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死,它們四年前拒絕中國,現在又來求中國

來源:觀察者網

當今世界,有一些國家執政者的職責並不是維護自身利益,而是一個勁地去討好美國,迎合美國,配合美國。

在四年前,芬蘭和愛沙尼亞政府為了站隊美國,拒絕了中國企業參與投資興建兩國海底隧道項目。

當時它們很硬氣,稱拒絕了中國,也能找到替代方案完成這項「世紀工程」。

結果,轉悠了四年,它們發現誰也替代不了中國。

而兩國海底隧道又是剛需,「世紀工程」的牛已經吹出去了,現在怎麼收場?

於是,它們只好又厚著臉皮來求中國。

據《南華早報》、《觀察者網》等媒體3月17日報導:芬蘭呼籲由中國企業承建連接芬蘭與愛沙尼亞兩國首都的海底鐵路隧道項目,因為「中國在高鐵領域遙遙領先」

項目投資方芬蘭-愛沙尼亞灣區發展有限公司(FinEst Bay Area Development)負責人庫斯塔·瓦爾托寧(Kustaa Valtonen)對媒體表示:他們與中國企業近期已經重啟談判。

「我們的資金不是中國的,而是國際的。」瓦爾托寧說,「我們想要遠離政治」。

它們的新方案是:不要中國投資的資金,但把承建合約交給中國。

如果不瞭解當時的鬧劇,單單看這次它們與中國合作的強烈願望,我們或許會覺得很正常,共建波羅的海大型基礎設施建設,中國、芬蘭、愛沙尼亞合作共贏。不是嗎?

但如果回看四年前發生的事情,就會發現這些沙雕政客真的很搞笑,更搞笑的是,最後還得來求著中國幫忙建設。

它們拒絕中國的理由是什麼?

一、中國建設的海底隧道威脅到了它們的國家安全;

二、價值觀不同,為了價值觀一切都可以放棄。

先幫大家簡單回顧下四年前的這出鬧劇:

愛沙尼亞與芬蘭由於被海洋(芬蘭灣)隔開,兩國民眾來往非常不便,他們必須坐輪船,要花將近兩個小時,而且有的輪船還要先停靠俄羅斯的聖彼得堡港。

百年來,兩國都十分渴望擁有一條海底隧道。

2008年,兩國正式討論海底隧道計劃。

2016年,雙方決心修建海底鐵路隧道,長度為92公里,後增加為103公里。如果建成,這將全世界最長的海底鐵路隧道。

兩國政府將隧道項目交給了「芬蘭-愛沙尼亞灣區發展有限公司」(簡稱芬蘭灣公司)負責。

大家一起暢想遠景,2個小時海運,一下子將變成25分鐘車程,一個涵蓋兩國的經濟圈就在眼前。

接下來,波羅的海國家再興建一條高速鐵路,連接拉脫維亞、立陶宛……想想就激動。

夢很美,但誰能幫助它們圓夢?只有中國。

2019年3月8日,芬蘭灣公司負責人韋斯巴卡宣佈與三家中國企業簽定了一份諒解備忘錄,總投資150億歐元(三分之一私募股權和三分之二融資債務組成)

7月9日,韋斯巴卡宣佈由中鐵集團等企業等負責隧道建設。

韋斯巴卡是芬蘭人,他另一個身份,可能大家會很熟悉-《憤怒的小鳥》遊戲的開發者。

芬蘭灣公司還驕傲地宣稱:「我們找到的合作夥伴在專業領域是世界上最強的企業」。

愛沙尼亞也很興奮,愛沙尼亞公共廣播ERR.ee 當時報導稱,「與中國建築巨頭的意向書引人矚目,因為該項目可以在計劃的時間表內進行。」

中國企業給出的預計完工時間是2024年底,芬愛兩國還不大信,「這麼牛叉嗎,大哥?」

然後兩國媒體,包括歐歐洲媒體就開始畫一個香香的大餅。

英國《每日郵報》報導,此海底隧道能為芬蘭帶來約2萬個工作崗位,為愛沙尼亞帶來6000個崗位。

在修建期間,該隧道每年將為愛沙尼亞國內生產總值增加6億歐元,佔GDP2.5%;芬蘭的相應數字為24億歐元,佔GDP1.1%。

另外,隧道建設本身、住宅、辦公樓、新消費者以及不斷上漲的房地產價格將帶來額外的收入。

這不僅僅是一條海底隧道,也是牽動芬蘭和愛沙尼亞兩國的經濟動脈。

2019年10月10日,維斯塔巴卡發推稱:隧道將改變一切!

