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創硬力|中信建投董事長:健全制度體系、提升服務能力是科創板未來支持企業融資的關鍵

2023年7月22日,科創板迎來開市交易4週年,在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史上,具有重要意義。

站在這個時間節點,澎湃新聞推出《科創硬力:科創板4週年特別報導》,邀請資本市場頂級專家,一線金融機構負責人,上市公司負責人,回顧設立科創板試點註冊製4年來的得失,展望新起點上,科創板的改革前景。

本期刊出的,是澎湃新聞對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的專訪。

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  視覺中國 圖中信建投證券董事長王常青  視覺中國 圖

“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是中國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里程碑。”王常青表示,註冊製改革以來,我國證券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能力顯著提升,註冊製的理念也深入人心。科創板開板四年來,一大批優秀的公司登陸科創板,為中國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王常青說,科創板開市四年來,已形成了一系列與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其中個人印象最為深刻的有四點:一是公開透明的審核機制;二是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標準;三是市場化的發行承銷機制;四是持續深化的制度創新。

“科創板經過四年來的高質量發展,如今已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的沃土。可以說,科創板聚焦硬科技企業,是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支持重大科技創新的集中體現。”王常青進一步指出,“‘軟科技’企業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樣發揮著巨大作用。因此討論科創板未來是否有可能向軟科技方向拓展的問題,並不違背科創板的定位。”

王常青認為,不論硬科技還是軟科技,只要企業符合科創板定位,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科創板都會是服務實體經濟成長的舞台,是推動科技、資本和產業良性循環的平台。

而對於如何平衡科創板的高標準與支持高科技企業融資發展之間的關係,王常青稱,這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共同發揮合力。一方面,發行人應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和發展階段,不盲目申報。另一方面,保薦機構也承擔著“看門人”的重要職責,不斷提高申報項目的質量。

與此同時,王常青坦言,對於科創板發展中出現個別項目“一查就撤”等現象,確實有所關注,這反映出部分企業及其中介機構在執業過程中存在僥倖心理。相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中介機構能力建設的不斷強化,以及市場各方對註冊製的內涵形成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這些現象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展望未來,對資本市場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我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期待:一是進一步深化股票發行註冊製改革,強化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的能力,如對於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屬於我國產業鏈突出薄弱環節的行業和企業,可能或已經面臨‘卡脖子’的關鍵領域龍頭企業,明確予以重點支持,提升審核效率。二是進一步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王常青說。

進一步放眼中國資本市場未來的整體改革重心,王常青提出了三方面的看法:一是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履行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二是加大力度推動資本市場雙向對外開放。三是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

以下是澎湃新聞記者對王常青的專訪實錄(略有編輯):

澎湃新聞:中國資本市場已曆經30多年的發展,你曾參與過許多重大的制度性改革推進。你怎樣評價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這四年,採取的改革舉措以及取得的成績?哪些改革舉措最令你印象深刻?

王常青:在上交所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製是中國資本市場市場化改革的里程碑。

註冊製改革以來,證券市場基礎制度進一步健全完善,服務實體經濟和科技創新的能力顯著提升,註冊製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同時,開板四年來,一大批優秀的公司登陸科創板,為推動科技、資本、產業良性互動,促進中國科技自立自強作出了重要貢獻。

整體來看,註冊製改革在三方面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一是理順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將選擇權交給市場,強化了市場約束和法治約束;二是充分貫徹以信息披露為核心的理念,優化了發行上市條件,提升了資本市場包容度,使得發行上市過程更加規範、透明、可預期;三是增強了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服務實體經濟、服務科技創新的能力。

科創板開市四年來,在摸索中成長、在探索中前行、在實踐中完善,形成了一系列與中國經濟發展新階段、新理念、新格局相適應的制度體系,其中給我印象最為深刻的主要有四點。

一是公開透明的審核機制。科創板審核節奏快、效率高,以制度化方式明確了上交所的審核時限和發行人的回覆時限,消除了企業發行上市的隱形門檻,同時通過審核問詢、審核過程、審核結果的實時披露,真正實現了審核公開、透明、可預期。

二是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標準。科創板通過綜合考慮預計市值、收入、淨利潤、研發投入、現金流等因素設置了五套具有差異化的上市標準,適合不同行業、不同規模、不同發展階段的科技創新型企業,且允許虧損企業、特殊表決權企業和紅籌企業上市,形成了多元包容的發行上市標準。

三是市場化的發行承銷機制。科創板對於新股發行市盈率和發行價格不再設置任何限制,通過詢價機制確定發行價格,並引入保薦機構跟投機制形成約束,從而在充分平衡各方利益的情況下實現了市場化發行定價。

四是持續深化的制度創新。科創板設立以來,不斷根據市場需求進行制度創新,在再融資、股權激勵、詢價轉讓、做市商等制度上持續創新,始終站在了中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的最前線。

澎湃新聞:科創板發展至今,五百多家科技企業相繼發行上市,這批企業基本都是硬科技企業。你怎麼看科創板這樣的定位和選擇?這對科創板和中國相關科技產業的發展意味著什麼?在你看來,未來科創板的上市企業是否有可能向軟科技方向拓展?

