),比二○二一年的12.3增加17.9%。此外,二○二三年首11個月,全港中小學向教育局匯報的學生懷疑自殺身亡個案為31宗。有意見認為,自殺個案呈現上升趨勢,但社會對自殺者家屬及相關輔助專業人員的支援卻不足。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現行政策如何關注及滿足自殺者家屬對心理健康和社區支援的需求;會否制訂計劃或措施針對該組別人士;

(二)有何針對性的公眾教育計劃消除公眾對自殺者家屬的偏見和誤解,並促進對他們的同理心與支援;

(三)會否制訂預防自殺的新措施,特別是在有高風險自殺人士的早期識別和介入方面,以及其家屬會否被納入該等措施;如會,詳情和向他們提供的支援為何;

(四)目前如何分配和優化資源,以加強對相關輔助專業人員在預防自殺工作的支援;有否計劃推出新的相關專業培訓計劃或改善現有計劃,以提升相關輔助專業人員在識別和處理有自殺風險人士的能力;及

(五)在跨部門合作方面,政府如何改善各相關政府部門和非政府組織之間的協調,以形成一個有效的支援網絡,幫助相關輔助專業人員更有效地進行預防自殺的工作?

答覆:

主席:

自殺行為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現象,受錯綜複雜的因素影響。政府非常重視預防自殺的工作,並一直透過各決策局及部門(包括教育局、醫務衞生局(醫衞局)、衞生署、勞工及福利局和社會福利署(社署))、非政府機構和社區內其他持份者之間的協調和合作,為有自殺傾向的人士及其家屬提供跨專業及跨界別的支援。而自殺者家屬要適應摯親離世而帶來的轉變和平復哀傷,更需要多方面的支援和協助,以度過困難時期。

就鄧飛議員的提問,經徵詢相關決策局及部門後,現回覆如下:

(一)針對自殺者家屬的心理健康和需求,政府不同政策局及部門、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和政府資助的非政府組織為自殺者家屬提供不同方面的精神健康支援和社區支援,當中包括:

(1)如學校得悉學生是自殺者的家屬,學校的跨專業團隊,包括輔導人員、學校社工、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會因應該學生的需要提供適切的支援,與家長保持溝通,了解學生的情緒狀況,並在有需要時提供進一步的協助,包括轉介出現情緒困擾的學生予專業人士接受喪親輔導服務;

(2)社署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防止自殺服務,例如香港撒瑪利亞防止自殺會自殺危機處理中心(中心),為有需要的人士(包括自殺者家屬)提供外展服務、即時危機介入和深入輔導服務等。中心亦主動接觸有自殺傾向的網絡使用者,以疏導他們的負面情緒,提供及時的支援; 

(3)醫管局和社署的醫務社工亦會為有需要的病人及其家屬(包括自殺者家屬)提供適切協助,包括經濟援助、輔導服務、連繫社區資源等,協助他們康復及重新融入社會;

(4)醫管局精神健康專線為市民大眾(包括自殺者家屬)就精神健康事宜提供支援。專線全日二十四小時運作,並由精神科護士接聽及提供專業意見;以及

(5)醫衞局的「情緒通」18111精神健康支援熱線,每日二十四小時為受情緒困擾的人士(包括自殺者家屬)提供一站式情緒及精神健康支援,並因應個別來電者的需要提供服務資訊或轉介到適切的服務機構。

(二)政府每年預留5,000萬元推行持續的精神健康推廣和公眾教育計劃,以加強公眾對精神健康的了解,包括消除公眾對有精神健康問題人士的偏見,提高公眾對自殺人士及其家屬的同情、理解和支援。其中,「陪我講Shall We Talk」計劃通過一站式網站(shallwetalk.hk)、社交媒體專頁、電視及電台節目、線下活動等不同方式傳遞有關精神健康的信息,包括配合「世界防止自殺日」而推廣防止自殺的知識和技巧,以及相關求助的資訊。

(三)至(五)在自殺預防方面,政府不同政策局及部門、醫管局和政府資助的非政府機構透過多項措施針對自殺風險提供有關防止自殺的服務,而提供服務的跨專業及跨界別團隊俱有相關專業培訓。有關服務包括:

(1)教育局致力為教師、家長和學生提供「守門人」訓練,以幫助他們及早識別及支援有精神健康需要(包括有自殺風險)的學生。學校亦設有專業人員,包括輔導人員、學校社工及校本教育心理學家等,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所需的支援及轉介服務。醫衞局亦聯同教育局、醫管局和社署推出「醫教社同心協作計劃」,為有精神健康需要的學生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因應二○二三年學童自殺的個案有上升的趨勢,政府立即採取多項行動,通過跨部門合作,於二○二三年十二月至二○二四年十二月在全港中學推行以學校為本的三層應急機制,與學校、家長和社會各持份者攜手合作,結合校內的跨專業團隊、校外支援網絡和醫療服務,及早識別和支援有高風險的學生;

(2)社署於二○一八年設立五支網上青年支援隊,主動在青少年常用的網上平台搜尋並接觸邊緣和隱蔽青少年,以在線及離線模式為有需要(包括情緒不穩定而有自殺意念)的青少年提供適時介入、支援和輔導服務。社署亦資助非政府機構提供青年熱線服務「關心一線」,透過電話接觸,為情緒不穩、有自殺念頭或企圖自殺的兒童及青少等高風險人群提供適切的輔導及轉介服務;

(3)社署透過資助非政府機構在全港營辦24間精神健康綜合社區中心,為精神復元人士、有精神健康需要人士及其家人或照顧者,提供由預防以至危機管理的一站式、以地區為本的社區支援服務,包括公眾教育、日間訓練、輔導服務、外展服務、個案轉介、朋輩支援等;以及

(4)針對有自殺風險的長者,醫管局自二○○二年起推行防止長者自殺計劃,為懷疑有自殺傾向的長者提供適時和適切的精神科診斷及治療,以減低有關長者的自殺風險。在該計劃下,社署、非政府機構、社工或醫生會即時把被評估有自殺風險的長者轉介到醫管局精神科接受進一步診斷和治療。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