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屆G7為何開成了「史上最不受歡迎峰會」

▲6月12日,在位於意大利普利亞大區巴利市的七國集團峰會新聞中心,人們經過展板。圖/新華社▲6月12日,在位於意大利普利亞大區巴利市的七國集團峰會新聞中心,人們經過展板。圖/新華社

據新華社報導,6月13日,七國集團(G7)峰會在意大利南部普利亞大區開幕,為期3天。此次峰會被不少媒體戲稱為「史上最不受歡迎G7峰會」,七個發達國家領導人,大多背負各自國內政治壓力,帶著煩惱前來參會。

七國領導人的煩惱

「史上最不受歡迎峰會」的說法,是英國《每日電訊報》一名記者給出的斷語,理由是G7各國與會領導人幾乎都成了各自國家民意怨懟的對象。

有消息稱,峰會尚未開始,東道主意大利總理美路尼就因為試圖在最後共同宣言文本中弱化「墮胎自由」措辭,成為至少美國、法國、加拿大三國領導人口中「不受歡迎」的存在。

因為法國政府去年3月剛推動本國憲法中增加「保護墮胎自由」條款;美國民主黨則正把「墮胎自由」當成與共和黨大選博弈的重頭戲,當然不願看到由極右翼當家、日前剛立法增加墮胎限制的意大利「任意妄為」;而加拿大是G7中墮胎最自由的國家。

然而,作為有史以來首位與會的極右翼G7國家領導人,相比此次與會的其他國家領導人,美路尼卻偏偏獲得了較多的民意支持。

與之相比,豪賭7月提前舉行立法選舉的英國首相蘇納克最新民調創下新低。6月13日,有民調顯示,蘇納克支持率僅剩16%,而其淨支持率(讚成的選民減去反對的選民)是G7與會者各國領導人中最低的。

在法國,馬克龍所率領的複興黨在剛結束的歐洲議會選舉中遭受重挫,得票率大幅落後國內極右翼對手國民陣線。「上頭」的他在意識到自己在國內不受歡迎後,選擇解散國民議會提前重選。而這番不顧一切的冒險,又讓他在G7峰會上不受其他與會者歡迎——因為此舉無疑增加了歐洲政治前景的不確定性。

德國總理朔爾茨未必是G7與會領導人中最不受本國民眾歡迎的,但絕對是最弱勢的。因為他的政府本就是社民黨、綠黨、自民黨三黨聯合政府,但歐洲議會選舉中自己的社民黨國內支持率跌至第三。考慮到執政聯盟中的自民黨原本長期是基民盟-基社盟組閣盟友,歐洲觀察家「抽水」朔爾茨是「G7峰會七隻跛腳鴨中最跛腳的一隻」,並不算過分。

加拿大總理特魯多因本人長期弱勢,在本國民調中一直穩定低位徘徊;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則飽受自民黨內部醜聞、經濟欲振乏力和稅收改革等敏感政策的影響,淨支持率和內閣支持率都不高。

而身陷對手強有力挑戰和兒子被刑事定罪「組合拳」打擊的美國總統拜登,今年支持率一直欲振乏力。但正所謂不怕不識貨,只怕貨比貨,他的淨支持率居然是此次G7峰會「受歡迎榜」的亞軍。

「冠軍」自然是東道主總理美路尼了。實際上,她最新本國民調支持率也不過41%,但考慮到意大利是內閣製國家,且議會中黨派林立,美路尼逾四成的支持率足以讓她穩坐中軍帳,任憑風浪起。

▲6月8日,意大利總理、意大利兄弟黨黨首美路尼在意大利羅馬一處投票站投票。圖/新華社▲6月8日,意大利總理、意大利兄弟黨黨首美路尼在意大利羅馬一處投票站投票。圖/新華社

