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燒火做飯」幼兒園園長張乾:給孩子不一樣的童年

近日,江蘇徐州一家民辦幼兒園因烹飪勞動實踐課走紅網絡。幼兒園園長髮佈至網上的多個影片顯示,小朋友們頭戴廚師帽,切菜、炒菜、擀面、烙餅等,手藝嫻熟。一些網民將該幼兒園戲稱為「辛者庫幼兒園」。

4月18日,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園長張乾在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談及,幼兒園為3歲至6歲的兒童提供學前教育。在她看來,「辛者庫」是一種善意的調侃,亦是網民對孩子們生活勞動的支持和認可。

張乾不喜歡填鴨式的教育,想給孩子們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現在有的小孩可能家裡面四口、六口都圍著一個孩子轉,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幼兒園不如去教會他們面對生活的本事和勇氣,家長不可能永遠保護他們,保護得太緊密,其實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傷害。生活勞動體驗說到底是生存技能,我們想培養出自立、自主、自信的孩子。」

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園長張乾與孩子們一起在室外活動。 受訪者供圖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園長張乾與孩子們一起在室外活動。 受訪者供圖

給孩子們不一樣的童年

新京報:幼兒園是什麼時候開設的生活勞動體驗課?面向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

張乾:其實嚴格來講,它不能算是一門課,更像是我們幼兒園的一個特色。老師是孩子們身邊的觀察者、支持者和引導者。2020年開始,幼兒園就開始喂雞、喂鴨、喂鵝等,有的孩子早上一來就自發到雞舍把雞蛋收了。還有一些「過家家」,比如薅個草、弄個玩具炒菜,我當時就在想為什麼不能把它變成真實的?

2021年之後,幼兒園就陸續提供真的食材引導孩子們進行勞動實踐。2023年秋天,我們在室外壘起了灶台,孩子們擁有了更多的體驗。3歲至6歲的小班、中班、大班的孩子們都會參與到生活勞動實踐當中。

新京報:當初為何想到推出這樣的勞動實踐?

張乾:我是1988年的,在這裏土生土長,現在我又在這裏陪著孩子們長大,想要給孩子們留下一個不一樣的童年生活。

小時候我家裡不是很富裕,父親在礦上工作,母親是農民,我和母親經常一起去地裡幹活,插稻、除草什麼都干。週末、暑假的時候,我和村裡邊的孩子喜歡一起去鐵道附近的小溝裡釣魚、耍泥巴等。我們的童年生活雖然不富有,但是很幸福。

我覺得現在的孩子身上缺失了這些。現在的孩子每天圍繞著電子產品,我覺得孩子就是孩子,必須得釋放他們的天性,所以我想將自己兒時的那種快樂,傳遞給現在的孩子們,就是這麼簡單。如果不給他們提供這個空間和條件,你永遠看不到孩子的能力。週末的時候,我愛去市場淘一些有年代感的,孩子們沒見過的大瓷碗、炒菜盆等,當作他們的做飯道具。

新京報:孩子們可以在生活勞動實踐中掌握哪些技能?

張乾:在影片里你可以看到他們會洗菜、擇菜、切菜、炒菜、烙饃、擀面、包餃子、刮魚鱗等,我們根據當地習俗、時令,提供應季的食材,引導孩子們做相關的菜餚,比如灌香腸、做榆錢窩窩等。我們提供的東西一定是符合孩子身心發展規律和要求的。

除烹飪以外,他們還會參與種花、種樹、編織、縫紉等生活勞動。當然,大家特別喜歡看孩子們做飯的,這一類的影片我就發得多一些。

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孩子們正在生火準備做飯。 受訪者供圖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孩子們正在生火準備做飯。 受訪者供圖

「讓孩子成為孩子,讓教育自然發生」

新京報:孩子們多久參與一次生活勞動實踐?

張乾:室內的每天都有,考慮到戶外場地有限,每個班級一週輪一次到戶外勞動體驗。大自然是孩子們最好的課堂。小朋友在玩的時候,發現一個蝸牛都會很專注地討論,這會激發他們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

新京報:孩子們在進行烹飪實踐時,幼兒園有哪些措施保障他們的安全?

張乾:安全高於一切。孩子們用的刀是塑料玩具刀,炒菜的時候為了防油崩戴的是隔離面罩,在烹飪過程中,孩子們皮膚不外露,老師視線不離開。灶台也是根據孩子們的身高改良設計的,孩子們炒菜的時候不靠近放柴的下方。我們在那個區域安放了消防栓和滅火毯。

新京報:孩子們和家長對生活勞動實踐的反饋如何?

張乾:其實早在開課前,就充分和孩子們溝通過,徵求過他們的意見,他們都很喜歡動手勞動。在孩子們眼裡,他們不會覺得勞動是吃苦,而把勞動當成遊戲和樂趣。家長的反饋也很好,都很支持,有的家長很驕傲自己孩子現在具備很多生活技能,有些孩子回家之後搶著做家務活,幫著洗碗、炒飯。

新京報:在你看來,生活勞動實踐背後蘊藏著怎樣的教育理念?

張乾:「讓孩子成為孩子,讓教育自然發生」是我一直信奉的一句話,我個人不喜歡填鴨式的教育,比如要求孩子今天必須要背多少東西,或者要求他們在教室里小手背在身後那樣坐著。我喜歡那種自由自主、釋放孩子們天性的狀態,比如在操場上愉悅奔跑,在勞動區嬉戲摘菜。一些人看到孩子們拿鏟子在那裡鏟幾下,可能覺得他們做飯很簡單,但從洗菜、擇菜、切菜等步驟中,得到的鍛鍊是很多的。

現在有的小孩可能家裡面四口、六口都圍著一個孩子轉,放在手裡怕掉了,含在嘴裡怕化了。我們幼兒園不如去教會他們面對生活的本事和勇氣,家長不可能永遠保護他們,保護得太緊密,其實對孩子而言是一種傷害。生活勞動體驗說到底是生存技能,我們想培養出自立、自主、自信的孩子。

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孩子們正在進行生活勞動實踐。 受訪者供圖江蘇徐州徐海路幼兒園,孩子們正在進行生活勞動實踐。 受訪者供圖

希望幼兒園盡快回歸平靜

新京報:什麼時候意識到幼兒園火了?

張乾:去年11月,有一個影片就引發了很多關注,有外地的園長過來觀摩交流。徹底火了應該是在今年4月初,發佈的孩子們做榆錢窩窩的影片,當時我在外地出差,從那時開始,好多媒體就來了。也有外地的家長有意願將孩子送來,但我們首先是滿足區域內適齡孩子的入園問題,希望外地家長不要盲目跟風報名。

新京報:前來「取經」的外地幼兒園園長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張乾:他們覺得幼兒園的區域遊戲很豐富,最感興趣的點還是集中在生活勞動方面,好奇我們是如何開展的,為什麼孩子們專注力和交流能力這麼棒?

新京報:幼兒園「出圈」至今,你有聽到質疑的聲音嗎?

張乾:很幸運目前還沒有,很感謝大家的關注。不過還是希望我們幼兒園盡快恢復平靜,我常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一方小院一群孩子,每天不僅有歡聲笑語,還有濃厚的煙火氣息」,我喜歡這種氛圍,不想受到太多的干擾。但歡迎專家多給我們提提意見,不斷提升、改善生活勞動實踐課程。

新京報記者 吳淋姝 編輯 劉倩 校對 陳荻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