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回蓉 “川妹子”張歆藝:希望得到家鄉觀眾的認可和喜歡丨封面會客廳

封面新聞記者 荀超 實習生 王仕豪

【封面會客廳·人物介紹】

張歆藝

演員。參演的影視作品有《北京愛情故事》《大男當婚》《新閨蜜時代》《大河兒女》《幻城》《第二次擁抱》《熱愛》《解憂公主》《一直一直都很喜歡你》《關於我媽的一切》《過年好》《失戀33天》等,導演作品有《泡芙小姐》。目前,由其主演的話劇《我不是潘金蓮》正在全國巡演。

“你是李雪蓮嗎,我咋覺得你是‘潘金蓮’呢?”8月18日、19日,根據劉震雲同名小說改編,由卓別靈編劇,丁一滕導演,張歆藝領銜主演的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將在四川大劇院上演。劇中,為了證明之前的離婚是假的,為了證明自己不是“潘金蓮”,張歆藝飾演的農村婦女“李雪蓮”,走上了20年的漫漫告狀路。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海報話劇《我不是潘金蓮》海報

《我不是潘金蓮》也是張歆藝從中央戲劇學院表演系畢業後的首部話劇作品。演出前夕,她接受封面新聞記者採訪時直言:“當年在學校,我的夢想就是當一名話劇演員,夢想著有一束追光打在我身上,現在終於圓夢了。”

推掉其他戲約

全身心投入話劇演出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是鼓樓西戲劇繼《一句頂一萬句》、明星版《枕頭人》之後,推出的第三部大劇場話劇。談及對角色的理解,張歆藝坦言:“李雪蓮是一個命運坎坷多舛、性格豐富飽滿的女性人物。飾演這樣一個角色,是每個女演員都非常嚮往的機會。”

為此,她推掉其他影視邀約,全身心投入到排練當中,反複研究人物性格、探索人物的特質,通過走位、情緒處理以及肢體動作設計,力圖將一個內心充滿冤屈和悲憤的女性的20年心路曆程“外化”在舞台上。同時,身為母親的張歆藝,還深挖角色對孩子、對生命的愛與敬畏,“我希望李雪蓮這個角色能更加豐滿,個性更加鮮明、突出。”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劇照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劇照

為了演好這一角色,張歆藝身體多處受傷,比如肩膀韌帶粘連。被問及排演期間的最大感受,張歆藝直言:很累。“這部戲里,我是唯一的女演員,將近兩個小時的演出中,我從頭到尾都沒有下過台,沒有中場休息,我感覺自己就像一個運動員一樣。”

儘管排練、演出的強度很大,但張歆藝仍非常珍惜演出機會。“很多人看戲的時候,會問我會不會太累了,會不會吃不消啊?其實我對這個戲的感情非常深,整個過程全情投入。所以40多場演下來,我是非常愉悅、非常享受的。”

融入傳統戲曲

想為家鄉觀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

“荒誕現實主義”是《我不是潘金蓮》的主打標籤,那是否意味著該劇是嚴肅的、充滿懸疑的?對此,張歆藝說:“這是一部大家都看得懂的戲,是一個能讓人從頭笑到尾的悲劇。”在她看來,話劇《我不是潘金蓮》並不燒腦,“這部戲其實沒那麼沉重,一點兒都不會讓人覺得很晦澀,悲喜交加,劇里我打渣男打了20年(笑),是一部非常少見的戲。”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劇照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劇照

在保留荒誕性的同時,話劇《我不是潘金蓮》讓傳統戲曲形象與當代戲劇意象相碰撞,以獨特的視角和極富個性的舞台呈現,為觀眾帶來驚喜和思考。“我們劇中有川劇變臉的片段。我還邀請了彭登懷老師來觀看我們的演出,不知道到時候台上的演員知道變臉大師就在台下,會不會更緊張。”

作為“川妹子”,張歆藝透露自己常常回成都,但回到家鄉演話劇還是第一次。“我們準備成都這兩場演出的時候,說實話,有點緊張。因為我是一個四川籍演員,很多人會帶著一種審視的目光來看劇。而且我畢業之後一直在演影視劇,這次回歸話劇舞台,又做這麼大的一個戲,心情有些緊張。”

張歆藝非常期待能為家鄉的觀眾呈現一場視覺盛宴,“成都人民是很懂得享受生活的,《我不是潘金蓮》這個IP很好,我們的導演也是非常新派、有個性的。這部戲里也融入了很多的中國元素,希望家鄉的觀眾能夠認可和喜歡。”

對話

封面新聞:對你來說,出演這部劇最大的挑戰是什麼?

張歆藝:因為需要長時間不間斷地在舞台上輸出,體力是我在劇中需要克服的最大困難。此外,我還要注意自己的走位、情緒的控製、聲音的控製等等,特別是在最後五六分鍾里,我需要用一種男性化的嘶吼,將自己體內所有的能量都宣泄出去。

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劇照話劇《我不是潘金蓮》劇照

封面新聞:從影視表演到話劇舞台,感受如何?

張歆藝:我覺得,戲劇藝術和電影電視都是我人生當中是不可缺少的。對我來說,這麼好的一個文本,這麼好的導演,這麼好的一個製作團隊,這樣一個角色給到我,我能有一盞屬於自己的聚光燈,這是我在上大學的時候做夢都不敢想的。所以當他們找到我的時候,我非常興奮,儘管過程很辛苦,但是我很享受夢想實現的感覺。

封面新聞:希望通過這部作品帶給觀眾什麼?

張歆藝:希望通過這部劇,讓人們知道中國也有很好的話劇。希望大家能夠對中國話劇有信心,不要覺得進劇場是去看一些我們不懂的、模棱兩可的東西。希望通過戲劇,可以讓大家更好地去思考自己現在過得是不是真的足夠真實。

圖據鼓樓西戲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