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夜校,走過百年依然「潮」

在青年夜校的表達力課程上,老師帶領學員進行聲母字詞辯證訓練。福建日報記者 杜正藍 攝在青年夜校的表達力課程上,老師帶領學員進行聲母字詞辯證訓練。福建日報記者 杜正藍 攝
漳州市龍海區青年夜校開辦陶藝製作課程,由漳州窯素三彩瓷非遺傳承人陳嫣任教。圖為學員正在構思設計陶藝作品。鍾淑鈴 攝漳州市龍海區青年夜校開辦陶藝製作課程,由漳州窯素三彩瓷非遺傳承人陳嫣任教。圖為學員正在構思設計陶藝作品。鍾淑鈴 攝

互動背景

「不是興趣班上不起,是夜校更有性價比!」去年以來,夜校在一二線城市火爆出圈。據媒體報導,上海夜校2023秋季班有65萬人同時在線搶課,火爆到了一課難求的程度。美團、大眾點評數據顯示,2023年以來,平台上「夜校」的搜索量同比增長980%,相關筆記評價數同比增長226%。「小紅書」上,「夜校」相關文章月增千餘篇。

夜校不是新事物。誕生於工業革命,它意在解決工學矛盾,是職工提高自身技能的晚間學校。早在20世紀20年代,各地早期黨組織創辦工人夜校,從提高工人文化程度著手,進而啟發工人階級覺悟。新中國成立以來,從五六十年代的識字算數、生產技術,到七八十年代的理髮裁剪、專業教育,再到世紀之交的微機電腦、多門外語……夜校,讓曆屆年青人知識換代、工作升級。

現在,夜校不僅成了青年提升自我的渠道,也成了一種新的生活社交方式。推開夜校這扇窗,可以看見未來的社會生活。一個全民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正被一間間夜晚課堂的通明燈火照亮外形。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有的年青人把創辦夜校作為自主創業的渠道;有的希望能借夜校學習提升自己,找到新的就業機會,夜校讓就業場景「擴列」。我們距離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理念已更近一步。現在的夜校變得輕鬆化,講授的更多是休閑實踐的技能,是對生活的拓寬、對選擇的追求、對幸福的感悟。

當代青年越來越會過日子,夜校的公益性是其備受青睞的基礎。

在一二線城市,夜校課程大都經濟實惠。同等質量、內容的課程,在市面上可能需要兩三倍的價格才能學。今年以來,漳州、龍岩、南平、泉州等地團委陸續牽頭辦起了青年夜校,首期課程全部免費。同時、福州、泉州、莆田也出現了一些由民營培訓機構開辦的夜校,紛紛跟進接住這波流量。免費或公益性收費並不意味著質量差,相反,青年夜校能請到高水準的老師授課,有些課程甚至能請到非遺傳承人,可謂性價比超高。

本期互動調查跟隨記者的腳步走進漳州,管窺這項新生事物在我省發展的情況。

東南網4月25日報導(福建日報記者 杜正藍 通訊員 林婕)

「自帶古琴可以插班嗎?」「最後一排還有位置旁聽嗎?」「五次課不太夠,期待下期延長課時!」漳州首期青年夜校開班今天滿月,青年們的「搶課」熱度不減反增,課堂之餘仍有不少學員建言,期望「插班」「加課」。

下班上課,這樣的節奏在漳州這座安逸小城里,並不多見。一課難求,更加新鮮。為何夜校令青年嚮往?記者前往探「班」。

青年點課 團委選課

「七巷一個漆匠,西巷一個錫匠……」11日晚,漳州青少年活動中心傳出繞口令,這堂是青年夜校開設的表達力課程,一陣歡聲笑語後,老師帶領學員們回歸聲母字詞辯證訓練。

何舜娟是一名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藥劑師,表達力課程還未上線,就令她心心唸唸。「醫患的有效溝通往往能使患者積極配合治療,減少不必要的醫患糾紛,但工作中很難保證自己面部表情和語言表達俱佳,或許語速再放慢些,語氣再親切些,患者對我們服務的滿意率就更高些。」何舜娟坦言,自己的普通話不夠標準,因此陳述表達時不夠自信,在工作交流中也欠缺親和力,苦於不知如何提高表達能力。

對於來自銀行系統的紀玲玲而言,表達力是工作的加分項。「宣貫制度文件、開展金融知識講座以及系統內各類演講比賽,都需要更有感染力的表達。」紀玲玲表示,想到夜校汲取一些「乾貨」。

