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來京別只吃烤鴨,這些京味兒等著與你邂逅

五一假期已至,踏上來京旅途的你,想好落地要吃什麼了嗎?如果只能想起北京烤鴨,不妨看看以下的美食推薦,讓味蕾與北京來一場難忘邂逅。

早餐:豆汁兒、焦圈、門釘肉餅、褡褳火燒

豆汁兒、焦圈、鹹菜。 圖/IC photo豆汁兒、焦圈、鹹菜。 圖/IC photo

說到北京早餐,豆汁兒、焦圈、鹹菜三件套早已名聲在外。最有爭議的莫過於豆汁兒,人們對它的態度,有些兩極分化。有人形容它味如泔水,聞見味道都會下意識避開;也有人說它越品越香,一段時間不喝就甚是想念。

豆汁兒實際是以綠豆為原料,將澱粉濾出製作粉條等食品後,用賸餘殘渣發酵而成的飲品。因發酵過程中產生的乳酸、醋酸等成分,豆汁既有豆漿的細膩,也有一種獨特的酸味。

現當代散文家梁實秋曾在《雅舍談吃》提及,豆汁兒之妙,一在酸,酸中帶餿腐的怪味。二在燙,只能吸溜吸溜地喝,不能大口猛灌。三在鹹菜的辣,辣得舌尖發麻。越辣越喝,越喝越燙,最後是滿頭大汗。

如果還沒有準備好挑戰豆汁兒,來碗米粥配上門釘肉餅、褡褳火燒也不錯,它們一個形似古時候城門上的門釘,一個形似背在肩上的褡褳,充滿趣味。

門釘肉餅。 圖/IC photo門釘肉餅。 圖/IC photo

午餐:老北京炸醬麵、鹵煮火燒

想在幾天內充分逛好北京,打卡景點的行程必然要安排得緊湊。午餐作為重要的體力補給,要好吃,又不能太佔時間,一碗充滿老北京風味的炸醬麵或者鹵煮火燒剛剛好。

老北京炸醬麵。 圖/IC photo老北京炸醬麵。 圖/IC photo

「青豆嘴兒、香椿芽兒,焯韭菜切成段兒;芹菜末兒、萵筍片兒,狗牙蒜要掰兩瓣兒;豆芽菜,去掉根兒,頂花帶刺兒的黃瓜要切細絲兒;心裡美,切幾批兒,焯豇豆剁碎丁兒,小水蘿蔔帶綠纓兒;辣椒麻油淋一點兒,芥末潑到辣鼻眼兒。炸醬麵雖只一小碗,七碟八碗是面碼兒。」一段順口溜里,道出的是老北京炸醬麵的面碼精髓。

炸醬麵的醬也十分講究,一般要把黃醬和甜麵醬混合後加水調和,再把切成方丁的五花肉炒出油,最後一起熬。舀勺炸醬放入麵碗中攪拌,再大口吃進面碼和麵條,清脆、綿軟、緊實等口感層層疊加,醬香久久縈繞。

如果你喜歡吃下水,不妨試試鹵煮火燒。火燒是一種死面、用火烤出來的麵食。鹵煮火燒則是將火燒和鹵好的肥腸、豬肺等放在一起燉煮,再加入炸豆腐、滷汁、蒜汁、香菜等出鍋而成。因為燉煮,食材都吸滿了湯汁香氣,吃來更是醇香四溢。

鹵煮火燒。 圖/IC photo鹵煮火燒。 圖/IC photo

晚餐:銅鍋涮肉、炙子烤肉

逛了一天,總要吃頓大餐犒勞一下自己和親友。如果想要解決眾口難調的難題,銅鍋涮肉不失為明智之選。

銅鍋涮肉。 圖/IC photo銅鍋涮肉。 圖/IC photo

銅鍋涮肉,從鍋上就不一樣。銅鍋具有優良的導熱性能,能夠快速加熱並為食材提供均勻的受熱環境。銅鍋中間的錐形筒一般用於放炭火,通過調節筒上面撥片的開合大小,可以把控筒內的進氣量,進而決定火的大小。

比起川渝火鍋的厚塊牛油底料,老北京銅鍋涮肉更側重用清水鍋,放入蔥薑、紅棗、枸杞、菌蘑等煮開調味,由此涮入羊肉片等食材時,更能感受到食材本身的鮮美。吃老北京銅鍋涮肉,配香油碟就外行了。挑選蘸料時,必選底料是芝麻醬或者二八醬,再搭配少許腐乳汁、韭菜花醬、香醋,北方火鍋精髓都在這一碗之間了。

炙子烤肉。 圖/IC photo炙子烤肉。 圖/IC photo

銅鍋涮肉外,炙子烤肉也值得一試。所謂炙子,即用鐵條釘成的圓鐵板,直徑為1米左右,下面用果木或鬆木燒火。這種燒烤方式最早源自我國遊牧民族,歷經數百年的傳承和發展,最終在傳入北京後,演變成一種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文化。民國時期,許多人會手持長筷圍在桌邊,一腳踏地,一腳蹬在長條凳上,專心對付烤盤中的肉,這樣的吃法也被稱為「武吃」。

被稱為現代文學史「章回小說大家」的張恨水,曾在《風簷嚐烤肉》中描述過吃炙子烤肉的場景,「你走過去,可以將長袍兒大襟一撩,把右腳踏在凳子上。店夥自會把肉送來,放在爐子木架上。另外是一碟蔥白,一碗料酒、醬油的摻和物。木架上有竹竿做的長棍子,長約一尺五六。你夾起碟子裡的肉,向醬油料酒裡面一和弄,立刻送到鐵甑的火焰上去烤烙。但別忘了放蔥白,去摻和著,於是肉氣味、蔥氣味、醬油酒氣味、鬆煙氣味,融合一處,鐵烙罩上滋滋作響,筷子越翻弄越香。」

伴隨時代變遷,現在炙子烤肉的烤盤有大有小,食客們的吃法也變成了坐著的「文吃」,不變的是誘人聲響、外焦里嫩的肉食口感、令人垂涎欲滴的視覺盛宴,以及用一頓烤肉就可以撫平一日勞累的舒爽與愜意。

看完這些,有沒有為你的北京之旅帶來一些新啟發呢?五一假期用美景收穫視覺享受的同時,也不要忘記用美食犒勞嘴巴哦。

新京報記者 王思煬

編輯 李嚴

校對 王心