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著陸」遇難的總統,是位「反美鬥士」

來源:環球人物

「這架直升機是撞山墜毀。」

作者:劉瀟 陳佳莉 馮璐

當地時間5月19日下午,伊朗總統易卜拉欣·萊希乘坐的直升機在該國東阿塞拜疆省「出現硬著陸事故」。除了總統易卜拉欣·萊希,這架直升機上還載有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東阿塞拜疆省省長馬利克·拉赫馬迪、伊瑪目穆罕默德·阿里·阿勒哈謝姆,以及一名飛行員、一名副飛行員、一名機組長、一名保安負責人和一名保鏢。

·萊希(左)與外交部長(右)阿卜杜拉希揚。(圖源:半島電視台)·萊希(左)與外交部長(右)阿卜杜拉希揚。(圖源:半島電視台)

據央視新聞最新報導,綜合邁赫爾通訊社及路透社20日消息,伊朗總統萊希及伊朗外長阿卜杜拉希揚已在19日的直升機事故中罹難。

伊朗官方媒體報導稱,「從伊朗總統萊希乘坐直升機的事故現場畫面來看,這架直升機是撞山墜毀」。

·伊朗國家電視台播放的事故現場附近搜尋畫面。·伊朗國家電視台播放的事故現場附近搜尋畫面。

突發事故

·萊希乘坐直升機的最後一張照片。(圖源:半島電視台)·萊希乘坐直升機的最後一張照片。(圖源:半島電視台)

直升機撞山,雖然機上人員有倖存可能,但的確倖存希望不大。

萊希乘坐的直升機起飛時,雨雲開始覆蓋東阿塞拜疆省,空氣濕潤、氣溫降低,形成霧氣。伊朗天氣預報無法為總統專機提供有效的天氣預警,直升機也沒有配備氣象雷達和地形迴避雷達,無法滿足複雜氣象和地形的飛行需求。

萊希此行前往伊朗西北角的東阿塞拜疆省,是為了和阿塞拜疆總統阿利耶夫一起出席阿塞拜疆-伊朗邊境地區阿拉斯河兩座水壩的落成和調試儀式。儀式結束後,萊希同隨行人員乘坐直升機返回。萊希一行共乘坐三架直升機,除了萊希乘坐的此架直升機外,其他兩架已安全抵達目的地。

這一事故引發全球關注。

據報導,俄羅斯總統普京正在密切關注萊希所乘直升機「硬著陸」的有關新聞,俄羅斯準備全力協助伊朗。俄羅斯緊急情況部新聞處發佈聲明稱,普京指示緊急情況部長庫連科夫派遣救援人員前往伊朗,協助搜尋萊希所乘直升機。聲明說,救援隊伍包括47名專業人員、越野車輛和1架擬進行空中搜索的BO-105直升機。

19日晚,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表示,土耳其願為伊朗搜救載有該國總統萊希的失事直升機「提供一切必要支援」。埃爾多安當晚在社交媒體上說,土耳其對伊朗發生這一直升機事故深感悲痛。在與伊朗保持充分聯絡和協調的同時,土方正密切關注該事件。土耳其國防部當天稱,應伊朗頓局通過土耳其外交部提出的請求,土國防部派遣了一架「遊騎兵」無人機和一架具有夜視功能的「美洲獅」直升機,參與伊朗總統及其團隊直升機事故的搜救行動。土耳其災難和應急管理署向伊朗西北部東阿塞拜疆省派遣32名山地搜救隊員和6輛救援車輛,幫助伊朗方面的搜救行動。

伊拉克政府發言人巴西姆·阿瓦迪19日發佈聲明稱,伊拉克總理蘇丹尼當天已指示伊拉克內政部、伊拉克紅新月會和其他相關機構協助伊朗搜尋載有伊朗總統及其團隊的直升機。

事發後,哈馬斯表示對直升機「硬著落」事件「非常擔憂」。

·土耳其無人機找到熱源。(圖源:土耳其阿納多盧新聞社)·土耳其無人機找到熱源。(圖源:土耳其阿納多盧新聞社)

當地時間20日淩晨1點33分,土耳其無人機檢測到熱源,並將定位告知伊朗政府。得到消息後,伊朗政府派出40支快速反應小組前往該地區展開搜尋。該地區屬於山區,距離東阿塞拜疆省省會大不里士約兩小時車程。由於大霧瀰漫,搜救難度較大。