以青年實際需求為導向,青年夜校於春節前開始籌備。上什麼課?課怎麼上?首先由課程受眾來選擇。

「可能是受電影《熱辣滾燙》的影響,節後許多青年傾向報名健身類課程。身處閩南,茶藝課也頗受歡迎。對一些熱衷新媒體電商創業的青年來說,短影片和表達力等課程,最是賦能充電。」共青團漳州市委青年發展部工作人員楊舒介紹,青年夜校採用「青年點課+團委選課+專家上課」的形式,根據線上線下收集青年對夜校課程的需求,最終確定夜校課程表,首期開設女性健身塑形、短影片培訓、丙烯油畫、茶藝興趣班、古琴興趣班、表達力訓練沙龍6門課程。

首期青年夜校均為公益課程,自3月25日起,課程安排在週二至週六晚間7:30—9:00,授課地點設在青年之家、青少年宮、青少年活動中心等地,採取小班授課形式,大部分課程招生人數控制在20人左右。夜校報名通道一經開放,報名近千人,部分課程不到25分鐘即報滿。後台數據顯示,報名學員年齡範圍集中在20~40歲,課程尤其受上班族的青睞。

「青年不再是被動的教育接受者,而是參與者和決策者。」楊舒認為,「青年點課+團委選課+專家上課」的策略,成功地把握了青年的真實需求,確保了課程內容的針對性和實用性。

反饋溝通 確保質量

周誌忠今年30歲,是本期夜校短影片培訓課老師。2017年,數字媒體專業畢業的他回到家鄉平和縣,從農產品網店起步,紮根農村,跟隨電商的發展趨勢,進入短影片拍攝和直播領域,在多個平台圈粉引流,把蜜柚、花卉綠植等農特產品放進網店櫥窗,為家鄉好物代言帶貨。

「這次主要想引導大家明確製作短影片帳號的定位、尋找題材以及設計腳本的方法,同時會有拍攝剪輯的實操課,更多的內容我會做成課件發給大家課後參照練手。」從創業青年到創業導師,從創業導師到夜校老師,周誌忠認真拓印自己的每一個角色。

第一節課,他先對20名學員學習短影片目的進行摸底。「有些為了記錄生活,也有些為了承接副業,因此,帳號的定位和用戶的需求都不同,要通過後台粉絲數據來分析和調整內容。譬如寫蜜柚的腳本,可以從觀察同類商家的差評入手,消費者普遍評價蜜柚皮厚的,我們就考慮上架皮薄的蜜柚,以薄皮蜜柚為賣點。」周誌忠在課上說。一堂課下來,可謂乾貨滿滿,多名學員開始嘗試製作短影片。

黃婷婷是一名傳統媒體工作者,閑暇時愛好設計各種小飾品,在第一節課後,她立即新開「小紅書」帳號,設計並發佈產品圖文。「學習為了實踐,與理論課不同,老師在課後也很貼心地指導我們該怎麼豐富店舖,怎麼描述產品,怎麼瞭解跟蹤數據。」她說,自己有影片腳本和剪輯基礎,通過此次短影片課發現了許多知識盲區,將深入學習和實踐。

為了保證教學質量,青年夜校通過問卷調查得到學員的反饋,再反饋給授課老師。在表達力訓練沙龍上,前兩節課主要是發音練習,對一些容易混淆的咬字、吐字進行糾正。「改進了一些不好的發音習慣,表達也能儘量大膽地說,而不是含在嘴裡。」學員何舜娟認為學有所獲,平翹舌音、前後鼻音的專項訓練以及朗誦技巧有了明顯提升。在課後問卷調查里,她將真實感受作了反饋。

「口語發音技巧是普通話朗讀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基礎。」表達力任課老師潘靜怡平時在職業院校教學,在她看來,在職青年的語言面貌不同,已經形成了各自的語言溝通習慣,較難調整。通過課後問卷調查,她可以根據學員反饋情況以及學員的需求、特點,針對性地進行課程調整,確保學員的獲得感。

雙向奔赴 良性發展

「參加工作以來,業餘生活特別單調,許多有意思的活動經常和上班時間衝突。青年夜校既能滿足個人學習興趣的需求,也能結交到許多誌同道合的朋友。」平和青年夜校的學員張偉城說,在咖啡課上,從瞭解咖啡豆產地,到品鑒不同烘焙度的咖啡,再到如何製作咖啡,完全是一場嗅覺味覺俱全的愜意體驗。

同張偉城一般找到新體驗的青年不在少數。最近,漳州市龍文、龍海、平和、華安等縣區團委陸續開設青年夜校,推出手衝咖啡、無人機、非洲鼓、飛盤運動、插花藝術、新式茶飲、中醫養生、塑形瑜伽、陶藝製作、金融知識等豐富多樣的課程。

