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天接待觀眾150餘萬人次,湖北博物館有哪些看點?

5月1日,湖北省博物館內人山人海。圖為遊客在曾侯乙展廳參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通訊員 黃敏 攝)5月1日,湖北省博物館內人山人海。圖為遊客在曾侯乙展廳參觀。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通訊員 黃敏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實習生 楊子妮

「五一」小長假,湖北各地博物館里「熱辣滾燙」。假期前三天,全省博物館共接待觀眾約151.94萬人次,同比增長39%。其中,省博「五一」當天迎客約2.49萬人次,創單日參觀人次新高,前三天的入館觀眾中,30歲以下佔六成,25歲以下佔四成半。

「我和我的祖國一刻也不能分割……」5月1日當天,百年江漢關上演了一場別開生面的陽台音樂會,來自武漢音樂學院等高校的音樂教師,在古董鋼琴的伴奏下放聲高歌,眾多遊客表示被驚豔到了。

音樂會精選《紅旗頌》《絲路》《我和我的祖國》等10餘首經典曲目,歌唱祖國,頌揚勞動者,將節日氛圍感拉滿。現場觀眾對這場偶遇的音樂會紛紛點讚,稱「創意太驚豔了」「有藝術的城市,幸福滿滿」「接地氣」。

江漢關博物館展廳內,「流金歲月——世界文化遺產地鼓浪嶼文物特展」同步展出。該館館長單宏均稱,「知音故里」武漢攜手「音樂之鄉」廈門鼓浪嶼舉辦此次展覽,並聯合武漢琴台鋼琴博物館推出陽台音樂會等系列配套活動,旨在讓文化遺產活起來,進一步豐富群眾文化生活。

湖北省博物館「五一」假期前三天迎客7萬餘人次。除日常陳列展覽外,「惠此簡書——睡虎地秦墓出土簡牘」於「五一」假期與觀眾見面,展出該館「鎮館之寶」之一的雲夢睡虎地秦簡,以及最新複原的竹簡主人「喜」的3D頭像。

這名叫「喜」的秦朝基層官吏,曾擔任令史、獄史、禦史。他工作勤勉,堅守「為吏之道」,能文能武,是個多面能手。出土的大批秦簡,是「喜」在日常工作中抄錄的。由於長期伏案工作,他生前存在高低肩、頸椎病等職業病。廣東來漢的李小姐參觀後頗有感觸地說:「展覽揭示的‘秦朝打工人’,真實鮮活,讓沉睡千年的中華簡牘‘活’了起來。」

在武漢博物館,「惟日與月——明萬曆文物專題展」從展廳入口開始,全程為公眾營造沉浸式「穿越」之旅。推開「朱門」,恢弘的「宮殿」映入眼簾,萬曆占士《出警入蹕圖》鎮守展廳門口。行至展廳,除了金玉滿堂,還有帝后畫像、皇陵地圖、萬曆大事記等,讓觀眾邊觀賞文物,邊解鎖「萬曆那些年」。展廳頂部自然光透過《星圖》照亮了400年前的夜空,帶來時空穿越般的沉浸式體驗,讓觀眾全方位領略大明風華。

配合展覽,「五一」假期,該館精心推出明代婚禮展演。從舞台、屏風、華服等元素盡力貼近明代風韻,展示新婿新婦攜手行拜堂之禮及新婿挑蓋後與新婦沃盥、同牢、合巹、結髮禮成等完整過程,以全新方式引領公眾探尋傳統文化的魅力。武漢市民陳女士看了展演說:「彷彿穿越到明代,近距離感受了明製服飾和華夏禮儀。太美了!」

以中西建交50週年為契機,中國建築科技館(建築博物館)精心推出「高迪:瞬時即永恒」中國首展。世界建築大師高迪設計的建築作品有18處留存於世,其中17處被西班牙列為國家級文物,7處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高迪研究院院長親自為展覽挑選100餘組文物、200餘件展品,聖家堂原始圖紙等多件文物系首次走出西班牙展出,高迪使用過的工具、瓷磚、器皿等展品,則試圖去塑造一個更真實的建築師世界。

展廳內,3米高的高迪設想中的聖家堂模型,系亞洲首次複原,令人震撼。精巧炫目的花紋樣式,馬賽克主題文創,異域風情十足。以聖家堂室內玻璃畫窗為原型打造的萬花筒裝置,更是吸引一撥撥年青人前來打卡、拍照,發抖音、小紅書。

帶著父母前來參觀的遊客劉瑱,對這一國際範大展讚不絕口。她認為,展覽搭建了中西文化交流的橋樑,讓武漢觀眾在家門口就能體驗多姿多彩的世界優秀文化藝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