 ·事發後,伊朗民眾聚集在清真寺,為萊希的平安祈禱。(圖源:萊希社交帳號) ·事發後,伊朗民眾聚集在清真寺,為萊希的平安祈禱。(圖源:萊希社交帳號)

底氣總統

·哈文尼斯伊(左)與萊希。·哈文尼斯伊(左)與萊希。

「硬著陸」事件發生後,伊朗政局引發世界關注。

在伊朗政壇,萊希的政治和宗教地位都很高,被視為有可能「接班」最高領袖哈文尼斯伊的人。

家族背景為萊希的從政之路奠定了基礎,最終使他成為有底氣的總統:萊希的嶽父是伊朗第二大聖城馬殊哈德的首席大教士,是哈文尼斯伊的親密戰友。萊希和伊朗伊斯蘭革命衛隊的關係也非常密切。

1960年12月,沙迪·易卜拉欣·萊希出生於伊朗什葉派聖城馬殊哈德,「是全世界什葉派教徒的信仰中心」。萊希的父親是當地頗有名望的神職人員,父親的言行對萊希產生了深刻影響。

1975年,15歲的萊希進入伊朗「最大最權威的」神學院——庫姆神學院學習。這所神學院始建於8世紀初葉,迄今已有上千年歷史。

當時,許多在庫姆的神職人員和學生都投身於宗教領袖霍梅尼的「伊斯蘭革命運動」,反對巴列維政權。19歲的萊希也積極參與其中,並擔任「伊斯蘭革命」後期重要司法職位,其間,萊希結識了如今的最高領袖哈文尼斯伊。

1980年,萊希畢業,正式進入伊朗司法體系工作,擔任拉傑市一家地方法院的書記員,第二年升為當地首席檢察官。1985年,年僅25歲的萊希就成為首都德黑蘭的副檢察官。

1988年兩伊戰爭結束後,當時的最高領袖霍梅尼處決了一批持不同政見者,有報導稱萊希是當年主持此事的四人委員會成員。

1989年,霍梅尼去世,哈文尼斯伊成為伊朗最高領袖。在恩師提攜下,萊希開始步步高陞,先是擔任德黑蘭總檢察長,2014年擔任伊朗總檢察長,2016年又被任命為伊朗最大慈善基金會主席,2019年擔任伊朗司法總監。

哈文尼斯伊在任命聲明中表示,提拔萊希的原因是他在司法和神學方面擁有豐富的知識、公正無私的精神、極高的可信度以及多年的司法工作經驗。

 ·此前,萊希也經常稱作直升飛機視察。 ·此前,萊希也經常稱作直升飛機視察。

疫情期間,萊希經常前往貧困省份視察,體恤民情。伊朗的中下層民眾相當擁護萊希,後來成為萊希大選的主要票倉。2021年,伊朗舉行第13屆總統選舉,2860萬人參加投票。萊希贏得了1780萬張選票,得票率約為62%,當選總統,第一屆任期至2025年7月。

萊希對美立場強硬,被視為「反美鬥士」。一上任,萊希就被媒體問及是否會與美國總統拜登會面,萊希一口否定:這種會面沒有任何益處,伊朗人民對這種會面沒有興趣。

2021年,剛就任伊朗總統的萊希就在第76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中,痛批美國,認為美國霸權體系已全面破產,他說:「今天,世界不關心是美國優先還是美國回來了。」 他還挑明批評道,製裁是美國對其他國家發動戰爭的新方式,而在新冠疫情期間對醫藥實施禁運是犯了反人類罪。國際原子能機構發佈的15份報告都證明伊朗信守承諾,但美國沒有履行其解除製裁的義務,反而繼續對伊朗人民施加更多的製裁,伊朗不再相信美國所做的承諾。

2022年,萊希首次接受美國媒體採訪,採訪中,他表達了對拜登政府對伊製裁措施的不滿。

2023年2月14日至16日,萊希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為了準時開始訪華行程,萊希提前一晚就出發了。萊希啟程當天,人民日報發表了他的署名文章。在文中,萊希寫道:「伊朗和中國是患難與共的朋友,就像諺語所說的,‘歲寒知鬆柏,患難見真情’。」

萊希的和平外交也有不少可圈可點之處。半個世紀以來,伊朗與沙特阿拉伯的關係受地緣政治、經濟社會、宗教傳統等多重因素的影響和製約,曾走到劍拔弩張的狀態。在中國斡旋下,沙特阿拉伯與伊朗兩國於2023年4月在北京宣佈恢復外交關係。