然而,就當芬蘭灣公司和兩國民眾還沉浸在憧憬中時,從2019年底開始,一切都改變了。

2019年12月,智商出眾的桑娜。馬連被社民黨提名為芬蘭總理。

2020年她上任後,就要求對項目進行「重審」,這是美國的旨意。

就在馬連「重審」時,愛沙尼亞政府已經先跑一步

在2019年10月30日,愛沙尼亞總理拉塔斯在華盛頓與美國副總統彭斯會面時,同意與美國簽署5G網絡安全協議,將華為排斥在外。

愛沙尼亞政府還同意配合美國插手海底隧道項目。

2020年2月12日,愛沙尼亞情報局發佈《國際安全與愛沙尼亞2020》報告,將中國列入對其形成安全威脅國家名單。

這是為破壞海底隧道建設做輿論準備。

美國彭博社則發表文章,將波羅的海海底隧道與「一帶一路」建設聯繫在一起,各種陰陽怪氣,暗示芬愛兩國政府不要陷入麻煩之中。

然後,美國對芬蘭和愛沙尼亞進行「好意規勸」,什麼「債務陷阱」、「收費期限」……總之,什麼都能裝到「國家安全」這個大筐里。

芬蘭由於與中國合作較為廣泛,馬連政府一時也不敢出頭砍掉項目。

但愛沙尼亞則是拚命往前衝。

為了獎賞愛沙尼亞,美國在2019年12月24日宣佈向愛沙尼亞、拉脫維亞和立陶宛捐助1.75億美元,用於保護國家安全。

芬蘭灣公司與兩國政府的關係為:政府提供政策和一定資金,歐盟給300多萬歐元的設計研究經費,建設期間,歐盟再提供50億歐元。

芬蘭灣公司負責將海底隧道建成。將來從車票收入中收回投資(單程50歐元,年票1000歐元)

但愛沙尼亞和芬蘭政府插手後,海底隧道項目被凍結。

在美國眼中,中國影響力到達波羅的海,那麼中國就將贏得某種勝利,實現中國利益,海底隧道項目就是象徵之一。

美國自己無力幫波羅的海建設海底隧道,但能夠通過代理人阻止中國在這裏的建設。

簡單說,美國就是見不得別人好。

在美國的多方「運作」下,2020年8月1日,愛沙尼亞公共行政部長雅克。埃普向媒體宣佈:基於國家安全考慮,愛沙尼亞政府將否決由中國投資興建的海底隧道項目。

芬蘭這邊也予以預設,芬蘭表示政府已經有了替代方案。

但替代方案是什麼呢?就是等四年之後,再去求中國建設海底隧道。

芬蘭政府現在之所以讓企業出面呼籲中國承接建設項目,是因為馬連這幫人去年下台了,她去英國發展娛樂事業了。

今年2月11日,芬蘭總統大選結束,斯圖布獲勝,成為了新總統。

總統、總理都換人後,所以芬蘭在3月份又想起這個「世紀工程」了,又想起中國了。

但愛沙尼亞總理卡婭·卡拿斯還在位,她跟馬連一樣,都是美國「培養」的高質量領導人才。

卡拿斯說「價值觀高於一切」,芬蘭就算想重新啟動海底隧道項目,沒有愛沙尼亞的同意,一切也是白搭。

四年一晃而過,本來兩國民眾將很快可以實現百年夢想,但這幫政客就這樣活生生將本國民生大計給毀了。這時,他們不講「民主」了,只講「國家安全」了。

再加上歐洲的通脹問題,各種成本都在漲漲漲,150億歐元的建設預算已根本打不住。

再者說,就算芬愛在歐盟幫助下能拿出新的建設費用,但中國企業一定要接嗎?

原則上,我們對國際合作持開放態度。生意嘛,可以再談,再議,又沒說不建。

但事實已經證明,西方早就不講市場經濟原則,政府說干涉就干涉,英國核電站又是一個證明。

如果海底隧道開工,別忘了還有那些環保NGO,它們也是美國養的,到時說你破壞海洋環境,傷害小魚小蝦,怎麼辦?

更令人擔憂的是,有的國家連「北溪」海底管道都敢炸,誰敢保證在建設時不會出現意外?

到底是誰在威脅歐洲國家的國家安全,答案還不清楚嗎?

芬蘭也好,愛沙尼亞也罷,中國與它們平等互利,但它們卻在中國面前各種矯情。那中國還怎麼尊重你?怎麼信任你?

中方目前沒有回應此事,四年前只有一份備忘錄,八字都還沒一撇,我們幹嘛要回應。中國不急,急的是它們。

就這德性,它們的海底隧道一百年也別想修起來。

另請高明吧,替代方案總是會有的。

馬連現在不是閑著嗎?讓她拿根鐵鍬從海底挖,本世紀末總能挖完的。

中國在靜靜地看它們表演,也讓大家看看,跟中國矯情的結果是什麼!

早知今日,何必當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