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快速蔓延!致死率高達30%,這一鄰國已上千人感染

來源:中國新聞網

綜合報導,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最新數據顯示,截至6月9日,日本2024年報告的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徵(俗稱「食人菌」感染症)病例數累計破千。報導指出,2024年的累計病例數將刷新紀錄。

什麼是「食人菌」感染症?為什麼今年病例激增?該疾病又將如何預防?

圖片來源: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截圖圖片來源: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截圖

感染「食人菌」,症狀有哪些?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紹,鏈球菌中毒休克綜合徵是一種突然發病的、由溶血性鏈球菌引發的敗血性休克。

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DC)2024年3月發佈的臨床指南顯示,「食人菌」感染症初期症狀與流感相似,一般包括發冷、發燒、肌肉疼痛、噁心嘔吐等,而這些症狀通常會迅速發展,出現低血壓等敗血症症狀,繼而出現心動過速、呼吸急促,並可能導致肝功能衰竭、腎功能衰竭等多臟器衰竭的現象。

患者病情發展迅速,發病後數十個小時內,就可以引起軟組織病變、急性腎功能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多臟器衰竭等情況。由於其致死率又高達30%,因此,該致病菌在日本被稱為「食人菌」。

圖片來源:日本MBS新聞網報導截圖圖片來源:日本MBS新聞網報導截圖

快速蔓延,今年病例數破紀錄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資料顯示,美國1987年報告了首例「食人菌」感染症病例,之後,歐洲、亞洲也報告了病例。日本最初的典型病例報告於1992年,此後每年確診病例約一兩百例。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發佈的6月3日至9日的週報顯示,截至6月9日,日本全國2024年已確認超千例「食人菌」感染症病例。

其中,東京都2024年累計確診病例150例,為日本全國最多,其次是愛知縣和埼玉縣。

今年以來,「食人菌」在日本擴散速度明顯快於往年。日本《東京新聞》稱,2024年1月至5月,東京都內的報告病例數以往年3倍的速度快速增加。

多家日媒報導稱,目前,2024年累計病例總數已經刷新歷史紀錄。日本MBS新聞網稱,按照該速度,2024年病例總數或達2023年(941人)的兩倍。

為何今年「食人菌」感染症在日本蔓延地如此快?

日本電視台報導稱,溶血性鏈球菌的新變異株「M1UK譜系菌株」的存在,也可能是造成感染者激增的原因之一。這種菌株的毒素產生量多,感染力強。2024年以來,東京都內已經有4成以上的病毒株被置換成該變異株。

另一方面,日本廣播協會(NHK)分析稱,由於近年來防護措施得當,溶血性鏈球菌暴露的機會減少,導致民眾對其免疫力降低。此外,日本從2023年5月8日起,將新冠調整為「第5類傳染病」後,防疫措施的鬆懈也被認為是原因之一。

圖片來源: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截圖圖片來源:日本廣播協會(NHK)報導截圖

哪些人群易感?如何預防?

日本國立感染症研究所介紹說,「食人菌」感染症潛伏期為2 ~ 8天,4 ~ 6天較為典型。感染途徑一般為經鼻腔、咽喉黏膜的飛沫傳播和經傷口等的接觸傳播,尤其是密切接觸。

該研究所稱,雖然「食人菌」感染症從兒童到成人都有病例,但該疾病多發於30歲以上的成年人。

美國CDC表示,近期接受過手術的人、感染過水痘等容易導致皮膚潰爛的疾病的人、患有糖尿病、酒精依賴症的人群等,會增加罹患該病的風險。此外,常用非甾體抗炎藥的人也許需要格外注意。

預防方面,《東京新聞》報導稱,多洗手、勤消毒、戴口罩等是基本的防護措施。

日本專家表示,從發病開始的48小時內,病情會急速惡化,如果不及時接受治療,會產生生命危險,所以一旦出現症狀,應立即前往醫院。

NHK提醒道,「食人菌」感染症是與時間的鬥爭。

該媒體舉例稱,如果出現腳腫脹疼痛,再加上體溫超過39攝氏度,請毫不猶豫呼叫救護車。如果出現昏昏沉沉、口說胡話等情況,同樣要呼叫救護車。若沒有發熱和意識障礙,但是突然出現手腳腫脹和疼痛的情況,應盡快去醫療機構就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