峰會本身也「不受歡迎」

正如許多分析家所指出的,儘管峰會舉辦地氣候宜人、風光旖旎,卻仍能明顯感受到與會者所散發出的「負能量」。這些領導人中的大多數人都處在艱難時期,他們的職業生涯、他們的聯盟和世界的未來都不確定。

具體表現在,合照中將首次出現一位極右翼領導人;極右翼政黨在不久前的歐洲議會選舉中成為法國歐洲議會第一大黨和德國歐洲議會第二大黨,而法德兩國既是G7成員,也是歐盟兩大支柱;美國已進入選舉年,未來四年,G7或將面對「熟悉的新總統」特朗普,或將不得不忍受一個更加年老的拜登。

G7與會領導人將在3天里討論移民問題、中東衝突問題、氣候變化問題、援助烏克蘭問題以及控制人工智能問題。但這些問題的答案註定將不會受到與會者的一致歡迎。

美歐在援烏和加沙和平問題上齟齬日甚,在控制人工智能問題上利益相左,在氣候變化問題上則隨著歐洲綠黨的潰敗而充滿變數。至於移民問題,極端排斥非法移民的美路尼和拜登、特魯多顯然說不到一處,後者需要表現出接納非法移民的姿態,以取悅選民。

誠然,最終還是會誕生一張「闔家歡」,和一份字斟句酌的聯合公報。但是,多家歐美媒體不約而同指出,「將誕生最不受歡迎的合照和聯合公報」。不僅與會者和「同框者」貌合神離,且圍觀者也將普遍「不喜聞、不樂見」。

按照近年慣例,G7峰會會特邀一些非成員國領導人列席,以往獲邀者多會受寵若驚。此番獲邀者中,固然有剛在本國選舉中被打了一悶棍、急欲掙回臉面的印度總理莫迪,也有明顯敷衍的「半個東道主」教宗方濟各,更有推脫不來的沙特王儲。

顯然,對於G7以外的國家和實體,G7也正因漸漸褪去「地球上最富強國傢俱樂部」的光環,而變得不再如往年那般受歡迎。

儘管美路尼等透露,峰會期間將討論諸如「援助非洲基礎設施」等話題,但「受眾們」顯然已不似前幾屆般捧場和充滿熱情。畢竟,空心湯糰吃多了,無論誰都會變得漠然。更何況,對許多聽眾而言,他們原本也並不單純指望G7。

「假裝在領導」這個聯盟

美國《政客》網站在一篇社論文章中指出,隨著俄烏衝突進入第三年、極右翼政黨席捲歐洲和中東權力中心,所謂「民主世界」迫切期待G7的強有力領導。

「然而,本屆G7峰會堪稱多年來該組織所召集領導人最孱弱的一次,大多數與會者都因選舉或國內危機而心煩意亂,感受到本國民眾對其多年執政的失望,或心猿意馬,或拚命抓住權力不放」。

美國前駐北約大使達爾德感慨,「特魯多幾乎不可能在下屆選舉中獲勝,拜登選舉很難,朔爾茨舉步維艱,馬克龍被嚴重削弱,蘇納克已是‘行尸走肉’,岸田文雄剛剛拿到自己執政以來最低的支持率。唯一受歡迎的是美路尼,但且不說她的極右翼背景,即便她樂意配合,僅是全球第九大經濟體的意大利,能做的事也實在非常有限」。

另有分析表示,此次G7峰會「最不受歡迎」的關鍵,不僅在於G7在全球事務中「權重」繼續下降,已不再能予取予求,更因為絕大多數與會領導人身陷國內政治困境。「他們中不見得有許多人能出現在下一屆峰會的合照中」。

既然如此,人們又如何會特別關注這些「跛腳鴨」的宣示、承諾和主張?

不再強大、各懷心思,並且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決定了此次同框的G7首腦們無非「假裝在領導」這個聯盟。或者如《政客》網站社論文章所言「繼續做夢吧」,「因為這次G7峰會看起來更像是最後的晚餐,而不是西方力量的展示」。

撰稿 / 陶短房(專欄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