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家輝:香港零售業回暖但擴展速度受限 政府需解決前線人手不足問題

邵家輝指,業界現在最希望是能把大灣區的人力引入香港,解決香港人力不足的問題。

【橙訊】隨着香港與內地全面恢復通關,經濟亦穩步向上,特區政府早前公布今年首季經濟增長按年增長2.7%。立法會議員 (批發及零售界) 邵家輝接受《橙新聞》訪問時指,香港零售業回暖,惟商店擴展速度因人手不足而受限,強調政府需認真解決問題。

邵家輝表示,本港自全面恢復通關後,經濟好轉,相關數字亦向好,商戶亦向他反映因新一輪電子消費券和「開心香港」、「你好香港」系列活動,本地人和遊客增多了消費,除內地遊客帶旺經濟外,亦多了其他國家的旅客,油尖旺等遊客區的商店收益都有增長。他認為,全面恢復通關及政府推出的種種措施,都對推動香港經濟復甦有幫助,情況不錯。

不過,邵家輝指,全面恢復通關後,雖然內地來的旅客大幅增多,但同時亦出現挑戰,因不少本地巿民都會在周五六日北上大灣區等城巿觀光消費,影響所及,每逢周末香港本地消費便會減少,因此希望來港的內地旅客持續增加,這樣便可減少影響。

邵家輝認為,目前香港零售業雖然回暖,但商店擴展速度受限。他解釋,疫情時店鋪約只開了30%至40%,惟疫情後至今仍未復舊觀,如尖沙咀至今的「吉鋪」(空置店鋪)竟仍達20%,這反映了旺區的店鋪擴充速度沒有如疫情前般快。

批發零售業人手短缺情況惡化

香港首五個月入境旅客超過1000萬人次,已恢復至2017至2019年平均水平40%以上,而在四月至五月入境旅客更回復至55%。然而,邵家輝指,目前限制本港零售業發展的主要因素,除了訪港遊客仍未完全回復到疫前100%,現僅達五、六成外,就是人手短缺嚴重,即使加人工也請不到足夠人手。

邵家輝早前表示,通關後多了生意,批發零售業人手短缺情況卻惡化。他估計現時業內欠缺約三至四萬人手。「業界現在最希望是能把大灣區的人力引入香港,推展大灣區人力流動,解決香港人力不足的問題。零售業前線的門檻不高,收錢有科技等器材輔助,而語言及文化方面,香港又與廣東省城巿相通相近,所以如能引入則對整個行業,對香港經濟都有好處。」

第二期消費券將於7月16日發放,今年券額已大幅縮水一半至總數5000元,有不少市民憂慮,今次是否最後一次派券。而財政司司長陳茂茂波亦指往後要視乎經濟及民生狀況再作決定,「好難成為一個恆常的計劃」。邵家輝認為,消費券刺激經濟作用不容置疑,而七月將仍有一期發放,預料可再次刺激巿道。然而,他相信巿民亦明白當初在疫情中推出消費券的目的,是要提振當時疲弱的經濟,現在已全面恢復通關,經濟亦在復甦,所以消費券亦已完成任務,政府亦不可能一直發放下去。

圖:邵家輝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