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至今約有1.8萬人入場

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歷史博物館,正免費展出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逾150件文物,包括大型及成組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由河南博物院以及省內十多家文博機構借出。(李明佑攝)
位於尖沙咀的香港歷史博物館,正免費展出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逾150件文物,包括大型及成組的青銅器、玉器、陶器、骨器及卜骨等,由河南博物院以及省內十多家文博機構借出。(李明佑攝)

香港歷史博物館正展出河南出土的夏、商、周三代的過百件文物,本月2日至上星期五,有約18000人次入場參觀。館方約一年前派員參訪河南多個機構,直至去年底落實文物清單,經國家文物局審批後,上月到當地點收展品,形容過程艱巨,對最終展出該批文物感到開心。

歷史博物館二級助理館長秦慧華指出,原本希望帶一些精美,外形獨特、吸引的文物來港,但部分展品的狀況,未必適合長途空輸。她以全場最重的展品周代「王子午」鼎為例,指由於該文物的蓋有裂痕,基於安全考慮,要忍痛放棄運送來港。

康文署一級助理館長黃潤釗表示,展品送達博物館後,除了要小心擺放在展櫃上,亦要製作特別支架固定好。他舉例稱,2000年出土的夏代陶豬頭蓋,如果平放只會見到豬頭的下巴,但有了支架打斜承托後,觀眾就可清晰見到豬頭的五官。

歷史博物館館長許小梅表示,香港故宮的展品一般較細,亦已經有盒,放好便可以入箱運輸,今次河南的展品主要是體積相當大的青銅器,本身亦沒有盒,需要在箱子做好緩震等工作,情況類似度身訂造洋服,比較有難度和考功夫。

許小梅提到,西周文物、有三隻「脚」支撐的「父乙」角飲酒器,近40年前出土時只有兩隻「脚」,後來有民眾發現家中收藏的第三隻「脚」可能有關,才物歸原主完成修復,顯示當時民眾對於文物的熱情和愛護。這批展品呈現了有記錄以來最早的中國歷史,期望今次展覽讓市民增進愛國情懷,認識不同朝代的重要歷史,之後會分階段向公眾展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