2023年11月,萊希和沙特阿拉伯王儲兼首相穆罕默德·本·薩勒曼在沙特首都利雅得會面。當萊希走進會見大廳時,薩勒曼緊走幾步,兩人握手的場景伴著此起彼伏的發亮燈被定格,成為歷史性時刻。

如今,萊希遭遇不測,這將對地緣局勢乃至世界局勢造成什麼影響,引發世界關注。

「不會形成顛覆性影響」

據伊朗媒體報導,這次萊希等人乘坐的是美製1968年產的老式直升機巴爾212,它是1979年之前伊朗從美國購買的一批直升機。由於伊朗被美國製裁四十多年,所以這些老式的美製直升機很難取得正常的設備零件來更換,飛機失事的情況時有發生。

「不管是技術原因,還是自然災害,亦或是其他原因,這次事件反映出伊朗的安全體系還有很大紕漏,導致總統的安全都難以保證。」西南大學伊朗研究中心主任冀開運對環球人物記者說。

 ·伊朗民眾為萊希祈福。 ·伊朗民眾為萊希祈福。

但冀開運也表示,伊朗政府應對緊急危機事件的經驗很豐富。「事件發生後,伊朗啟動了緊急治國體制,哈文尼斯伊坐鎮指揮,第一副總統已經接過總統權力處理應急事件,軍隊、革命衛隊和警察緊急救援,而且伊朗政權在40多年來已經形成一套成熟的運行機制。」

在伊朗政治架構中,擔任宗教領袖的哈文尼斯伊是最高掌權者,總統萊希則負責具體行政事務。

上海外國語大學中東研究所教授丁隆對環球人物記者說:「萊希作為一名保守派代表人物,是伊朗多年培養的政治接班人,是繼任最高領袖的重要人選。」

《紐約時報》也稱,萊希在擔任總統期間,監督執行了擴大伊朗地區影響力的戰略,目前被外界廣泛視作哈文尼斯伊的潛在繼任者。

冀開運提到,萊希本人在政治能力和政權運作上經驗豐富,「萊希執政一年多以來,總體看是以穩定壓倒一切,處事四平八穩」。

穩定是目前伊朗統治集團內部最大的共識。

冀開運分析稱,首先,哈文尼斯伊年事已高,國家面臨政權的平穩過渡,需要穩字當頭。

其次,儘管43年來美國一直在製裁、封鎖、遏製、打壓伊朗,這種打壓存在於政治、經濟、文化、外交、軍事各個方面。伊朗與美國和以色列處於長期對抗中,而且不時會有非常態事件發生,比如美國刺殺舒里文尼尼、伊朗的核設施附近發生爆炸等。但總體看來,以色列和伊朗,特別是伊朗方面,不願意讓國家處於戰爭狀態,更不願意拿國家的命運來賭博。

「伊朗已經形成了抗擊美國製裁打壓的一系列反製措施,提出了抵抗型經濟戰略。伊朗政權穩定,政治、經濟和社會層面總體平穩,只是在就業、通貨膨脹、外商投資等方面仍存在較大困難。通過長期實踐,伊朗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工業、國防、工業、經濟體系,雖然水平有點落後,但這種自力更生的體系結構已經形成。」冀開運說。

在冀開運看來,伊朗這個國家幾千年來歷經血雨腥風,國家政權韌性很強,萊希在此次事故中遇難,「對伊朗的內政外交不會有顛覆性影響,對伊朗來說可能更像是一種‘皮膚擦傷’,是外在的、短暫的,但又比較痛苦的一件事」。

美國《華爾街日報》報導稱,當前,中東地區局勢持續動盪,伊朗正爭奪該地區的主導地位,領導層如果變動,對伊朗來說會是一個挑戰。

 ·哈文尼斯伊公開表示,國家一切事務都在正常運行。 ·哈文尼斯伊公開表示,國家一切事務都在正常運行。

伊朗最高領袖哈文尼斯伊19日晚在會見革命衛隊成員及家屬時發表講話,為萊希等人感到擔憂,並向民眾保證,國家不會產生混亂。哈文尼斯伊表示,要確保國家的工作不會受到干擾,「官員們自今晚聽到這個事故的新聞後,一直忙碌著自己的工作、這個國家的安全、邊境的安全,其他的工作應當在全國層面進行,並由政府分支負責執行,民眾們不必擔心,不用為此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