錨定兩個時間節點,生態環境部權威解讀如何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

3月17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的發佈是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旨在通過科學管理和系統治理,提高生態環境保護的效率和效果,推動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為對《意見》內容進行權威解讀,瞭解《意見》指導下我國當前和未來的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重點,新京報零碳研究院近日專訪了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副主任王亞男。

圖/IC圖/IC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如何理解《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的核心內容?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王亞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是以保障生態功能和改善環境質量為目標,實施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環境管理制度。《意見》錨定兩個時間節點提出目標要求,即到2025年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基本建立,到2035年,體系健全、機制順暢、運行高效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全面建立。《意見》還從總體要求、全面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助推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實施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加強監督考核、組織保障等六個方面提出了建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要求。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關於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意見》的出台意義?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王亞男:加強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重要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健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生態保護、環境質量、資源利用等要求立在前面,為發展「明底線」「劃邊框」,實現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關口前移,變生態環境管理工作的被動應對為主動管理。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的局部微觀管理變為全地域精細管控,提升了生態環境源頭預防的系統性和全面性。

二是提升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水平。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將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落實到生態環境管控單元,「一圖盡覽、一表盡查」,為政府、企業、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瞭解環境要求、參與環境治理提供了便捷的平台,有利於支撐形成多元共治、決策科學、機制順暢的高效環境治理體系。

三是促進高質量發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壓實了地方黨委和政府主體責任,推動在宏觀決策與調控中充分考慮生態、環境、資源因素,根據主體功能定位、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生態環境承載能力,分區差異化管理,優化開發建設活動,推動減汙降碳協同增效,促進經濟社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根據《意見》提出的2025年和2035年的目標,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將如何調整工作重點以配合這些目標的實現?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王亞男:《意見》為新時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將切實提高政治站位,聚焦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政治責任,全面貫徹落實《意見》各項工作任務,錨定兩個時間節點目標要求,以提供高質量技術支撐為使命,全力以赴推動目標實現。

一是加強制度研究。發揮技術牽頭作用,組織國內科研機構和中心內部專家組建研究組,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的基礎理論研究,夯實分區域、差異化、精準管控的制度內涵。積極申請科研立項,開展國家層面重大區域、流域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研究,研究建立區域協調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編製技術。強化立法研究,支撐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納入生態環境法典編纂,強化生態保護紅線、環境質量底線、資源利用上線和生態環境準入清單的剛性約束。加強監管研究,為生態環境部篩選可量化的關鍵性指標納入汙染防治攻堅戰考核,推動將生態分區管控納入日常監管。開展賽前分析性研究,結合美麗中國先行區和示範樣板建設,系統謀劃「十五五」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定期調整的工作思路。

二是強化管理支撐。履行技術支撐職能,配合完成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管理文件出台,規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方案製定發佈、實施應用、調整更新、數字化建設、跟蹤評估和監督管理等全鏈條的管理要求。以支撐環評改革為引導,開展清單優化試點,強化清單在空間準入的指導性作用。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製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備案審核技術要點和跟蹤評估技術規範,明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定期調整、動態更新備案審核的一般性原則、工作程序、內容、方法和要求,建立總結經驗—發現問題—改進提升的管理機制。

三是推動落地應用。配合生態環境部,深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重大規劃編製、產業佈局優化和轉型升級、區域生態空間保護、環境管理和環評審批等領域的應用。積極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生態環境要素管理銜接試點,深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減汙降碳協同管控試點。發揮在環評、排汙許可、生態環境執法、督察等領域的技術優勢,全面開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與環評、排汙許可、執法督察等制度協調聯動的改革試點,助力環評與排汙許可改革,優化固定汙染源全鏈條監管體系。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方面有哪些具體措施?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王亞男:為切實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提供高質量技術支撐,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建立了專業化隊伍、搭建了信息化平台、開展了立體化宣傳、打造了一體化服務,全方位保障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各項工作有序推進。

一是建立專業化隊伍,做好人員保障。建立了由中心主任(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專班常務副組長)、副主任(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專班副組長)牽頭,以區域評估部技術人員、數模部信息化人員、產業部培訓人員為主的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工作組。常態化推進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研究、管理支撐、落地應用、服務保障等事項。

二是搭建信息化平台,做好管理保障。克服經費等困難,搭建了具備數據管理、成果查詢、統計分析、線索篩查等功能的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台,實現了與全國建設項目環評統一申報與審批系統的互聯互通。平台已支撐完成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編製成果和動態更新成果的在線彙交、備案辦理,規劃環評、項目環評符合性的核實核驗,以及中央環保督察線索篩查等多項任務。

三是創建立體化模式,做好宣貫保障。利用中心微信公眾號、《環境影響評價》期刊、環境影響評價網、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環境影響評價專業委員會論壇、全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諮詢平台等多種途徑,採用專家解讀、案例宣傳、問題解答等多種方式,創建立體化宣傳模式,面向政府和部門管理人員、編製和應用技術人員等廣泛開展線上、線下宣傳、解讀和培訓。

四是打造一體化服務,做好地方指導。深化對口幫扶機制,組建對口指導團隊,深入基層,下沉到一線,打造從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編製、更新、調整到應用、跟蹤、管理的全鏈條、一體化服務指導。在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台、全國環評技術評估服務諮詢平台開設諮詢入口,及時答疑解惑。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技術審核方面將如何確保規劃和建設項目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的要求?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王亞男:為充分發揮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在生態環境源頭預防體系中的基礎性作用,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在強化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支撐環評技術審核方面開展了一系列工作。

一是完善技術規範體系。在主持修訂的《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規劃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產業園區》和《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技術導則 總綱》(徵求意見稿)中,均增加了分析規劃、建設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符合性的技術要求。

二是優化技術審核管理要求和流程。修訂內部管理文件,在規劃環評技術審核時,必須分析規劃目標、規模、佈局、結構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符合性;在項目環評技術評估時,必須比對建設項目選址、汙染物排放、風險防範等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符合性。對不符合要求的,提出進一步優化調整的意見和建議。

三是推動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化建設。在生態環境部的指導下,建設了「全國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台」,彙交了全國各省份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數據,同時,指導各地搭建省級生態環境分區管控信息平台,為快速、便捷比對規劃和建設項目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符合性提供支撐。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下一步,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圍繞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還將開展哪些工作?

生態環境部環境工程評估中心王亞男:下一步,環境工程評估中心將結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制度建設,進一步強化以下工作:

一是建立跟蹤評估和反饋機制。將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成果在環評中應用的情況作為生態環境分區管控跟蹤評估和監督管理的內容之一,發現不符合生態環境分區管控方案的規劃和建設項目,及時反饋各級生態環境管理部門。

二是加強對省、市評估中心的指導。在不斷完善技術審核管理要求和流程的基礎上,加強對省、市評估中心技術審核人員的培訓和指導,統一技術評估標準,嚴把技術審核關口,服務國家和地方重大發展戰略實施,科學指導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

新京報零碳研究院研究員 陶野

編輯 陳莉

校對 柳寶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