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護署:2000公頃魚塘劃為濕地保育公園可委託漁民管理

梁肇輝指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扭轉以往「圈地不准發展」保育模式,變成政府可介入、甚至提升魚塘生態。(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梁肇輝指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扭轉以往「圈地不准發展」保育模式,變成政府可介入、甚至提升魚塘生態。(政府新聞處資料圖片)

新田科技城的環評報告獲批,包括建立三寶樹濕地公園等措施以補償損失。漁護署署長梁肇輝表示,今年內完成濕地保育公園系統研究後,會展開三寶樹的詳細規劃,未來的三寶樹魚塘會兼備保育及水產養殖功能,亦會研究魚塘是否適合以高密度及高科技養殖模式營運,建立可持續發展養殖漁業及認證制度。

梁肇輝接受《明報》專訪時表示,過去保育與養殖之間一直存在矛盾,而北部都會區發展提供了「新的契機」,扭轉以往「圈地不准發展」保育模式,變成政府可介入、甚至提升魚塘生態。政府計劃將大約2000公頃魚塘,劃為濕地保育公園,可委託漁民管理,雖然屆時年產量或會較現時低,但可透過租金減免等補償損失。

梁肇輝又重申,正進行的濕地保育公園系統可行性研究,涵蓋南生圍、三寶樹、蠔殼圍等,證明政府「無意圖走數」,其他擬議的濕地保育公園與三寶樹定位不同,例如南生圍可發展生態旅遊,由於牽涉約2000公頃土地,需要分期進行,不可能一次過處理。

北部都會區的發展亦涉及不少農地,梁肇輝說,政府希望保留部分優質農地,並研究向持有農地的地主提供誘因,鼓勵非政府組織協助興建灌溉設施或道路,令農地恢復耕種潛力,至於已納入北都發展計劃的農地,不會被納入優質農地名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