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二十一題:肝癌的預防及治療

以下是今日(六月十二日)在立法會會議上田北辰議員的提問和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教授的書面答覆︰

問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醫管局)二○二一年的數據,肝癌為本港第五大常見癌症,而死亡率則高踞第三位。關於肝癌的預防及治療,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據悉,現時肝癌患者在進行阿替利組單抗及貝伐珠單抗的藥物治療前,必須進行一次食胃道十二指腸鏡檢查,而據病人團體估計,目前每年肝癌患者就該檢查服務的需求約為600至800人次,只佔公立醫院於二○二二至二○二三年度該檢查的總服務數目約0.67%至0.89%,但現時該檢查在公立醫院的輪候時間十分長,當局會否考慮為肝癌病人增設輪候隊伍,或考慮採用公私營合作方式,以協助他們能於三個月內進行檢查,讓其能盡早用藥;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二)鑑於據報,有醫生指出,乙型肝炎如缺乏治療,有機會演變成肝硬化或肝癌,而根據衞生署去年的調查結果,本港有約410 000名人士感染乙型肝炎病毒,當中逾40%人士並不知悉自己為帶菌者,而根據病人團體提供的資料,每次乙型肝炎血液測試的成本價格約為30元,當局會否考慮增撥資源,為一九八六年前出生的市民進行最少一次乙型肝炎篩查以識別帶菌者及讓他們能夠盡早接受治療,以防止其病情進一步惡化,以及節省用於治療肝癌的公帑開支;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醫務衞生局局長就二○二四至二○二五財政年度開支預算回覆本會議員問題時表示,醫管局將適時探討新的診斷及治療肝癌方案,包括引入異常凝血酶原生物標記檢測技術,以向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政府是否知悉,醫管局引入相關新檢測技術的時間表,以及醫管局會否於年內安排時間與相關專家、服務提供者及病人組織代表等持份者就有關事宜會面;如會,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田北辰議員的提問,經諮詢衞生署和醫院管理局(醫管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政府十分關注肝癌的預防及治療工作。就預防肝癌方面,政府在二○一八年成立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督導委員會(督導委員會),就預防及控制病毒性肝炎的整體政策、具體策略和資源運用提供意見。經審視本港情況及國際經驗後,督導委員會建議集中進行風險為本的檢測,以便在本港開始擴大乙型肝炎篩查規模。以下六個有較高風險感染乙型肝炎的組別應優先接受檢測:注射毒品人士、愛滋病病毒感染者、男男性接觸者、性工作者、在囚人士,以及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家人和性伴侶。督導委員會亦建議如有需要,亦應向有關人士提供丙型肝炎檢測。

衞生署和醫管局轄下的指定愛滋病診所多年來一直定期為愛滋病病毒感染者提供基線及具針對性的乙型、丙型肝炎檢測及治理服務。自二○二二年一月起,衞生署母嬰健康院安排母親是乙型肝炎患者的嬰兒於接種疫苗後進行血清測試。自二○二二年四月起,衞生署社會衞生科診所為所有男男性接觸者和性工作者進行全面性病篩查時,會包含乙型及丙型肝炎的篩查項目。自二○二三年七月起,衞生署長者健康服務、婦女健康服務、公務員診所及美沙酮診所等,均已開展以風險為本的病毒性肝炎篩查服務。市民亦可諮詢其家庭醫生安排檢測。

為提升本港整體的乙型肝炎治理能力,醫管局和衞生署於二○二三年九月制訂《慢性乙型肝炎成年病人的基層醫療治理》,並於醫管局試行基層醫療與專科的合作治理模式。醫務衞生局轄下的基層醫療健康辦事處(將逐步改組成為基層醫療署)亦會參考督導委員會提出的策略,持續檢視地區康健中心的相關服務,透過地區為本及醫社合作的原則,為社區提供以實證為本、效率和成效兼備的基層醫療服務。

督導委員會將繼續密切關注本地及國際的情況,並就預防及控制慢性肝炎的可行、可持續而有效的策略,向政府提供建議。

至於治療肝癌方面,現時醫管局設有實驗室化驗服務,以支援各臨床專科進行臨床診斷和監察各種疾病,包括肝癌。醫管局亦會為有臨床需要的肝癌病人提供適切的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俗稱胃鏡檢查)及所需治療。就需接受阿替利組單抗及貝伐珠單抗藥物治療的肝癌病人而言,醫管局一般會安排他們進行食道胃十二指腸內視鏡檢查,以減低接受相關藥物治療時出現併發症的風險。現時醫管局會因應病人的治療需要及時間表,儘快安排相關檢查,並因應病人情況及早於輪候檢查期間展開治療以避免延誤,病人亦可選擇自行於私營市場接受相關檢查。

在考慮引進新的實驗室化驗服務時,醫管局會衡量相關因素,例如臨床效益、新技術的安全程度和效能、可供使用的人手及專門知識、實驗室可以配合的能力和技術適應程度等。醫管局會探討新的診斷及治療方案,包括商討引入異常凝血酶原生物標記檢測(PIVKA-II)檢測技術的可行性及合適時間,以向病人提供適切的治療。當推出新的診斷或治療方案時,醫護團隊會適時聯繫合適病人作出相應跟進。

在硏究新的公私營協作計劃方面,醫管局會根據其服務量的需求,並配合政府的醫療發展方向,及按照策略性採購醫療服務的原則,探討推行其他公私營協作計劃的需要和可行性,以滿足公眾對醫療服務的需求。過程中醫管局會與公眾及病人組織溝通,和與持份者緊密合作,並考慮多項因素,包括不斷轉變的服務需求、計劃潛在的複雜性、私營市場可承受能力及適應程度,以及對公營醫療人手和私營醫療收費的影響等。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