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會五題:支援高風險長者

以下是今日(十月二十三日)在立法會會議上鄧家彪議員的提問和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的答覆:
 
問題:
 
據報,今年香港接連發生與長者相關的悲劇,令社會增加了對「以老護老」的「雙老」家庭及屬「隱蔽長者」的「獨老」家庭的關注。另一方面,勞工及福利局曾表示,政府會研究設立高危個案資料庫,而據悉有工會亦多次建議設立高風險長者名冊。就此,政府可否告知本會:
 
(一)有否為設立高風險長者名冊訂立時間表;如有,詳情為何,包括設立名冊的時間及每次更新的相隔時間;如否,原因為何;
 
(二)有否掌握長者在家中安裝室內緊急召援系統(俗稱「平安鐘」)的情況,以及有否計劃為高風險長者免費安裝平安鐘;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及
 
(三)鑑於據悉,香港約八成長者有申請各項社會保障計劃,而政府的「安老服務統一評估機制」亦會為長者進行健康狀況評估,政府有否統整各項計劃申請長者的資料以識別雙老及獨老家庭,並就該等家庭統一進行評估,從而為高危家庭建立高風險長者名冊;如有,詳情為何;如否,原因為何?
 
答覆:
 
主席:
 
就議員的提問,現綜合回覆如下:
 
(一)及(三)「高風險」長者並沒有統一定義。健康狀況、居住安排、家庭支援的改變等都會影響長者所面對的風險,相關風險也可能隨時間而改變。政府透過不同途徑接觸和識別有需要的長者,從而適時為他們提供支援。
 
社會福利署(社署)自今年三月開始於荃灣及南區試行「地區服務及關愛隊伍—支援長者及照顧者計劃」,由社署協助培訓兩區的「關愛隊」,主動接觸和識別有需要的獨老和雙老住戶、護老者和殘疾人士照顧者。「關愛隊」在過去半年探訪約4 700個家庭,把其中超過730宗長者個案轉介予社福機構跟進。二○二四年《施政報告》宣布,政府明年會把計劃擴展至全港18區。
 
社署二○二三年九月委聘東華三院推出24小時運作的照顧者專線,提供即時諮詢和情緒支援、外展/緊急支援及轉介服務等。至今專線共接獲超過五萬個來電,並把約850宗個案轉介至相關社區支援服務單位,配對適切的服務,包括約270宗長者個案獲轉介至長者服務單位或暫託服務。另外,專線以外展方式為56宗個案提供危機處理。
 
全港214間長者地區中心和長者鄰舍中心(長者中心)在地區層面為長者提供多項支援服務。各長者地區中心設立長者支援服務隊,透過外展及社區網絡,識別有潛在服務需要的長者,並為他們提供適切援助。長者中心共有約28萬名會員,其中47 000人正接受長者支援服務隊的服務及8 000人接受個案服務。
 
在識別有潛在服務需要的長者後,社福單位會根據情況安排他們接受安老服務統一評估。獲評估為有長期護理需要的體弱長者可加入資助長期護理服務中央輪候冊,亦可申請長者社區照顧服務券,無須輪候即可獲得資助社區照顧服務;身體缺損程度較低的長者可申請資助家居支援服務。另外,社福單位會協助有經濟困難的長者申請現金援助。
 
政府會繼續善用不同渠道及早識別有潛在服務需要的長者,提供適時有效的支援。
 
(二)政府推出不同措施資助有需要長者安裝緊急召援系統(俗稱「平安鐘」)。社署向綜合社會保障援助合資格長者提供特別津貼,支付安裝及使用室內或流動緊急召援系統的費用。現時有大約26 000名長者領取該項津貼。香港房屋委員會和香港房屋協會資助居住在其轄下屋邨的合資格長者安裝和使用「平安鐘」,共有約26 900名長者受惠。「關愛隊」也會轉介有需要的長者、殘疾人士及其照顧者安裝及使用「平安鐘」。

(轉載自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新聞公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