衞生防護中心調查一宗可能在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個案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今日(六月十八日)正調查一宗可能在本地感染的登革熱個案,並再次呼籲市民,不論在本地或外遊,應時刻注意環境衞生,以及採取防蚊和個人保護措施。

病人為一名有長期病患的54歲女子,她於六月六日起出現發燒和眼窩後疼痛,六月九日到私家診所求醫。病人於六月十一日到天水圍醫院急症室,同日入院接受診治,並於六月十四日獲安排轉往博愛醫院繼續接受治療,現時情況穩定。她的血液樣本經檢驗後,證實對登革熱病毒呈陽性反應。

初步調查顯示,病人居於天水圍天瑞(一)邨。她在潛伏期內雖曾短暫離開香港數小時,其餘全部時間皆逗留在港,故可能在本地感染。她的家居接觸者現時沒有出現病徵,正接受醫學監察。
 
衞生防護中心暫未發現個案與本港早前錄得的其他登革熱個案有流行病學關連。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衞生署正與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緊密合作,評估和防止可能出現的擴散,食環署會繼續病媒調查、監測和控制。衞生防護中心正繼續流行病學調查。」

衞生防護中心人員已視察病人的住所,並會向鄰近居民進行問卷調查。

曾到天水圍天瑞(一)邨並出現登革熱病徵的人士,應致電衞生防護中心熱線(2125 2374)安排化驗調查或轉介作適當跟進。熱線由明日(六月十九日)起逢星期一至五(公眾假期除外)由上午九時至下午五時運作。另外,中心亦聯同食環署於明日下午六時於天瑞社區中心舉行健康講座,同場亦會為出現相關病徵的當區人士進行免費登革熱抗體檢測。

發言人補充:「署方會發信提醒本地醫生和醫院留意最新情況。」

上述個案為今年本港錄得的第二宗本地個案,同時,截至六月十三日,今年本港共錄得26宗登革熱外地傳入個案。

衞生防護中心發言人說:「除一般措施外,如從受登革熱影響地區回港,應在14日內繼續使用昆蟲驅避劑。若感到不適,應盡快求醫,並告知醫生外遊細節。」

市民應注意下列防蚊措施:
 

  • 徹底檢查集水溝氣隔、屋頂雨水槽、明渠及排水渠,避免淤塞;
  • 每星期至少一次以鹼性清潔劑擦洗溝渠和排水明渠,以除去可能積聚的蚊卵;
  • 汽水罐、空樽及空盒等垃圾應妥善棄置在有蓋的垃圾桶內;
  • 栽種花卉的水應每星期最少徹底更換一次,盡量避免使用墊碟;
  • 在雨季前把凹凸不平的地面填平;
  • 避免在叢林逗留;及
  • 戶外活動期間,做好個人保護措施,穿着淺色長袖上衣和長褲,並於外露的皮膚及衣服上塗上含避蚊胺成分的昆蟲驅避劑。

 
含避蚊胺的昆蟲驅避劑可有效防蚊,市民應注意以下事項:
 

  • 先仔細閱讀標籤說明;
  • 在進入可能被蚊叮的範圍前使用;
  • 塗在外露皮膚及衣服;
  • 孕婦使用避蚊胺的濃度上限是30%,兒童則為10%*;
  • 先塗防曬霜,再塗昆蟲驅避劑;及
  • 遵照標籤說明,只於有需要時重複使用。

*如前往蚊傳疾病流行的國家或地區而有機會被蚊叮咬,兩個月大或以上的兒童可使用避蚊胺濃度上限為30%的含避蚊胺昆蟲驅避劑。

​​市民如發現蚊患,應致電1823,亦可參閱以下專題網頁,了解詳情:衞生防護中心旅遊健康服務登革熱專頁、最新旅遊情報使用昆蟲驅避劑的注意事項、衞生防護中心Facebook專頁YouTube頻道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