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以煥然懿居第三座作為 「預防性維修」試點

市建局表示,過去兩年進行詳細研究,並徵詢工程專業界別、學術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意見,制定一套融合「預防性維修」理念的樓宇建造和管理模式。(網頁截圖)
市建局表示,過去兩年進行詳細研究,並徵詢工程專業界別、學術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意見,制定一套融合「預防性維修」理念的樓宇建造和管理模式。(網頁截圖)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表示,為制定一套融合「預防性維修」理念的樓宇建造和管理模式,市建局團隊在過去兩年詳細研究,並徵詢工程專業界別、學術機構和相關政府部門的意見,將會以下月開始接受合資格市民申請的「煥然懿居第三座」首置項目作為試點,落實執行措施,期望可提升樓宇壽命至75年。

韋志成表示,顧問團隊審視市建局所提供的混凝土數據,注意到部分以50年作為設計壽命的樓宇,普遍在樓齡屆乎30至40年時,已開始出現不同程度的混凝土剝落。市建局團隊在去年年初,邀請港大土木工程系副教授蘇啟亮團隊,夥拍市建局工程顧問,以「煥然懿居第三座」作為案例,研究從樓宇結構設計和建築物料兩方面著手,制定可將樓宇設計壽命提升至75年的具體方案及技術建議,並探討實際應用的可行性。

韋志成指,顧問團隊會採納部分適用的工程方案,包括在項目的天面層採用經鍍鋅技術處理的鋼筋,比傳統鋼筋具有較佳抗腐蝕效能,能夠提升雨水侵蝕的能力,減低鋼筋鏽蝕風險。其次是在項目混合的混凝土,略為增加英泥含量,藉此提升混凝土的耐久性。第三是於項目的結構部分,包括柱、樑和結構牆,採用較高強度的混凝土,減低樓宇落成後出現結構破損的機會,以及需要維修的規模和密度。

他透露各項措施涉及約200萬元的額外建築成本,大約只會佔項目的總建築成本不足1%,但足以發揮延長樓宇可使用期的成效,值得建築和工程業界借鏡。市建局會總結經驗,研究在下一個自行發展的大坑西邨首置項目,從前期規劃及設計階段開始,已全面應用延長樓宇壽命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