王常青:《首次公開發行股票註冊管理辦法》中明確指出,科創板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當下,以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等為代表的硬科技,一方面,是科技發展的底層原動力,另一方面,也是當下“卡脖子”最為嚴重的領域。

科創板經過四年來的高質量發展,如今已成為科技創新企業的沃土。以中信建投證券保薦的科創板上市公司為例,已服務了一批聚焦主業、矢誌創新的優秀企業。可以說,科創板聚焦硬科技企業,是資本市場服務國家戰略、支持重大科技創新的集中體現。

科創板硬科技成色顯著,對科技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積極意義。首先,有力推動了科創產業集聚發展,推動更多要素資源向科技創新領域聚焦。特別是在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多個面向科技前沿的戰略性新興行業領域,產業集聚和品牌示範效應正不斷顯現。

其次,是有效激發全社會的科技創新動能。大多數科創板公司在IPO前會引入外部投資來助力發展,如產業投資方、市場化的PE和VC以及券商系投資基金等,科創板的誕生,進一步打通了產業資本和風投基金在科創行業“募、投、管、退”各環節,圍繞科技創新的完整閉環生態日漸成熟。

再次,科創板的誕生和不斷深化改革,對激勵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暢通產學研轉化的通道,也起到了極大的助推作用,為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貢獻了力量。

所謂“軟科技”,是基於硬科技創新的衍生品,可以包括模式創新、場景創新和應用創新。而軟科技企業深入到社會生產生活的各個方面,同樣發揮著巨大作用。

我認為,討論科創板未來是否有可能向軟科技方向拓展的問題,並不違背科創板“科創板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的定位。因此,不論硬科技還是軟科技,只要企業符合上述定位,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科創板都會是服務實體經濟成長的舞台,都是推動科技、資本和產業良性循環的平台。

澎湃新聞:我們看到,今年上半年,科創板IPO的過會率是各板塊中最低的,這也說明了科創板對上市企業的高要求。科創板在科研投入等指標上的高標準,與支持高科技企業融資發展方面,你認為應該如何把握平衡呢?

王常青:上半年科創板的審核通過率相對較低,總的來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科創板的高過會門檻、對相關指標的高要求,確實反映了對上市企業的高要求,這是堅守板塊定位的體現,是為了確保科創板能夠聚集高質量的科技創新企業,真正實現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

而平衡科創板的高標準與支持高科技企業融資發展之間的關係,需要市場參與各方共同發揮合力。一方面,發行人應當結合自身業務特點來選擇合適的申報板塊,結合自身發展階段來選擇合適的申報時機,不盲目申報。

另一方面,全面註冊製下,保薦機構作為改革的參與者和受益者,在面臨著發現並助力優質企業登陸科創板機遇的同時,也承擔著“看門人”的重要職責,應當不斷提高申報項目的質量。

具體到券商,主要應致力於提高行業研究、價值發現、客戶服務、質量控製、直接投資等一系列綜合服務、精準服務的能力,深挖行業優質標的,遴選出有潛力的好公司,通過提供行業研究、政策研究支持,拓展融資渠道和資源鏈接,引入產業投資者等多種方式,幫助高科技企業做大做強經營實力。同時,加強對高科技企業全生命週期的服務,持續提升發行人的規範運作意識。

目前,科創板已吸引了一批面向世界科技前沿、服務於國家戰略、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市場認可度極高的科技創新企業。接下來,在高標準進一步支持科創企業融資的過程中,我認為健全制度體系、提升服務能力是關鍵。

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支持科技創新的制度體系,以適應科技創新的特點和需求,優化股權激勵、信息披露等制度,提高審核效率,堅定支持突破卡脖子技術環節、擁有原創核心技術的企業上市發展。

二是要形成服務科創企業融資的合力,增強科創企業、產業投資、監管機構、地方政府等各個主體之間的溝通、協調,引導市場各方資源更多配置科技創新型企業,支持科創領軍企業持續發展、推動產業上下遊集群發展、大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

澎湃新聞:科創板率先試驗的註冊製等改革舉措,如今已經在全A股推行。不過,上市企業數量逐漸增長的同時,IPO破發也開始持續出現,一經現場檢查就撤申請的現象也經常發生。你怎麼看這些現象?下一步,註冊製的深化改革需要考慮哪些因素?

