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又挑爭端?點名上汽、比亞迪、吉利,或抬高關稅

來源:觀察者網

(文/張家棟 編輯/張廣凱)

據路透社報導,有兩位知情人士稱,歐盟委員會已警告三家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稱它們沒有為其反補貼調查提供足夠的信息。

該信息指出,如果比亞迪、上汽集團和吉利汽車提供的信息如果還不夠,歐盟將可以使用其他地方現有的證據來計算關稅,此舉可能會抬高這些車企出口至歐洲的關稅。

報導中提到,致比亞迪、上汽和吉利的信件均於4月23日發出,目前得出的相同結論是:三家公司均沒有提供有關補貼、運營和供應鏈的足夠信息。

歐盟貿易專員華迪斯·東布羅夫斯基斯在近日受訪時表示,電動汽車調查正在「取得進展」,他預計調查將在「暑假前」結束。

該調查始於去年10月,其目的在於確定中國製造的電動汽車是否收到了扭曲性的補貼並需要徵收額外關稅。

截至目前,歐盟方面尚未公開調查結果。

儘管上述三家中國車企均沒有在假期內做出回應,但國家工商總局此前表示,已與歐盟委員會「充分合作」,並根據世界貿易組織和歐盟規則提供了所有必要的信息。

歐盟中國商會則表示,所報導的不合作指控毫無根據,企業已參與多輪調查問卷並協助現場檢查。該商會還補充道,這些公司認為歐盟的一些要求過分,包括詳細文書工作的嚴格期限、超出公司提供證據能力的要求以及對商業敏感的供應商信息的要求。

中國機電產品進出口商會副會長石永紅早前曾稱,「不能排除(歐盟)委員會可能會訴諸貿易防禦術語中所謂的‘現有事實’來抬高補貼幅度。」

而歐盟之所以不顧中方反對,執意推行反補貼調查,其根本原因,仍在於其本土汽車廠商在電動車領域的承壓。

在本次報導披露前,榮鼎集團(Rhodium Group)分析師在一份報告中得出結論稱: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的競爭力很強,即使歐盟徵收15%-30%的進口關稅,他們仍能盈利。該報告指出,要阻止中國電動車向歐盟低價傾銷,需將關稅提升50%。

榮鼎的研究人員以比亞迪的純電動Seal U(比亞迪海豹海外版)為例並指出,這款車型在中國的售價為20500歐元,其利潤為1300歐元;但這款車在歐盟的售價為4.2萬歐元,其在歐盟的利潤可高達14300歐元。

報告還指出,比亞迪為了實現其2025年佔領歐盟市場5%,到2030年佔10% 的目標,甚至可能降低價格。不僅比亞迪如此,許多其他品牌的中國電動車車型也享有較高的歐盟利潤溢價。

在外界看來,這也恰恰是歐盟不斷對中國電動汽車製造商發難的主要因素,根據歐盟製定的反補貼調查規定,加收的關稅不僅將適用於所有從中國進口的電動汽車,同時,歐盟還可以根據狀況調整每個生產商的徵收百分比。

有歐盟官員向媒體透露,可能將在今年5-7月間對中國電動車徵收臨時反補貼關稅,而永久性的關稅則必須贏得大多數歐盟成員國的支持,並將於11月開始徵收。

當然,在歐盟內部,也有國家發表著不同的聲音。對華汽車貿易大國德國便是其中的代表,4月中旬,在德國總理朔爾茨啟程訪華前夕,德國汽車工業明確表示,他們反對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性關稅。

德國汽車工業聯合會主席梅拿認為:「採取反補貼措施,比如引入懲罰性關稅,歐洲及德國汽車工業所面臨的挑戰並不會迎刃而解。恰恰相反,歐盟擬議中的懲罰性關稅一旦引發貿易爭端,將很快就會引發負面後果。」而這種貿易爭端也會危害到電動車及數碼化轉型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