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從美國到中國上大學“我為她感到高興”

美國“商業內幕”網站9月20日文章,原題:我女兒決定去中國上大學。儘管我們同中國沒有任何個人關係,但她的決定令我再高興不過 當我告訴人們我的女兒索菲亞在中國的一所中美合辦大學上學時,他們往往都向我投以不解的目光。一段時間以來,美中關係一直令人擔憂。

那麼,我為何欣然接受索菲亞從我們位於南加州的家前往中國上大學,畢竟我們家與這個國家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甚至從未去過那裡?我這樣做是因為我希望這段經曆能夠深刻改變她的世界觀,以及她在這個世界上生活的方式。

我想讓索菲亞以獨特方式體驗她即將到來的成年。青少年心理學家傑弗里·阿內特提出這樣的理論:18歲到24歲,人們探索並形成自己對生活、愛情和世界的看法。他認為,大學是質疑自己童年時期世界觀並考慮他人觀點的時期,是建立同理心、重視多樣性並認識到一個問題會有許多“正確”答案的時期,是形成一套建立在個人獨立反思基礎上的信念的時期。

從中學起,索菲亞就通過杜克大學的人才計劃參加高級課程。當她考慮上大學時,杜克大學的團隊向我們介紹該校位於中國的姊妹大學:崑山杜克大學。在中國上學是探索不同世界觀的絕佳機會。

疫情讓索菲亞的海外冒險推遲了兩年,2022年9月,我們終於買到一張昂貴的商務艙機票。另一個挑戰很快浮出水面,當她到達酒店時發現自己把手機充電線落在飛機上,而且筆記本電腦開始發出異響。她在網上學習過兩年普通話,但她還沒有在日常生活中使用過。幸運的是,她說的普通話很奏效,足以讓她從工作人員那裡獲得幫助。

索菲亞到達中國即將滿一年,她的思維轉變讓我確信她的世界觀正在擴展。她告訴我,面對一個儘量避免衝突的文化,她意識到,她需要收斂作為美國人對個人主義和坦率甚至粗魯的本能崇拜。在她遊曆過的所有亞洲國家中,她最喜歡中國,因為那裡有許多洋溢著文化和先進科技氣息的城市。

不斷擴展的世界觀可能激發她追求自己想追求的。現在當人們問她為何去中國時,我仍然沒有給出太多回應。我對自己說:“人們可以從在美國以外的經曆中受益,這樣他們的世界觀就會受到挑戰並有望得到擴展。”(作者克勞丁·哈納尼,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