王常青:科創板設立之初就在制度設計層面進行了多方面革新,包括發行上市條件、審核流程、發行承銷流程、交易機制等,其中發行定價環節實施市場化詢價是重要的改革舉措之一。隨著發行定價制度的革新,新股上市後普漲必漲、“打新穩賺”的A股特有現象明顯改善,上市後價格走勢更能夠反映買賣雙方市場化博弈。

市場普遍關注的破發情況方面,我印象深刻的是2022年的3月至4月。彼時市場情緒相對受挫,科創板破發情況嚴重,兩個月內破發比例高達72%,引起不少投資者關注。然而,市場很快通過詢價機制進行了主動調整,5月開始到三季度結束,破發比例迅速下降至28%左右並趨於穩定。

這不僅反映出市場已初步具備了自我修復和價值發現能力,也說明我們的改革方向和措施是有效的。此外,監管層對科創板新股發行及交易制度也做了持續優化調整,包括引入證券公司作為做市商交易試點等。

從目前情況來看,科創板破發比例較此前有所降低並逐漸平穩,新股上市後部分公司的市值得到快速提升,同時新股之間有漲有跌,應當說科創板註冊製下的市場化程度進一步深化。

註冊製改革堅持“以信息披露為核心”,但並不意味著放低標準和要求。現場檢查是監管機構強化IPO全鏈條監管的重要手段,有利於督促發行人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引導中介機構勤勉盡責、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看門人”作用。

不過,在此過程中,確實出現了個別項目“一查就撤”的現象,這也反映出部分企業及其中介機構在執業過程中存在僥倖心理。

目前,申報項目撤否都會記入保薦機構的質量評價指標,直接影響其年度業務質量評價等級,與其執業聲譽掛鉤;而“執業質量較低”的保薦機構也會面臨“差異化”監管安排。這就要求保薦機構持續加強內部控製、杜絕帶病申報,確保投行業務人員切實做到勤勉盡責,全面提升執業能力和質量。

相信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化、中介機構能力建設的不斷強化,以及市場各方對註冊製的內涵形成更加清晰準確的認識,這些現象會得到一定的緩解。

未來,隨著註冊製改革深化,專業投資、長期投資的價值將日益突顯,投資者也將產生一定分化。而以硬科技、新經濟為代表的成長型公司上市增多,也對投資者對行業格局、細分領域生態、公司發展前景的認知提出了更高要求。

因此,可通過在新股詢價配售中給予優質公募產品、社保基金等中長期資金更高權重,進一步細化不同持股期安排的差異化稅費制度等,更好引導中長期投資者參與到科創板市場中。

澎湃新聞:證監會表示,將適時出台資本市場進一步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你認為,這裡面有哪些政策導向最值得期待?對科創板來說,有哪些機遇?

王常青:科創板自設立以來,堅持“硬科技”的審核導向,在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和積極探索。對資本市場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政策措施,我個人主要有兩個方面的期待。

一方面,是進一步深化股票發行註冊製改革,堅持市場化的改革方向,進一步強化資本市場對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服務的能力,強化發行審核服務實體經濟、執行國家戰略的導向,如對於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屬於我國產業鏈突出薄弱環節的行業和企業,可能或已經面臨“卡脖子”的關鍵領域龍頭企業,明確予以重點支持,提升審核效率。

另一方面,是進一步提升估值定價科學性有效性。深刻把握我國的產業發展特徵、體制機制特色、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能力等因素,推動市場各方加強研究和成果運用,逐步完善適應不同類型企業的估值定價邏輯和具有中國特色的估值體系,更好發揮資本市場的資源配置功能。

相信對於科創板來說,只要堅持深化改革、堅持不斷完善自身體制機制、堅持提升市場服務能力,必將在未來多層次的資本市場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中發揮更為關鍵的作用。

澎湃新聞:從科創板到全面註冊製,中國資本市場的改革不斷取得進展。與此同時,外界對於中國資本市場的未來,仍充滿期待。你認為,中國資本市場下一步的改革舉措中,哪些方面更值得期待,重心應該是什麼?

