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任兩周年|盧寵茂指調整急症室收費有加有減 冀善用公共資源

盧寵茂認為,希望透過調整急症室收費,更好善用資源,不同類別的收費調整,亦可以考慮「有加有減」。
盧寵茂認為,希望透過調整急症室收費,更好善用資源,不同類別的收費調整,亦可以考慮「有加有減」。

政府正研究調整公共醫療收費,包括急症室收費。醫務衞生局局長盧寵茂說,檢討的目的不是純粹為增加庫房收入,也不是要追通脹而加價,強調應善用資源。

盧寵茂接受本台《上任兩周年》系列訪問時說,急症室每宗個案處理成本大約2400元,每年急症室大約有130萬求診人次,屬於非緊急和次緊急類別,這方面一年所花的公帑達20多億元,資源運用並不理想,他希望透過調整資助額,更好善用資源,不同類別的收費調整,亦可以考慮「有加有減」。

他強調,政府對公共醫療的承擔不會減少,但應投放更多於有經濟需要的人士、急症重症和培訓的事宜上。如果危症急症,政府本身有責任拯救,這類個案或可考慮減價,甚至免費。當局亦都正研究,對嚴重疾病例如癌症患者,在自費藥物上能否提供更多幫助。現時超過3萬名醫管局病人需使用自費藥物,當中約1300名癌症病人每年需付介乎17萬至40萬元、約300名癌症病人每年需付超過40萬元。

至於醫管局在今年農曆新年和復活節長假期實施的急症室特別退款安排,求診人士如果認為輪候時間太長,不想繼續等,可於24小時內申請退回全數180元。盧寵茂認為,措施有助鼓勵市民選擇其他求診途徑,預計日後都會繼續在長假期採用,但會探討優化安排,包括考慮是否繼續全額退回,還是只退回部分款項。他解釋,主要由於病人到急症室登記之時雖然未有醫生診症,但其實已進行了基本的身體檢查和分流,認為有關安排可以如何做得更好更精準,當局會在檢討整體收費時一併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