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更新非本地兒童入學安排 高才通子女可讀官津直資學校 

教育局早前向學校發通告,更新非本地兒童入讀公營學校的程序和條件。資料圖片

【橙訊】「高端人才通行證計劃」(高才通)截至7月底,已有三萬多宗申請獲批,他們不僅可在港工作,子女亦可來港就學。教育局表示,高才通持有人的子女可獲資助入讀公營及直資學校,與本地生相同。

據傳媒報道,教育局早前向學校發通告,更新非本地兒童入讀公營學校的程序和條件,列明多項人才入境計劃包括去年底推出的高才通、吸納科研人才的科技人才入境計劃等,獲批的申請人子女或受養人可入讀公營學校,即官立、津貼及按額津貼學校。教育局表示,高才通的隨行受養人亦可入讀直資學校,並可獲得政府津貼,意味與本地生待遇相同,倘他們入讀直資學校,校方仍可獲按人頭計算的直資津貼,家長毋須自行負擔。

教育局稱,曾接獲高才通計劃人士為子女就學的查詢,已提供學位安排支援服務或資訊。鑑於未來學齡人口呈結構性下跌,當局正從長遠規劃公營學校學位供應,並留意高才通計劃帶來的學額需求。

年初恢復通關,直資學校接獲申請增加,直資學校議會主席陳狄安指,包括高才通等人才入境計劃申請人子女,報讀申請有所回升,認為本港課程具吸引力,「文憑試的國際認受性高,而且內地大學亦接納文憑試成績,有些來自內地的學生會畢業後回內地升學。」部分直資學校在文憑試以外提供其他國際課程,陳狄安認為是直資校優勢之一,加上直資學校提供海外交流機會,可滿足家長為學生擴闊視野的期望。

直資學校課程彈性較大

高才通申請人以內地為主,陳狄安坦言,內地來港的學生中文和數學程度較高,惟英文方面或未及本港學生,但認為直資學校課程彈性較大、資源較多,有助照顧學習差異。

津貼中學近期亦接獲高才通持有人子女的入學申請。津貼中學議會主席李伊瑩指,申請數目7月起逐漸增多,她指津校不但免學費,學校亦能照顧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需要。她認同,隨着本港學齡人口結構性下跌,高才通持有人子女入讀公營學校,或有助紓緩學界面對的收生壓力。

除了公營學校,國際學校亦是高才通人士為子女的升學選擇。英基學校協會早前宣布,會安排高才通持有人子女優先面試,但強調不會調整對學生的英語能力要求,但預計高才通持有人子女的入學申請比例不高,不影響本地家庭子女的入學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