王常青:我國資本市場改革的目標和方向是清晰、明確的。具體舉措方面,我有以下三個方面的期待。

一是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履行好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天職。直接融資特別是股權融資具有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機制,對於加快創新資本形成,促進科技、資本和產業的緊密融合具有重要作用,提高直接融資比重是服務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迫切要求。

2023年實施的全面註冊製改革可以說為提升直接融資規模提供了根本性的制度支持,該制度下企業上市效率提升,股票融資的制度成本顯著下降,市場化定價機制更為健全,市場主體的參與程度和活躍程度進一步提升。

我認為,全面註冊製改革不僅僅是我國進一步健全資本市場功能的開端,在配套制度不斷完善的同時,未來資本市場將會有更多政策舉措出台以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包括REITS市場的擴容、債券市場的互聯互通以及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等,從而使得資本市場更好支持科技創新,推動我國全要素生產率的進一步提升。

二是加大力度推動資本市場雙向對外開放。我認為,資本市場應作為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排頭兵,並在兩方面著重發力:一方面,繼續放寬外資準入條件,持續擴大外資準入。持續推動放鬆金融機構的外資持股比例限制,部分領域允許獨資;擴大外資機構業務範圍,逐步實現內外經營範圍的一致性。

另一方面,推動金融機構“走出去”發展,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充分借助“一帶一路”建設的平台,支持符合條件的中資金融機構“走出去”參與全球市場,更好服務境內企業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

三是積極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資本市場改革不是自說自話,資本市場作為現代金融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場化配置資源的主戰場,要積極發揮優勢,主動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更多投身於國家長期發展優勢的建立,助力解決經濟中的難點和痛點。

首先,以更深入的金融支持助力科技創新。例如提升股債融資、併購重組對科創企業的適應性和包容性,為科技創新培育更加舒適的金融環境。其次,更大力度支持經濟發展的重要環節。如切實加大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提高中小企業的投融資能力,發揮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的基礎作用、大力支持平台經濟等。再次,狠抓上市公司質量提升。上市公司是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高質量發展不僅僅影響著資本市場的運行,更與國家整體經濟的運行息息相關。

改革沒有終點。我對註冊製改革的深化依舊充滿期待,相信這是繼續推動中國資本市場改革關鍵中的關鍵。我也相信,註冊製將沿著以信息披露為核心,更加市場化的方向繼續深入推進。

澎湃新聞:中信建投證券在科創板的參與有何未來計劃?對科創板的下一步發展,你有何寄語?

王常青:中信建投證券既是科創板和註冊製改革的積極參與者,也是受益者。科創板設立四年來,我們保薦承銷了50餘家企業在科創板上市,一大批是主業突出、科研創新實力強的優秀企業,為推動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作出了應有貢獻。

不過,總結我們這四年來開展科創板業務的經驗教訓,也有需要深刻反思的地方。隨著改革的不斷深入,要真正達到易會滿主席提出的“把真實的公司選出來是底線,把優秀的公司選出來是水平”的要求,還需要認真履行資本市場“看門人”責任,加強“質量控製能力、價值發現能力和服務客戶能力”的三大能力建設,不斷提高執業水平。

未來,中信建投證券將繼續高度重視科創板業務,並加大相應的資源投入。在投資銀行業務方面,深入推動“行業+區域+產品”的矩陣式佈局,不斷強化行業組織建設,圍繞國家重點佈局的人工智能、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深化行業研究和前沿佈局,發現優質後備企業、堅持長期陪伴優秀的科創型企業成長。

同時,圍繞區域產業佈局,在重點區域強化屬地化團隊建設,主動挖掘、服務優質上市資源。充分發揮綜合型投資銀行的全產品優勢,為優秀的科創型企業提供股權、債券、結構化及併購重組等優質服務,助力企業高質量發展。

此外,將在合規的前提下,強化投資投行聯動,堅持投早投小投硬科技。立足中國特色資本市場,加強對優質企業的研究覆蓋,積極參與中國特色估值體系建設。

科創板設立四年來,在支持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實現“科技-資本-產業”高水平循環方面作出了重要貢獻,為股票發行註冊製改革作出了積極探索,助力了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中信建投證券將牢記服務實體經濟使命,助力更多符合國家戰略方向、科研創新實力突出、專注主業發展的優秀企業登陸科創板,借助科創板實現更好發展。相信科創板未來一定會在中國特色現代資本市場建設中發揮更加積極關鍵的作用。

祝福科創板明天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