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化博物館「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雕塑展」迎來第二十萬名參觀者

香港文化博物館為紀念查良鏞博士(金庸)百年誕辰舉辦的「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任哲雕塑展」,自三月十六日開展以來廣受市民及旅客歡迎,已有超過二十萬人次參觀,其中約有三萬名為旅客。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昨日(六月二十一日)親臨博物館,向第二十萬名參觀者送上別具心思的紀念品,包括由雕塑家任哲製作及附方圓明和任哲親筆簽名的限量版圖錄、展覽海報,以及香港文化博物館與時裝品牌「Sparkle by Karen Chan」合作設計的禮品包。
 
第二十萬名參觀者是勞先生,他說退休後喜歡到香港各處逛逛,今次是第一次到香港文化博物館。他看過金庸大部分小說作品,最喜歡《笑傲江湖》及主角令狐冲。他說,文化博物館的「金庸館」、梅艷芳和李小龍展覽內容豐富,令他印象非常深刻。
 
金庸創作的小說及其筆下人物,更是香港乃至全球華人的集體回憶。雕塑家任哲在是次展覽將金庸筆下二十二位家喻戶曉的人物如郭靖、黃蓉、楊過、小龍女、令狐冲、風清揚、張無忌及任我行,從平面世界中解放出來,並由藝術家黃宏達及其團隊創作多媒體裝置,引領觀眾深入金庸的武俠世界。展覽免費入場,展期至十月七日。展覽由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主辦,香港文化博物館與穀雨文化發展基金聯合籌劃。有關展覽詳情,請瀏覽hk.heritage.museum/tc/web/hm/exhibitions/data/renzhe.html
 
除了栩栩如生的雕塑外,香港文化博物館亦在常設展廳「金庸館」內展出由查博士家人捐贈予博物館作永久收藏的金庸半身像。「金庸館」介紹金庸早期事業、武俠小說創作歷程及其小說對香港流行文化的影響,自二O一七年成立至今已有超過二百七十八萬人次參觀。精彩展品包括金庸親書對聯、《笑傲江湖》報章連載版手稿,還有早期的報刊。
 
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辦多元化的展覽及相關的講座活動,包括粵劇館、「瞧潮香港60+」、均勾起大眾美好的回憶,是不同年齡人士、包括長者朋友聯袂消閒的好地方。而為關顧長者、不同能力人士及其他有需要的社群,康文署亦推出「康文關愛系列」,提供各類型康體文娛活動及設施,詳情可參閱網頁www.lcsd.gov.hk/edutainment/tc/for_care/index.html
 
為配合雕塑展覽,香港文化博物館舉行一系列特備節目,包括七月六日由張菁主講的「見招拆招:英譯金庸小說的歷與練」講座。在博物館的二樓展示空間亦正舉行由流行文化節目辦事處籌劃的《文又得武又得》經典武俠劇服飾道具展覽,展出約三十件由七十至千禧年代經典電視武俠劇的頭飾、服飾和道具。此外,香港公共圖書館亦由即日起至八月三十一日在香港中央圖書館八樓珍本閱覽室舉行「俠骨文心──查良鏞博士藏品展」,展出查良鏞博士收藏的書籍,以紀念這位武俠小說泰斗。另有「江湖百鍊,俠影千相:金庸小說的多維閱讀」專題講座,於七月五日在中央圖書館地下演講廳舉行,由邱健恩博士主講,從不同角度探討金庸作品中的武俠世界。香港文化中心音樂廳七月二十一日及二十二日亦會舉行的《三俠四義》音樂會。
 
展覽為「香港流行文化節2024」的前奏節目之一。去年康文署主辦第一屆香港流行文化節,大受歡迎。今年第二屆以「也文也武」為主題,帶領大家穿梭古今,縱橫文武,展示香港流行文化如何傳承、流轉、融和、突破。節目包括專題展覽、電影放映、舞台節目及外展活動,內容涵蓋文學、各式藝術以至武術,全方位呈現香港活潑多元的流行文化如何能文能武。如欲了解更多,請瀏覽www.pcf.gov.hk/tc。這個展覽亦是弘揚中華文化系列的活動之一。康文署一直積極推廣中國歷史和文化,透過舉辦多元化的節目和活動,讓市民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想獲得更多資訊,請瀏覽網頁www.lcsd.gov.hk/tc/ccpo/index.html
 
至於在中環愛丁堡廣場舉行的展覽,「俠之大者──金庸百年誕辰紀念.江湖盛滙」,則展出十個由任哲創作的金庸武俠人物雕塑,展期至七月二日。其他旅遊及文化地標包括香港國際機場、上環港澳碼頭、啟德郵輪碼頭及西九文化區也現正展示金庸角色雕塑,詳情可瀏覽jinyong.hk/pages/satelite。展覽為文化體育及旅遊局下「文化藝術盛事基金」的資助項目。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副局長劉震(右三)、穀雨文化發展基金創辦人兼聯合策展人方圓明(左二)、參與製作展覽多媒體裝置的藝術家黃宏達(右二)、香港文化博物館總館長林國輝(右一)及香港文化博物館館長(藝術)鄧民亮博士(左一),昨日(六月二十一日)在博物館歡迎展覽第二十萬名訪客並送上紀念品。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市民參觀展覽。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