第二期青年夜校籌備工作已啟動,屆時,將根據首期學員的上課情況以及反饋,結合實際需求設置新課程。調查問卷中,青年對夜校開設化妝、塑形舞蹈以及本土非遺課程有較高的呼聲。「我們將邀請多位非遺文化傳承人,設計出既貼合青年喜好又易入門的非遺課程,讓大家深刻感受漳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魅力。」楊舒說,部分非遺課程開設在漳州古城,可以順帶豐富古城的文旅業態,讓夜校人氣活絡古城的夜經濟。

由於首期青年夜校為免費課程,無論在線上還是線下,流量都相當可觀。但也正因為免費,有的青年報名搶課後缺席,造成了公共資源的浪費。

「下期將同步推進公益課和普惠課,普惠課的收費標準低於市價。一方面是為了開拓更多課程種類,另一方面是提高違約成本。」楊舒說,團委是青年夜校的主辦單位,首期夜校教師的課時費由團委予以一定補貼。從第二期開始,將探索普惠收費,形成良性循環。

此次在青年夜校開設女性有氧塑形課程的戴秀貞透露:「上了幾次課,學員反響很好,都說如果再開課,無論收費與否,都願意繼續報名參與。」

記者在採訪中瞭解到,許多學員表示,「動起來」往往需要「公益」這一個柱蠆式;而對授課老師來說,「公益」也是引流的方式。首期青年夜校的部分老師坦言,如果這波公益流量能帶來生源,對教師、機構都是極大的利好。

記者手記

把夜校打造成多贏平台

□杜正藍

漳州市推出的青年夜校,彰顯了城市對青年發展的重視和投入。城市對青年更友好,青年在城市更有為,青年夜校與青年是一場雙向奔赴。熱潮背後,需要冷靜思考,如何讓這項新生事物在公益與商業之間取得平衡,進入良性發展的軌道?

公益的初心不應偏離。青年夜校以公益形式提供課程,確實在短時間內吸引了大量青年參與,顯著提升了青年對公共服務的獲得感。要想持續運營,需合理配置資源,探索可持續發展的方式。

引流需注意方式與目的的合理性。機構和教師參與活動可提升知名度,帶動招生,但引流也要維護口碑,需要考慮如何將青年夜校學員轉化為對某項課程、技能的支持者、熱愛者。這需要授課老師與青年夜校通力配合,確保高質量的教學,不辜負青年的信任。

站在社會文化背景下來看,青年夜校不僅僅是青年社交的平台,更是助力城市軟實力提升的平台。通過滿足青年的多元化需求,加強其與城市的聯繫,有助於激發城市的創新活力。青年夜校在保證教學質量、做好服務的同時,也要考慮如何影響青年的社會實踐,提高課程與技能的應用轉化率。

網民評論

網民「李晶」:這是成年人的少年宮!

海峽都市報公眾號網民「Wendy」:這個模式真的太好了,很適合現在的成年人。業餘娛樂不再是吃飯喝酒唱歌,而是能充實自己提高自己沉澱自己的各類課程,非常期待!

網民「趙夢」:上夜校有一種非常純粹的快樂,我的工作就是周旋於客戶左右,工作產生不了任何留存,也無法從中獲得成就感。而夜校里,很少有手機響起,每個人都只關注眼前,沒有績效,沒有考勤,甚至不需要做到好,就能贏得老師的誇讚。努力向上攀爬的職場法則在這裏徹底失效,學習的過程,變得治癒且鬆弛。

網民「吉姆」:我報夜校出於兩點考慮。第一,它很經濟,同等質量、同等內容的課程,可能在市面上需要兩三倍的價格。第二,它很有保障,風險比較低。它是官方主辦的項目,不像外面很多興趣培訓機構那樣,受各種因素的影響就幹不下去了,課程都沒上完就跑路了,我的錢就打水漂了。

海峽都市報公眾號網民「靜者」:一些冷門的非遺技藝和傳統手藝可以借此風口讓更多愛好者學習瞭解一波。

海峽都市報公眾號網民「Liz Zheng」:縣市和鄉鎮要是能推廣起來也不錯,不一定要免費,學費優惠力度大也是可以的。

網民「樂樂」:一些不知名的夜校大多是小成本經營,無固定場地,無課程設計,甚至師資也經不起考證。待到學員群體漸漸龐大,如果管理不規範,投訴就會出現。怎麼去處理投訴,需要一套非常完善的機制,否則很可能會對主辦方造成毀滅性的影響。

網民「尚左」:不要讓青年夜校曇花一現。建議各地主辦方出台誠信機制,避免浪費公益資源。如,學員缺勤超過三次的,取消其本期學習資格和下期報名資格。也可收取少量押金,學員完成約定的課時數才能退回。有的授課老師為了招生引流,上課留一手,學員想學到乾貨,必須另外花錢上他們背後的機構培訓。所以主辦方對授課老師要有考核,比如以學員反饋對老師進行約束。

(記者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