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酒商不滿歐盟對華政策:別連累我們

來源:觀察者網

[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面對中國電動汽車的有力競爭,歐盟正舉起「關稅大棒」。據美國「政客」新聞網歐洲版5月23日報導,法國白蘭地生產商正為中歐可能升級的貿易摩擦感到不安,擔心自己可能成為歐盟對華貿易政策的犧牲品。

法國干邑白蘭地管理局(BNIC)負責人拉斐爾·德爾佩奇(Raphaël Delpech)表示,「我們感覺自己被一些與我們毫無關係的事物挾持了,只需大筆一揮,我們就會被抹去」。

法國干邑區白蘭地/資料圖法國干邑區白蘭地/資料圖

「無論是對法國還是對歐洲來說,這都將是貿易政策的徹底失敗。」他說。

法國是中國白蘭地進口的第一大來源國,中國是法國白蘭地第二大出口市場,去年就有6150萬瓶白蘭地銷往中國。

報導稱,隨著歐盟準備對中國電動汽車加征關稅,BNIC擔心此舉將加劇歐盟與中國的緊張貿易局勢。今年初,中國對歐盟白蘭地展開反傾銷調查,而法國白蘭地佔據歐盟出口總量的99%,法國酒商顯然成了主要的被針對者。

「遺憾的是,我們沒有採取必要的措施來保護我們免受風險影響。」德爾佩奇抱怨, 「我們被視為一個可調整的變量,一個可以接受的附帶損失。」

隨著中國電動汽車等行業的強勢崛起,感到不安的美歐貿易保護主義開始抬頭。美國財政部部長耶倫近期訪問歐洲時反復炒作所謂中國「產能過剩」問題,企圖拉攏歐盟共同加以應對。

英國《金融時報》注意到,歐洲試圖在中美日益緊張的貿易關係中尋求中間立場。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已經表示,歐盟不會追隨美國加征對華關稅,歐盟方面將採取與華盛頓「一攬子關稅」不同的做法。瑞典首相烏爾夫·基斯特森(Ulf Kristersson)表示,「開始瓦解全球貿易是個壞主意」。

《紐約時報》報導21日稱,德國官員對採取嚴厲措施持謹慎態度,因為這可能導致中國將寶馬、大眾等德國汽車製造商拒之門外。德國總理朔爾茨上週發表講話時說,「我們不應忘記,歐洲製造商,還有一些美國製造商,在中國市場取得了成功,也向中國銷售了大量在歐洲生產的汽車」。

對於歐盟可能對中國電動車加征關稅,我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5月22日表示,中國的發展和開放給歐洲和世界帶來的是機遇,不是風險。保護主義解決不了歐盟的問題,保護的是落後,失去的是未來。中歐互為第二大貿易夥伴,都是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的重要力量,應該通過對話協商解決具體經貿問題。

「我們注意到歐方的相關表態,希望歐方恪守支持自由貿易、反對保護主義的承諾,同中方一道維護好中歐經貿合作大局。」汪文斌說。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