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高質量發展|全生命週期培育 湖北科技向「新」奔赴

  新華網武漢4月29日電(胡誠、張潘)春和景明,行走在荊楚大地,能鮮明感受到一種創新湧動的勃勃生機。

  近年來,湖北把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加快推進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向「新」而行,向「新」求「質」,奮力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湖北實踐,加快建成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柱蠆式。

「小巨人」澎湃強動能

  走進總部位於武漢的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廳,一顆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自動駕駛芯片,展現了企業的硬核科創實力。

  「華山系列,做智能駕駛,提供高算力,華山二號A1000是國內首款自主研發並實現量產的車規級大算力自動駕駛芯片;武當系列,做多域融合,首款C1200是全球首個四域融合的計算芯片平台,預計2024年底量產。」黑芝麻智能創始人兼董事長單記章介紹。

圖為總部位於武漢的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廳。新華網 張潘 攝圖為總部位於武漢的黑芝麻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展廳。新華網 張潘 攝

  從華山系列高算力芯片,到武當系列跨域計算芯片平台,「黑芝麻」通過自主創新打造的兩大高科技產品「利器」,讓其成功站到全球智能汽車車規級芯片領域領先行列。短短3年時間,公司估值從2021年剛落戶時的約10億元躍升至超過40億元。

  「讓北鬥高精度技術走進千家萬戶」。這是位於光穀北鬥科技產業園的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的企業口號。

  夢芯科技成立十年來,一直專注於導航定位領域。作為一家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夢芯科技是全國首家實現單北鬥批量應用、高精度產品年出貨量達百萬量級的公司。

  從2015年研發的「中國首顆芯」——國內第一顆40納米工藝量產的北鬥芯片上市,到2020年6月北鬥三號最後一顆「收官之星」發射成功,夢芯科技一路走來,自主研發的北鬥導航定位芯片,填補了湖北省北鬥產業「無芯」的空白,並獲得「中國衛星導航定位科學進步一等獎」。  

  如今,夢芯科技北鬥芯片已持續迭代到第四代產品,精度更高、成本更低、能耗更低,並向工程測量、汽車導航、智能安全帽、「電子圍欄」等更多生活應用場景拓展。

  小小一顆「芯」,已成為推動湖北產業發展的「源」動力。而在湖北,這樣的小巨人公司還有不少,蘊含著澎湃強動能。

「全週期」托起「星漫天」

  「企業是創新主體,科創企業是實現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能。」華中科技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危懷安表示。

  近年來,湖北推動項目、資金、平台、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加速向科創企業集聚,在全國率先探索實施「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培育計劃」,「科創企業森林」不斷繁茂,為新質生產力發展注入強勁動力。

  「科創企業既要皓月當空,又要繁星漫天。」

  湖北省科技廳廳長馮豔飛介紹,2023年4月,湖北省科技廳正式啟動實施《湖北省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培育計劃(2023-2025年)》。「培育計劃」將科創企業劃分為種子期、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等4個階段,分別對應實施「育種計劃」「蹲苗計劃」「成林計劃」「參天計劃」四類計劃共20條支持舉措。

圖為夢芯科技有限公司芯片產品。新華網發圖為夢芯科技有限公司芯片產品。新華網發

  「企業成長的每一步,都離不開良好科創環境和政策扶持。」武漢夢芯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兼總經理韓紹偉說,公司成立十年來,從一粒種子到一顆大樹,既有企業自身的努力,更離不開湖北科技土壤的培育。

  致力於打造「聰明的車、智慧的路」,「黑芝麻」的成長同樣離不開湖北科技沃土「滋養」。

  「省、市給予了我們很多幫助。公司已與武大、華科、武漢理工等高校建立緊密合作,未來還將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遊企業來武漢發展。」單記章說。作為「獨角獸」企業,目前公司分佈在全球有員工超過1200人,研發人員超過85%。  

  成立於2015年的「瀚海新酶」,是一家主要從事生物醫藥、體外診斷核心原料研發、生產、應用和技術服務的高新技術企業。企業從初創到今年正式啟動上市計劃,每一個成長階段都離不開科技部門培育扶持。

  一組數據有力展現湖北科創企業培育「成果」:截至目前,湖北省高新技術企業達到2.5萬家、增長24%,排名歷史性上升至全國第6位。科技型中小企業達3.5萬家、增長47%,數量首次突破3萬大關,排名繼續保持全國第5位。2023年,湖北獲批6家國家創新型產業集群,新增數量全國第1,總量居全國第3……

  按照湖北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培育計劃,湖北力爭到2025年,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達到3萬家,科創「新物種」企業達到2000家,在全國有影響力的科技領軍企業達到100家。

厚家底築牢「新」優勢

  重科技創新,湖北有底氣、有底蘊,也有優良傳統。

  晚清時期,湖北先後創立兩湖書院、自強學堂,開啟了科教興鄂前奏。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重視湖北科教及產業發展,以中國科學院武漢分院、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等為代表的高水平院所高校,以武鋼、武重、武船、二汽等為代表的一批重大工業項目,紛紛在湖北佈局。

  改革開放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優質科教資源加速在鄂集聚,當前,湖北有中央所屬科研機構23家、高校132所、國家「雙一流」建設學科32個,在校大學生近200萬人;「兩院」院士81人,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長江學者等高層次人才總量居全國第一方陣;建有國家實驗室1家、全國重點實驗室18家、湖北實驗室10家,推動湖北科技創新在服務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中發揮越來越大作用。

  全球首顆高解像度毫米波雷達小衛星、全球存儲密度領先的三維閃存芯片、全球首張水稻全基因組育種芯片、全球首款臨床全數字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PET-CT)設備……一批批重大科技成果在湖北產出,一個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不斷取得突破,中國光穀加快邁向世界光穀,湖北在全國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

圖為中國光穀。新華網發圖為中國光穀。新華網發

  馮豔飛表示,當前,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湖北科技創新面臨新的發展機遇,湖北要建成科技強國的重要戰略柱蠆式,科技創新始終起著引領、支撐、撬動的重要作用。

  通過「科創企業全生命週期培育計劃」,湖北加快構建「科技型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科創‘新物種’企業—科技領軍企業」培育鏈條,打通「源頭創新—技術開發—成果轉化—產業聚集」轉化鏈條。

  2023年,湖北新獲批9家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總數達到84家,位列全國第5,培育科創「新物種」企業1054家,含獨角獸企業3家,潛在獨角獸企業8家,瞪羚企業1043家,光庭信息、天源環保等7家科創「新物種」企業成功上市。

  湖北科技創新的滿天繁星,正彙成高質量發展的璀璨星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