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千氣象看上海 | 從一架航空器看大零號灣如何飛出未來產業高地? |尋找中國經濟新動能

《科創板日報》4月24日訊(記者 張洋洋) 兩個月內,接到四五百個外地投資機構的電話,每週差不多要接待兩百多人的企業調研。這是最近發生在上海市閔行區大零號灣一家企業——上海沃蘭特航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沃蘭特」)身上的一幕。

2023年3月,上海正式授牌大零號灣、臨港、張江為帶動未來產業先導區。一年來,上海閔行區以大零號灣建設為牽引,積極發揮自身資源稟賦和產業基礎優勢,重點聚焦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三大方向,圍繞「企業+項目」加快佈局,推動了一批未來產業領域的頭部企業實現產品創新突破。

在未來空間方向上,以沃蘭特、時的科技等企業為代表,這一年來,上海閔行區內的低空經濟企業開始強勢崛起,區域內的未來空間產業也逐步進入發展的快車道。而圍繞「大零號灣」未來產業先導區的發展,更多政策正在陸續醞釀出台中。

低空經濟「起飛」

沃蘭特是一家專業從事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研製的高科技公司,公司於2021年在大零號灣創立,這也是園區內為數不多的低空經濟企業之一。

2023年9月,沃蘭特研製的主力產品VE25-100型客運eVTOL,其型號合格證申請獲中國民航華東地區管理局受理,標誌著沃蘭特VE25-100正式進入型號合格審定程序,這也是華東局受理的首個客運載人eVTOL項目。

「沃蘭特航空首款產品VE25採用復合翼架構,起飛重量2.5噸,可搭載1名駕駛員和5名乘客。」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上海沃蘭特航空技術有限責任公司高級副總裁、合夥人黃小飛說,VE25已經完成轉換飛行,預計將於2026年取證,有望於2026年實現「飛行汽車」客運載人運行。

同樣位於閔行的,還有莘莊工業園區的另外一家eVTOL創新企業上海時的科技有限公司(下稱「時的科技」)。

在接受《科創板日報》記者採訪時,時的科技創始合夥人蔣俊介紹,公司已經研發了符合空中出行的新型交通工具E20 eVTOL,目前全尺寸原型機已經完成首輪飛行測試,同時民航局受理了公司型號合格證(TC)申請。

「公司目前與東區通航等國內知名通航公司簽約戰略合作,已經簽約數百架意向採購訂單。」蔣俊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去年,馬來西亞副總理法迪拉帶隊調研時的科技,希望E20 eVTOL早日在馬來西亞商業化落地,E20未來將主要應用於中國和一帶一路倡議沿線國家,具備巨大的直接經濟價值。

蔣俊還表示,eVTOL主機廠還具備巨大的產業帶動價值。2030年,eVTOL主機廠預計可達幾百億的市場規模,按照1:10的產業帶動,空中城市交通的整體市場在2030年左右達到數千億的規模,產業帶動力巨大。」

雙向奔赴,相互成就

沃蘭特航空、時的科技只是上海閔行區未來先導產業發展的縮影。作為產業發展的新銳力量和「潛力股」,這樣的企業在區域內還有很多。

對於落戶當地的緣由,兩家企業不約而同地談到了政策、產業鏈、人才等方面的優勢,是上海與eVTOL為代表的低空經濟與未來產業相互選擇和相互成就的結果。

具體而言,蔣俊表示,從政策和人才端來看,上海集聚一批航空領域知名高校,人才資源豐富。時的科技落戶的閔行莘莊工業園區,85%以上的員工為研發人員。在辦公場地、人才落戶、人才補貼方面,都得到閔行莘莊相關部門大力支持。作為剛創辦2年的新銳企業,已經有部分同事落戶上海,公司也獲得閔行莘莊的產業基礎人才租房和社保補貼。

