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七題:協助非本地人才子女來港升學及學習

以下是今日(七月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尚海龍議員的提問和教育局局長蔡若蓮博士的書面答覆:
 
問題:

截至本年四月底,各項人才入境計劃共收到290 000宗申請,當中近180 000宗獲批,約120 000名人才已來港。據悉,不少來港人才均帶着年幼子女來港定居。關於協助非本地人才子女來港升學及學習,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鑑於政府於本年五月二十二日回覆本會議員質詢時表示,本地學校取錄在「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計劃)下來港的人才的未成年受養人入讀中、小學無須向教育局申報,因此政府沒有備存該等受養人在港就學的統計數字,政府會否考慮要求學校向教育局申報有關數字;

(二)最近兩年,(i)全港中、小學的學位空缺情況,並按學校類別(即官立、資助及直資學校)列出分項數字,以及(ii)全港幼稚園的學位空缺情況,並按學校類別列出分項數字;

(三)鑑於據報,有不少高才通計劃申請獲批人士表示,他們無法從內地官方渠道得到香港學校的資訊,故只能參考內地「網紅」或「博主」提供的非官方資訊,政府有否新措施向該等申請獲批人士提供有關他們子女申請入學插班的資訊;及

(四)會否聯同任何非政府機構推出新措施,以協助在各項人才入境計劃下來港人才的子女在新來港期間順利融入本地學習生活;如會,詳情為何;如否,政府會否考慮盡快與該等機構開展有關合作?

答覆:

主席:

政府推出多項人才入境計劃,吸引內地及世界各地的人才來港發展,引領香港成為國際人才樞紐,為國家高質量發展作出新貢獻。就尚海龍議員提出的問題,經諮詢勞工及福利局後,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三)及(四)根據現行安排,獲准以受養人身分來港居住的人士(包括但不限於各項人才入境計劃的成功申請人的受養人),在港就學無須事先取得入境事務處處長批准,他們可以選擇入讀不同資助模式的中小學,而相關的學校亦無須向教育局申報。

為協助有意來港或剛抵埗的人才計劃申請人了解香港教育的資訊,香港人才服務辦公室(人才辦)在其專屬網上平台有刊載本地教育及升學的資訊,涵蓋香港教育制度及升學途徑的簡介等,並設有超連結至有關香港公帑資助小學及中學的資訊或名單,以及香港的國際學校的網站(internationalschools.edb.gov.hk/tc/index.html)。如人才有任何與教育及升學相關的查詢,人才辦會適時轉介予教育局跟進。教育局網站及指定服務辦事處亦備有學校資訊及學位安排支援服務常見問題,以供參閱。教育局可為合資格入讀公營學校的六至15歲兒童提供學位安排支援服務;家長亦可直接聯絡個別學校,為子女遞交入學申請。

此外,人才辦積極與多個合作夥伴介紹有關香港教育的資訊,例如早前就香港本地教育制度及學涯發展規劃舉行了兩次免費主題講座,讓來港人才進一步了解香港教育,又與教育界專家及團體合作,舉辦以教育為主題的講座及工作坊,並邀請已落戶的人才分享心得和經驗,促進新來港人才交流。相關活動詳情會於人才辦網頁及社交媒體平台適時公布。另一方面,本地學校議會亦在內地舉辦聯合展覽和講座,向有意就讀本地學校的內地家長和學童提供資訊,並回答他們的問題。部分學校更安排新來港及/或擬申請來港家庭進行校訪、觀課及體驗式課堂,親身了解本港的學習環境和情況。

支援服務方面,教育局一直致力協助新來港兒童(包括經不同人才輸入計劃來港的受養子女)適應本港的學習生活及融入社區。教育局為他們提供支援服務,包括由本地學校舉辦為期六個月的全日制「啟動課程」及由非政府機構舉辦為期60小時的「適應課程」。課程內容涵蓋語文教育、學習技巧、個人成長和發展及社區適應。此外,教育局向取錄新來港兒童的公營學校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提供「校本支援計劃津貼」,讓學校能夠因應這些兒童的需要而靈活安排各項校本支援服務,例如開設課餘補習班和籌辦迎新活動/輔導課程/課外活動。透過不同人才入境計劃獲准逗留的受養人,均可受惠於上述支援服務。我們亦鼓勵教師多關注新來港兒童的需要和適應情況,在課堂內外為他們提供適切的輔導和支援。總的來説,學校會因應所有新來港兒童的個別需要,而非他們來港的人才輸入計劃類別,提供適切的支援服務。教育局沒有要求學校向教育局申報有關「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下來港人才的未成年受養人的分項數字。

(二)二○二二/二三至二○二三/二四學年按學校類別劃分的中學及小學的學位空缺數目表列於附件一。至於幼稚園,香港的幼稚園均屬私營,可靈活調動註冊課室以開辦半日班或全日班以滿足家長的需求。在二○二二/二三及二○二三/二四學年,參加幼稚園教育計劃(計劃)的幼稚園及參加「幼稚園幼兒班(K1)收生安排」並同意經教育局發放學位空缺資訊的非計劃幼稚園的空缺數目(包括幼兒班(K1)至高班(K3)半日班和全日班學位)表列於附件二。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