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文署推出第二輯「跨越文化的世界音樂之旅」示範講座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康文署)八月至九月期間舉辦第二輯「跨越文化的世界音樂之旅」示範講座,介紹蒙古馬頭琴音樂、阿根廷探戈音樂、蘇格蘭風笛音樂和阿拉伯音樂。四場講座由本地中亞樂器都塔爾演奏家及對民族音樂學素有研究的梁宇正擔任節目策劃和主持,並請來多位本地音樂家擔任講者,透過歷史文化介紹、樂器演奏示範,以及親身經驗分享,引領參加者跨越文化界限,欣賞不同地域的音樂特色。
 
各場講座的詳情如下:
 
第一講:蒙古馬頭琴音樂
—————————————
日期:八月七日(星期三)
講者:許福維(馬頭琴)
示範樂手:曹容、黃永欣(馬頭琴)
馬頭琴是蒙古族最具代表性的樂器,於二○○八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講者將介紹馬頭琴與蒙古傳統游牧生活方式的密切關係、其傳統演奏技巧和曲目,以及當代的演奏風格。
 
第二講:阿根廷探戈音樂
—————————————
日期:八月二十一日(星期三)
講者:蕭偉中(低音大提琴)
示範樂手:趙寶儀(班多鈕手風琴)、馮倩怡(鋼琴)
誕生於阿根廷貧民窟的探戈藝術,其傳統音樂節奏跟舞蹈關係密切,而作曲家皮亞梭拉所創作的「新探戈」音樂則成為可獨立欣賞的樂曲。講者將介紹傳統探戈以及其後續發展,並以探戈音樂最不可或缺的樂器—班多鈕手風琴配以鋼琴和低音大提琴作示範。
 
第三講:蘇格蘭風笛音樂
—————————————
日期:八月二十八日(星期三)
講者:李礎霖(蘇格蘭風笛)
示範樂手:齊藤優子(小提琴及愛爾蘭手鼓)
蘇格蘭風笛常見於儀式典禮場合,然而人們較少留意此樂器更具音樂性的一面。講者將講解風笛在蘇格蘭的發展史,並介紹不同的風笛種類及曲風、樂器結構和演奏技巧的獨特之處,另會透過演奏示範展示風笛「音樂化」的一面。
 
第四講:阿拉伯音樂
—————————————
日期:九月四日(星期三)
講者:梁宇正(烏德琴)
示範樂手:張廸生(中東鼓)、羅灝恩(卡農琴)
阿拉伯世界幅員甚廣,其音樂文化和系統的歷史在不同地區的宗教和民族互動下有多樣性發展。講者將介紹阿拉伯音樂的基礎概念,並會以二十世紀埃及和敘利亞的音樂為例,以了解歷史環境如何成就出「阿拉伯音樂的黃金時代」。
 
梁宇正畢業於劍橋大學音樂系,及後於倫敦大學金匠學院取得民族音樂學碩士學位。他積極在香港推廣中亞、中東音樂,亦曾多次以策劃人及音樂總監身分參與多個展覽和演出。
 
各場講座均以粵語主講,於晚上七時三十分在香港太空館演講廳舉行,票價每講80元,不設劃位,現於城市售票網(www.urbtix.hk)發售。電話購票請致電3166 1288,查詢節目詳情及購票優惠,請致電2268 7321,或瀏覽www.lcsd.gov.hk/CE/CulturalService/Programme/tc/music/programs_1753.html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