產業端,上海建有世界級的完整交通運輸製造業,有中國最大的工業和技術基地,如商飛及相關航空供應鏈企業,集聚優質產業鏈資源。

而在市場端,長三角一體化擁有最為廣闊的市場前景,空中的景區遊覽、商務出行、城際出行等需求比較旺盛。超大城市蘊含的創新效應,為創新成果落地提供廣闊的應用空間。

事實上,上海閔行區以大零號灣為代表的未來產業先導區建設一年以來,科技創新策源功能持續增強,高新技術企業們的科技研發乃至應用推廣,多數也受益於此。

《科創板日報》記者從上海閔行區經委獲悉,目前,「大零號灣」周邊已經集聚了上海交大、華東師大2所「985」高校以及航天、航空、船舶、核電等10多所科研院所,國家級研發機構22家、市級研發機構152家、外資研發中心46家。

先導區有兩院院士73人(佔全市總數37%),區域內國家級、市級海外高層次人才突破千人(約佔全市總數1/4),創業科研人員5000餘人,工作生活的科技人才超13萬名(其中在校師生約9萬名)。

除此之外,一批龍頭產業鏈企業也在此集聚。寧德時代、歌爾股份、泰爾重工等超30多家上市公司、龍頭企業均在「大零號灣」設立了創新中心和研發平台;區校協同共建交大醫療機器人研究院、上海人工智能研究院等創新型平台,未來技術研究院、未來能源研究院、元知機器人研究院等產業創新平台已相繼建立運行,中科院細胞分子研究所創新中心已落地建設。

錨定未來三大賽道 打造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作為未來產業先導區,「大零號灣」的重點聚焦未來智能、未來能源、未來空間三大方向,涵蓋智能芯片、量子計算、智能機器人、新型儲能、智慧能源、衛星火箭製造、空間信息、低空經濟等領域。

對於建設一年以來取得的成績,據上海市閔行區企業服務中心主任劉佳介紹,「大零號灣」的新質生產力產業基礎雄厚,區域內的高端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醫藥、人工智能等領域產業基礎紮實,具備向未來產業新質生產力延伸的潛力,已集聚硬科技企業4000餘家、上市企業10家、「獨角獸」及「潛在獨角獸」企業13家、專精特新企業198家、高新技術企業660家。

上海市閔行區經委則透露,2023年,大零號灣未來產業先導區內共有72個高校成果轉化項目落地,甚磁科技、翌曦科技等60餘家成果轉化企業完成融資超50億元,累計估值億元以上企業112家,其中30家企業市場估值超10億元。

下階段,上海市閔行區將按照全市未來產業的統一部署,以未來前沿技術創新突破為引領、以聚焦重點方向促進集群發展為導向、以釋放高校資源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路徑、以構建未來產業孵化加速生態為保障,聚焦當前所短、發展所需、未來所向,積極引育佈局未來產業企業,點燃產業新引擎,鍛造新質生產力,將「大零號灣」未來產業先導區打造成為全市未來產業的引擎地標,成長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產業創新高地。

為此,上海市閔行區將圍繞空間信息、智能機器人等領域發佈高質量創新發展行動方案,進一步推進相關產業的技術攻關、產品迭代和場景應用。

為實現企業服務生命全週期,持續推進未來先導區建設,上海市閔行區經委有關人士還透露,閔行區未來將打出創新支撐體系和要素保障體系的組合拳。

其中,在載體資源保障方面,先導區將持續加快已建成的70萬平方米、在建的50萬平方米載體創新生態對接供給,積極探索推進「工業上樓」,打造「智造空間」,積極推動上海交大、寧德時代打造「未來能源與智能機器人未來產業科技園」;加快長三角國家技術創新中心「大零號灣」基地建設,為企業和創新平台提供更好的發展空間和用地條件。

金融服務保障方面,先導區正積極建設「大零號灣」金融港,已設立了大零號灣創新策源基金、大零號灣創投一號基金,組建了由60家基金管理人組成的大零號灣科創金融聯盟,基金規模超200億元,重點服務閔行未來產業科創企業發展,為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提供多層次、多元化的金融服務支撐體系,拓寬資金支持和融資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